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1月4—5日,由『慧保天下』主辦的“2019慧保天下保險大會——通往理性繁榮之路”在京召開。在爲期兩天的大會議程中,逾60位嘉賓圍繞壽險、財險、中介、科技等領域的重大議題、熱點問題發表講話,逾千名業內外人士親臨現場參與大會。

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羣總裁尹銘出席大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尹銘在演講中指出,近年來,科技創新在推動保險業發展方面起到了顯著作用,通過互聯網保險,大量長尾需求得到滿足,保險覆蓋的人羣更加廣泛;2018年,以百萬醫療爲代表的健康險獲得大發展,這其中,互聯網功不可沒。

尹銘相信,在未來,科技還會給保險市場帶來更大的變化,例如幫助監管更好的實現市場治理;例如隨着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將有效降低車險出險頻率,甚至改變整個車險市場格局。

但科技創新在保險業也出現了奇葩保險,或者爲了贏得投資人而發展科技……對此,尹銘正本清源,表示科技創新一定不是譁衆取寵,一定是從用戶實際需求出發,且唯一目的就是解決問題。

同時,尹銘也認爲,創新是很難的,不但要能發現用戶需求,解決用戶需求,還要有突破常規思路、打破既有框架的勇氣。

針對保險科技本身,尹銘也指出,互聯網保險還存在很多現實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過於關注銷售,而忽略服務,造成了線上線下經營模式的不同,但保險本身其實是服務,而不是商品。

對此,尹銘呼籲行業應該關注服務端,同時,爲解決保險低頻的問題,尹銘還認爲,行業應該關注生態端,爲用戶提供健康管理,或防災防損服務,將低頻保險理賠,轉化爲高頻保險服務。

最後,尹銘對於保險科技的未來,表明了極其樂觀的態度:“今天還不好,只因爲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下文即根據尹銘現場實錄整理而成:

螞蟻金服尹銘七論保險科技:科技創新應聚焦服務端和生態端

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羣總裁 尹銘

在保險覆蓋人羣上,互聯網發揮了顯著作用

從保險市場來看,長尾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這與保險的營銷模式有關。賣掉一張高額保單,營銷人員可以提取較高佣金;但面對長尾需求,每張保單隻有很少的錢,營銷人員無法提取足夠佣金,用戶的保險教育不深、保險意識不強。

三四線城市用戶的保險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這和保險意識有關,也與保險硬件有關——所謂保險硬件,指的就是經濟發展水平、法制健全程度等。

長尾需求和三四線城市市場客戶的保險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可以得出一個預判式的結論:在保險覆蓋人羣上,互聯網將發揮顯著作用。

例如健康險,很多人說健康險發展非常快,這種“快”往往是指保費增量,其實從用戶增量的角度來看,這種發展速度會變得更快。這就證明,互聯網在保險覆蓋人羣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這種作用依然會延續。

科技可改變保險市場治理

科技在保險市場治理上也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以車險市場爲例,近年來,監管一直在強調整治車險市場亂象,這說明車險市場的很多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站在市場的角度上,怎樣做才能徹底解決車險市場亂象?

其一,“猛藥祛痾”。以前,人們從來沒有想到過酒駕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但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酒駕了,因爲酒駕一旦被發現,就將被拘留,被罰款,甚至面臨牢獄之災,這就是“猛藥祛痾”的結果。

其二,充分運用科技手段。現在每年春運之時再也不用去火車站排長隊買票,只要通過12306,用身份證,就可以實現在線實名購票。進火車站的時候甚至不用人工檢票,因爲引進了人臉識別系統,只要刷身份證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進站。這些都是科技在背後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理由相信,例如區塊鏈等監管科技也一定能在車險市場治理當中發揮重要作用。

其三,“願賭服輸”,即市場化。用完全市場化的方法來解決車險市場亂象,是最根本的辦法。

科技改變車險市場,車險將在5年內發生重大變革

近幾年,隨着商車費改的推進,車險市場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車險出險頻率顯著下降。但並非真的出險頻率下降,只是因爲出險之後報案的話,第二年保費會有所增加,所以人們會綜合考量成本問題,有意減少車險報案。

真正能夠降低車險出險頻率的還是科技。雖然真正無人開車的自動駕駛車輛還不會上路,但無法阻止的是,無人駕駛技術的廣泛應用,現在的汽車已經開始具備一部分的自動駕駛功能,這一定能有效推動車險出險頻率進一步下降。

我不相信一件事情會永遠亂下去,我們覺得最亂的時候,改變開始到來,“天快亮了”。

未來,汽車“全險”將會成爲奢侈品,價格昂貴,但與此同時,車險的供給側會變得多樣化,會推出一些針對小修小補的保險。

五年內,車險一定會實現完全的市場化,有能力的公司會繼續經營車險,沒有能力的則會徹底退出。

其實,擔任中小財險公司總裁最難受的一件事情就是“想太多”,董事長要求他想,董事會要求他想,市場要求他想,他自己也要想。甚至連監管開會的時候,企業高管座次都是按照保費規模來排列,大公司高管坐在前面,中小公司高管坐在後面。不同保險公司的人見面,第一句話往往都是:“你今年做得不錯,保費已經幾百億了”,而不是“你今年做得不錯,利潤很高”。

所有人的內心都認同保費驅動,但只要保費驅動還存在,車險市場亂象就永遠存在。

互聯網推動健康險大發展,但價格戰會毀掉健康險行業

螞蟻金服最初重點發力車險,但後來意外地發現,健康險賣得非常好。事後來看,健康險的大發展有其必然性。

健康險發展的必然性體現在,隨着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提高,人們越來越在意身體健康。事實證明,當一個國家的GDP以及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人們對健康的渴望會變得更加強烈。可以看到,健身房生意火爆,越來越大衆化。根據馬斯洛需求原理,“當一個人喫不飽的時候,他對於追求畫片、音樂的需求都轉化爲對一片面包的無限嚮往”,於是,健康險發展了。

健康險在2018年爆發也有其偶然性,互聯網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張百萬醫療保單,保費只有數百元,由於佣金很低,這樣的產品註定無法在線下銷售,只有通過互聯網,纔可以迅速傳播。

巧合的是,由於174號文的貫徹落實,互聯網車險發展遭遇重創——因爲174號文,互聯網渠道銷售車險的費率優勢不再,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大幅下降,而在以往,車險作爲剛需保險產品,幾乎是所有互聯網保險平臺都會首推的產品類型,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保險平臺迫切需要尋找替代品。

碎屏險受到關注,但碎屏險理賠需要用戶將手機寄到指定服務網點進行維修,這其中存在泄露個人隱私的風險,用戶體驗不佳。

航空延誤險也成爲一大熱點,但虧損嚴重,沒有保險公司願意大量、長期去銷售這類產品。

“只要有一條縫,陽光就會射進來”,當互聯網平臺在彷徨賣什麼保險產品好的時候,健康險開始起量了。

對於健康險的預判是,未來的健康險市場,一定不會是百萬醫療險一統天下,一定會出現細分市場,例如只針對胃的保險、只針對消化系統的保險,只針對於心腦血管的保險,甚至只針對於單一疾病的保險。

以牙科保險爲例,以前只有外國人和歸國的留學生中午刷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午飯後選擇刷牙,因爲越來越多人認爲牙齒健康很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牙科保險未來一定能發展起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健康險領域已經出現了打價格戰的傾向,未來如果健康險市場競爭只侷限於打價格戰的話,將毀了健康險行業,至少,會讓健康險行業的發展不那麼健康。

科技創新不是譁衆取寵,其唯一目的就是解決問題

什麼是創新?就保險業創新而言,已經經歷了很多階段,最早是把線下保險產品放到線上去銷售,後來出現了奇葩保險,再接下來,纔有了場景保險、科技保險。也許很多人會認爲所謂創新就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什麼是創新?創新就是緊盯用戶需求,有需求,纔去做;同時,創新會碰到各種障礙,需要有勇氣去突破,甚至是突破既有框架。

創新不是做奇葩的東西,不是譁衆取寵,而是切實滿足用戶需求。

除產品的突破之外,創新還有可能需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請相信,中國的政府、監管機構足夠的開放,一定會跟上創新的節奏。任何的制度都一定是讓創新走在前面,制度本身再慢慢完善。

當然,創新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今天的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不能是因爲科技而科技,更不能是衝着投資人的錢去做科技,科技的目的只有一個——解決問題。

保險是服務,不是商品,保險作業端存在問題,造成了線上線下經營模式的不同

從傳統保險到互聯網保險,最深刻的體會是,保險作爲一種商品太特殊了。

通過淘寶網購商品很簡單,例如買一件衣服,買到之後可以試穿,合適就留下,不合適還可以退貨。但保險則大爲不同,購買之後,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其後還會涉及到一系列的服務,包括保額增減、理賠、防災防損、反欺詐等等。

保險是服務,而不是商品。但今天,大部分保險像普通商品一樣在售賣,很多時候人們並沒有關注到保險的服務端。

保險產品很複雜,難於理解,從保險的作業端來看,線下的保險公司會把產品的複雜性留在前面,通過大量的銷售人員和用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講解,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平臺在銷售保險時,都會將頁面設計得非常簡單,將投保門檻設計得非常低,因爲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沒有辦法做到與用戶面對面溝通,只能是將投保簡化來吸引用戶投保。但也正因如此,理賠端,很有可能會變得讓用戶難以理解。

這已經成爲目前線上、線下保險銷售的最大區別所在:線下產品複雜、門檻高;線上產品簡單,門檻低。

保險科技應聚焦服務端和生態端,構建極致的保險服務和體驗

互聯網保險不是單純的通過互聯網售賣保險,還涉及到理賠、保全等等服務環節,如果這些服務不能通過互聯網完成,用戶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人們花費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也一定希望能夠通過手機完成保險購買、服務、理賠等所有環節。所以,保險科技應致力於在移動端實現全鏈路的保險服務。

在關注服務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生態端。所有人都說,保險太低頻了,這是因爲其僅僅是關注到了出險的人,請相信,當我們將目光對準整個生態端,保險將變得很高頻,因爲我們會關注到用戶的日常健康管理,對於用戶來說,這也是一種防災防損。

我相信,從現在開始,越來越多的保險科技公司將致力於保險服務端和生態端,也是螞蟻金服的願景。2016年,我宣佈螞蟻金服的保險將不再只注重銷售,而是關注科技,而科技所聚焦的就是服務和體驗。

科技是什麼?科技就是把更遠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帶到用戶身邊。

“讓每個家都過上有保障的生活”是螞蟻保險的願景。

“相互保”在2018年遇到了波折。但無論是保險或不是保險,“相互寶”就在那裏,只增不減。無論定義是怎樣的,只要它能夠讓每個家都過上有保障的生活,那這就是我們螞蟻保險要追求的。

正如約翰·列儂所言,“所有的事情到最後都是好事,現在不夠好,是因爲你沒有做到結束”。

我相信互聯網保險,尤其是互聯網科技在保險業的運用一定會大放異彩,今天還不夠好,只因爲我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我對互聯網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 END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