最近,正是幼升小的關鍵時期。上海公民同招第一年,誰身邊沒幾個憂心忡忡的爸媽。

公民辦小學實施同步招生主要包括統一入學信息登記、同步網上報名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同步進行公辦小學第一批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環節。以往民辦小學提前招生,家長都會選擇“搏一搏”。無論是對口的小學好還是不好,都可以先試水民辦。即便沒錄取,至少還有公辦可以保底。可同步招生之後,這條“搏一搏”的路就沒那麼好走了。

的確,公民同招可以降低父母們擇校的“熱情”,但並沒有減少他們的焦慮。陳銘(化名)告訴記者,最終還是給女兒報了民辦小學,等待的時間,彷彿又回到了高考放榜時。

陳銘表示,年初幼升小公民同招的消息一出,她就猶豫了。原本,她是打定主意讓孩子考民辦。對口的小學雖然不差,但也不符合她的預期。可公民同招消息一出,就意味着孩子如果考不進民辦,連對口的公辦小學都未必能進,只能等調劑。

“小孩子其實沒壓力的,考驗的就是父母的定力。”最終,陳銘還是沒能跨過自己心中的坎,在網絡報名時,選擇了民辦小學。“其實提交的一剎那,我就有點後悔了,可現在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其實就是家長自己作”、“就是家長攀比心理作祟”……陳銘說,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看到如此雞血的家長,她也覺得“太作”。可等自己面對的時候,的確也沒辦法不拼一下。“可能也是自己不夠強大吧,頂不住壓力。”陳銘自嘲。

像陳銘這樣的家長,這兩天應該有很多。當然,也會有家長最終選擇放棄民辦,直接選擇就近讀公辦。可選了公辦的家長就不焦慮了?也沒有。陳銘透露,幼稚園裏也有孩子直接報了公辦小學,但家長和她說自己也很擔心。害怕孩子以後成績不理想,沒有競爭力,總覺得有點對不起孩子。

這就是生活,在自己不夠強大的時候,無論做哪種選擇,都患得患失。

針對家長們近期也可能是長期的焦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理科主任林國珍也很能理解。

“公民同招,意味着選擇的機會少了,家長肯定會特別焦慮。”林國珍指出,家長應該要注意控制情緒。希望孩子在入學面試或考試時表現更優秀一些,這些都能理解,但如果太過焦慮,就容易把自己的情緒轉移給孩子。

是否錄取有很多因素,如果中意的學校沒進,家長也應該瞭解,現在教育資源的分配日趨均衡化、師資配置日趨合理。“並不是只有名牌學校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林國珍坦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家長積極、穩定的心態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比起孩子進哪一個學校,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適應能力的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漫長學習生涯。

道理全都懂,至於能不能過好這一生,就看每個人的領悟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