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十九岁的我,正值芳华,是多么想拥有一套合身的、美丽的衣服啊!而一件普通的衣服也要一百元左右,买一件衣服就要花去我三分之一的工资。我舍不得。如今我的衣柜里挂满了四季的各式服装,一打开,各种色彩扑面而来:粉红、鹅黄、淡紫、乳白、浅绿……

忧伤的新衣

祝 绘 涛

秋天到了,大街上商店的橱窗里挂满了美丽的风衣:粉的、紫的……五彩缤纷,似乎要与街边斑斓的秋叶媲美。我忍不住买上一件,衣柜里,又平添了一抹秋天的靓丽色彩。

第二天,我穿上新衣,走在路上,不由得多了几分自信。看看周围的女同事,穿风衣的也多,秋风掀起她们的衣襟,恰如翩飞的蝴蝶,让人赏心悦目。是啊,“云想衣裳花想容”,哪一个女性不爱美呢?可是,在以前,穿一件新衣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父母是乡村教师,工资不高,母亲总是精打细算过日子。我小时候,过年过节才能做一件新衣服,母亲又怕我第二年长高了不能穿,总是把那件衣服做得又长又大,所以我难得穿上一件合身的衣服。等到衣服短了,里面的衣服显露出一截,我被同学们戏称为“县一级干部”,母亲又会在衣服下面接上一段。没有相同颜色的布料,就用难看的灰色或者蓝色接上去,因为那两种颜色的布料比较好找一些。

到了冬天,我和同学们都穿着单薄的棉衣,棉衣旧了,硬邦邦的,一点也不暖和。为了驱赶严寒,我们就靠在墙上,互相推挤,美其名曰“挤油渣”。即便是旧棉衣,也只有一件,有一次,我和小伙伴放学后追逐嬉戏,不小心掉进了冬水田里,回到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换上,妈妈让我坐在被窝里,在火炉上给我烤棉衣,为此我挨了一顿好骂。

1983年,我父母从乡村调到了县城,过了两年,他们涨工资了,从45元涨到了69元。那年冬天,他们商量着要给我和哥哥一人买一件“滑雪衫”。我听了简直高兴坏了,那时“滑雪衫”刚刚流行,样式漂亮,颜色好看,又轻巧又保暖。看着班上的同学穿“滑雪衫”,我心里早就暗暗羡慕了好久。然而,“滑雪衫”还没买,母亲却因为生病,一个星期后就去世了,我们一家顿时陷入了愁云惨雾中。后来,父亲还是咬咬牙,给我和哥哥一人买了一件,我虽然穿上了“滑雪衫”,但内心悲伤,失去了欣赏新衣的兴致。

从那以后,我也知道家里困难,再不敢向父亲提买新衣服的要求。后来我上高中了,还穿着初中时的旧衣服,有一天,我同学在后面偷偷戳我的背,我转过头去,她悄悄告诉我:“你腋下的衣服破了!”我抬手一看,果然,我的衣袖破了好长一条口子,一直贯穿到腋下。原来,衣服太旧,已经粉了!

我一天天在长大,以前的衣服再也容纳不下我青春的躯体。没办法,我就穿我哥哥的旧衣服,穿我妈妈遗留下来的衣服。我的少女花季,就包裹在那些男式衣服和中年女人的衣服当中。

后来,我考上大学了,但依旧是衣衫寒碜,一个不折不扣的灰姑娘。有一次,一个笔友约我去见面,想想他是个一米七八的帅小伙,我想自己怎么也应该穿得漂亮点啊。思量再三,我鼓起勇气找我的同学借了一套衣服:米黄色的毛衣、碎花的长裙,凭借着这套借来的衣服,我完成了我人生的第一次“约会”!

一个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坐在校园的银杏树下看书,金色的银杏叶洒落了我一身,阳光照下来,斑斑驳驳。我不由得站起身来,在那满是落叶的小径上奔跑:“树木也有美丽的衣衫,我什么时候才能有漂亮的衣服呢?”那时,十九岁的我,正值芳华,是多么想拥有一套合身的、美丽的衣服啊!

1994年,师范专业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但当时教师的工资仍然低,每月只有三百元,而一件普通的衣服也要一百元左右,买一件衣服就要花去我三分之一的工资。我舍不得,依旧只能穿廉价的衣服,有时还要忍受店员的恶言恶语:“最不喜欢老师来买东西,酸得很!”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非常屈辱,再不去那家店了。

一晃几年的时间过去了,1999年,好消息传来,教师要增加工资了,而且幅度还很大。这样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一夜之间,吹遍了大街小巷,教师们个个扬眉吐气。果然,在那一年,教师的待遇得到很大的改善。过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走进大商场,给自己买了一件红色的呢子大衣。穿上它,我揽镜自照,脸上不由飞起一朵幸福的红霞,这是我第一次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原来,我穿上红衣服,也可以跟其他女孩子一样好看、一样美丽啊!我开心地在屋里转圈,衣服的下摆旋转开来,仿佛一朵盛开的红莲,而我,也仿佛成了那个童话中的公主!

在以后二十年的时间里,教师的工资不断调整,另外还增加了生活补贴、住房补贴……我终于可以拥有合身、得体的衣服了。昔日的灰姑娘,化茧成蝶,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自信和优雅。

不知不觉,穿新衣,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不再是过年过节才有的事。我的衣柜里挂满了四季的各式服装,一打开,各种色彩扑面而来:粉红、鹅黄、淡紫、乳白、浅绿……但唯独没有灰色和黑色,也许是我以前在灰与黑中禁锢得太久,我后来都不穿这两种颜色的衣服。

可遗憾的是,母亲不在了,她等不及我长大,为她买一件新衣。秋风吹来,没有人知道,一件新衣上,凝结了多少怅惘的回忆,凝结了多少思念与忧伤……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专家评委点评

俗语云: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的时候,哪怕是基本生活要求往往也很难得到满足。文章中和穿衣有关的一些细节,或许很多中年人都记忆深刻。这种记忆既是历史,也是参照,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让我们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了切身感受。从小时候一年一件新衣,到现在穿不完的各种服装,人们生活不断富足和丰富。作者还穿插了对父母的理解、对亲情的珍惜和怀念,“忧伤”二字包含着作者对过去的某种感悟和回味,也暗示了人们审美感受的不断丰富。作者没有使用多少华丽的“大词”,但真挚的感情却赋予了作品耐读的品性。

蒋登科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西南大学教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