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務長的“金算盤”

——記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司務長周偉

  “小李,中午剩的耗兒魚不能倒,用個盤子裝起來放冰箱裏,晚餐加熱一下還可以喫……”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在食堂,每當聽到這種精打細算的類似聲音,就餐官兵腦海中便浮現出人送外號“金算盤”的周偉。

  周偉是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機關司務長,高大魁梧的身材,加上身上時不時散發出的一股油煙味,不用猜就知道是炊事班的。

  初識周偉,果斷的作風,黝黑的臉龐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笑起來和藹可親,沒有架子,但認真起來,一頭牛都‘倔’不過他……”炊事員葉恆告訴筆者。

司務長的“金算盤”

圖爲武警某部交通三支隊司務長周偉。(陸文凱/攝)

  有一次,從縣城買回來的菜斤數不對,打通了小商販的電話理論,電話那頭說:下次給補上不就行了嗎?他就是不同意,立即把菜裝上三輪車,啓動電三輪,瞬間消失在了營區。

  “生意人講的是誠信,來不得半點虛假,在你家買了這麼長時間菜了,怎麼能缺斤短兩,必須重新稱,必須足斤足兩。”周偉一邊要求重新稱菜,一邊給賣菜的小商販講起了道理。

  說他倔、一根筋不無道理,也正應如此,讓他成了機關竈臺的“福星”,官兵心中的“食神”。

  當兵前,他在甘肅一家酒店當廚師,學到了一手好廚藝。2011年4月新兵下隊,他被分到了支隊機關炊事班,司務長聽說他手握二級廚師證,有點牛氣沖沖的,於是司務長就考驗他,安排他炒一週菜,沒想到司務長的一個“下馬威”,卻讓他在機關出了名,官兵都對他做的飯菜讚口不絕,從那以後,他就擔任起了一名“掌勺大廚”的責任。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7年,他當上了機關竈司務長。作爲大管家,有人私下議論,“當上了司務長,還會不會像之前那樣鑽研符合官兵口味的菜?”周偉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他事事想在前、事事衝在前,髒活累活搶着幹,倒垃圾、掏下水道、裝油,有時看到機關晚上加班的人多,還親自下廚給他們“開小竈”。在外出買菜時,他總是斤斤計較,看肉質、點數量,奶制食品是否在保質期內,菜是否新鮮等等,爲此他與多個小商販紅過臉,但每個人都被他的責任心所打動、所折服。

  “要想保障好官兵的伙食,不能光使蠻勁,還要開動腦筋,狠下功夫,做出一手符合各地官兵口味的好菜。”新的崗位上,他勁頭更加足了。

  爲了實現讓官兵喫飽、喫好、喫得營養這個目標,他可沒少喫苦,從他那厚厚的兩本筆記,粗糙的雙手,整天忙前忙後就可以看得出來。翻開“周大勺”的筆記本,第一頁就寫了這樣一句話:不僅要讓官兵們喫飽、喫好、喫健康,還要喫出戰鬥力。爲了實現這個願望,周司務長是真用心、用真心,筆記本里記着節約糧油的小辦法,官兵愛喫的菜及做法,戰友們對飯菜的反響,從營養學書本里抄錄的菜餚搭配祕方,各類菜系的製作技巧……開飯時,他總愛在各班的飯桌前轉一轉,看看哪樣菜喫得多,哪樣菜剩得多。

  “作爲一名司務長,要把每一分錢用到刀刃上,這是管錢管物的底線和原則,決不能觸碰。”周偉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從不浪費一分錢。

  這些年,每次伙食測評,滿意率都是90%以上。當兵的7年裏,他被評爲優秀炊事員標兵;多次被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士兵。周偉還有一年就要退伍,他說今後不管到那兒都要堅守內心的底線和原則,沿着這條路一直走下去。(陸文凱)

[責任編輯:丁玉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