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清王朝時期,乾隆皇帝當政的時期,應該算是金王朝最爲鼎盛的時期了,但同時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只是表面上強大,但是實際上已經開始與西方列強拉開了差距。當時清朝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之下,但是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了第一次的工業改革。

雖然當時大清王朝在國際上的地位還是很高,而且在乾隆帝80歲大壽的時候,各個國家還派使臣專門前往清朝祝賀,當時遠在千里之外的英國,國王也派人送來了一份大禮。他們希望可以和清朝互通有無,他們出於對我們東方大地清王朝的崇敬和畏懼,英國使團帶來了足夠貴重的禮物,對於禮物的選擇也是頗費心機。

他們來清朝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和清朝通商,爲了展現當時的英國科技,使者們帶來了英國最爲先進的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還有一些先進手槍之類的軍事用品。英國國王還特意贈送了當時,英國規模最大,並裝有,110門的大口徑火炮的君王號戰艦模型。這樣的誠意也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但是後面所得來的結果卻讓英國人大失所望。當時清朝的大臣們絕大多數都是文人出身,對於此等超科技的東西他們並不感興趣。而且他們覺得這些洋人的東西,不過都是無用之物罷了。

當時的乾隆都有一些盲目自大看了一下禮物的清單,發現裏面根本沒有他喜歡的那些奇珍異寶,只有一些西洋玩意。對此根本就不關注了,只是將英國使團帶來的禮物放入了倉庫。其實如果當時的乾隆爺重視起來的話,那麼或許中國就不會和列強拉開距離,更不會有屈辱的近代史了。如此珍貴的機會卻被乾隆爺狠心丟棄。

爲了表達英國語氣清朝的通商誠意,英國使團還帶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寫給乾隆的國書,但是清朝官員在翻譯的時候,卻將此書翻譯得異常卑微,滿滿都是阿諛奉承的語言,使得乾隆也更加的飄飄然了。乾隆聽完甚至是覺得很可笑,他覺得一個都沒有聽說過的小國家,甚至還想和我天朝平起平坐,,簡直是可笑至極,我們經常什麼都有,所以根本不用與你們互通。乾隆爺更是直接拒絕了英國國王的請求,最終英國使團以失敗而歸,在回去的時候,還特意下了一道聖旨,讓英國使臣帶給英國國王看。

當喬治三世看到這張聖旨時,開懷大笑。當時乾隆下的聖旨,至今被英國博物館珍藏着,成爲當時的笑料,供英國民衆參觀。其實聖旨當中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天朝地大物博,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沒有的,自然是不會與你們通商。如果你們喜歡中國的瓷器,絲綢等物品,我可以每年賞賜你們一些。你們在蠻夷之地就不需要每年上供了,只需要心向天朝就可以了。

看到乾隆所下的這道聖旨,你們有什麼看法呢?如今英國的實力也是西方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我們中國雖然在發展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和進步,和他們相比的話依舊還是有距離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