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廷一般採用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一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一點之間,晚膳一般在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可見彈性是比較大的。爲什麼清代宮廷一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清朝皇帝和他的妃子們雖然每天只喫兩餐,但是他們的飲食生活卻仍然是好到讓我們無法想象的。他們每天喫的兩餐只是他們正經起來、花時間慢慢品嚐的大餐,其餘時間他們如果肚子餓的話,他們就會隨口吩咐身邊的小太監爲他們準備專門的小喫以及新鮮的水果,供他們解餓、嚐鮮。

從現存檔案來看孝欽太后的最喜歡的零食是加了各種奶製品的甜食比如奶酪、奶油鐲子和小窩頭、油炸糕、燒麥、黃蛋糕、炸三角。小窩頭是典型的粗糧細作,用細蘿篩的玉米麪、小米麪、黍子面,加豆粉、栗子粉,然後分料加工,一種加白糖桂花,一種加紅糖,一種加棗和其他果料。而身體不舒服時就會和所有旗人婦女一樣,迷信“老米稀飯”的神奇功效。

“夜宵”多是一項臨時加餐項,有時皇帝批閱奏摺至深夜,比如清朝出了名的勤政皇帝雍正帝,經常批閱奏摺至凌晨一兩點。或者皇帝“翻牌子”嬪妃侍寢,夜間也是一件耗費體力和精力的運動,有時少不了喫個夜宵、加個餐。當然,也保不齊皇帝一天之中的某個時候,會臨時起意想喫點東西,御膳房的當值御廚們自然也少不了當值候命。這個時間就不固定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