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7成急症在家發生,北京急救中心計劃一個街道一輛救護車

5月2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北京急救中心主辦第四屆中國家庭樂跑大賽在北京開跑,此次大賽的主題爲“愛心呵護,救在身邊”。在賽前多位急救專家對澎湃新聞表示,近70%的急救事件都發生在家庭之中,建議每個家庭中至少有1-2個成員學會一些急救技能,關鍵時刻就是救命知識。

爭取急救時間,急救站的密度就需要合理分佈,尤其在人員密集的區域。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向澎湃新聞介紹,北京急救中心計劃在三年內一個街道爭取有一輛救護車,將覆蓋到340個人員密集的街道。

張文中認爲,北京急救中心作爲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不僅承擔着日常醫療急救任務,同時還非常注重面向大衆進行急救知識科普及培訓。本次活動將馬拉松賽事與急救科普知識宣傳相結合,參賽家庭學習專業的自救互救技能,助力羣衆健康運動、科學急救。

家庭當中的急救事件多發生在一老一小身上。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對澎湃新聞表示,中老年的常見急症如心肌梗塞、心臟驟停,嬰幼兒的燙傷、氣道異物等都是常發生在家庭中的急症。

“我們統計過猝死量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發生在家庭。”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對澎湃新聞介紹,現在北京地區有208個急救站,花在進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

“15分鐘平均急救時間還是不夠的,因爲很多病還是比較急。”張文中也呼籲急救需要社會要理解和支持,遇到救護車一定要讓行,不要佔應急車道,讓出一條生命的通道。

心肺復甦術是公認救命第一要術。“心臟驟停的搶救的技術就是心肺復甦,它是急救醫學裏邊一個重要的搶救技術。”賈大成說,心肺復甦現在備受老百姓的關注,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特別關注就是心肺復甦的操作要領。

而針對嬰幼兒的燙傷和氣道異物,更是需要家庭成員第一時間採取急救措施。“氣道異物,馬上就應該用手法把它排除,去醫院根本來不及。”賈大成強調,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衝擊上腹部,或者是頭低腳高拍背。

而針對幼兒常見的燙傷,賈大成建議,無論是開水、熱油、蒸汽的燙傷處理基本是一樣的,就是用流動涼水趕快衝,用涼水浸泡20分鐘左右,然後把傷處用潔淨的布覆蓋再送醫。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就是家長做正確的處理,不能做錯誤的,這條不做錯誤處理比做正確處理還重要。”賈大成在多年的急救經驗中見過許多錯誤的燙傷處理方法,比如說創面上抹了抹牙膏的最多,抹醬油、抹草木灰等等那些東西。抹了以後傷口容易感染,還掩蓋真實的傷情,影響醫生的判斷,也影響傷口癒合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