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

青團,又一種利用野菜製作的江南美食,之前南陵一帶不太作興,這幾年超市裏經常可見,漸漸的也就爲人們所接受。

記得第一次喫青團是在師範讀書的時候。那年清明之後的禮拜天,家住郎溪的簡同學回到宿舍,分給大家喫美食——青團。青青的糰子,猶如大湯圓,一口咬去,香糯軟甜不粘牙,味道好的很。問她什麼野菜做的,她也不曉得名字,傍晚河邊散步,她把野菜指給我們看,我才曉得那就是我們家俗稱的“棉花絮”,青青的小小的葉子開黃色小花,葉子背面和杆子上都有一層類似棉花的絨毛,扯斷了絨毛拉得老長,故名“棉花絮”,挑豬菜我們都不要它,沒想到還能這樣喫。回家問問媽媽,媽媽說能喫呀,洗淨剁碎放進糯米粉中,很勁道。經年以後我才曉得它的學名,小清明菜,很多地方都食用,只是我少見多怪罷了。

前不久到何灣鎮團結村的勝利水庫走走,閒着沒事坐着聽書,忽然看見有那麼一片小清明,趕緊掐起來,後來又找了幾處,倒也收穫滿滿,回來便動手清洗剁碎淘乾淨,拌進糯米粉揉成團,又把熟芝麻研磨成粉,紅白糖豬油蜂蜜開水調好做餡,晚上一鍋蒸熟的青團上桌了。當年簡同學帶來的青團沒有餡,很實誠。只是斗轉星移物是人非,身患絕症的簡同學早已不在人世,想來令人唏噓感慨。

青團,更多的人用嫩艾草的汁拌米粉,做出來大有艾草的營養和藥用價值,超市裏賣的大抵如是。春天的野菜真的太多太多,可以做青團的原料也太多太多。比如菠菜汁麥苗汁橄欖菜汁等等,名副其實豐富多彩了,也不拘於只是春天可食。更有人結合自己的創意,做出各種色彩各種花型的點心,這又上升到更高的藝術層面上,我等有些望塵莫及了。

洗淨的小清明菜

芝麻糖餡正在準備中。榨汁機現磨芝麻,一個字,香!

另一種餡——竹筍,茶幹,肥肉,火腿,全部切丁,炒熟,蠔油生抽辣醬鹽糖各少許,略加點點小鹹菜,切細的蒜葉,再不用其它作料,這種餡鮮鹹略甜,大衆口味。

揉好的糯米粉

做了七個青團準備開火蒸純糯米粉的喲,軟,軟,軟!糯,糯,糯!

農曆三月三那天早晨,我起早做了青團,自我感覺味道不錯,便帶了幾個到辦公室與同事分享。在等待蒸熟的時間裏,打油發朋友圈,也是一種樂趣——今天三月三,我來做青團。

爲着趕時間,早起三點半。

香蒿拿出來,再把米粉拌。

搓揉勁道時,已有一大團。

切上老肥肉,三兩塊茶幹。

竹筍細細切,鹹菜慢慢添。

作料不能少,生抽姜和蒜。

辣椒增滋味,蠔油真美鮮。

米粉不夠多,芝麻餡靠邊。

備好箬竹葉,青團加個墊。

正好有七個,蒸鍋放一圈。

大火猛燒開,小火性子慢。

蒸上一刻鐘,打油等時間。

各位好朋友,歡迎嚐個鮮。

早餐要搭配,我來煮湯飯。

一刻鐘已過,虛蒸把火關。

稍微等一下,咱們來用膳。

網上搜到幾張美圖,不捨的刪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