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媽媽,你也安慰一下餅乾,好不好。有個媽媽說,她真的曾經用剩飯飯粒給孩子粘上餅乾。

“餅乾碎啦!”2歲的樂樂傷心極了。

“放在嘴裏也要嚼碎啊,沒事兒,可以喫。”

“餅乾碎啦!”樂樂哭起來。

“咱們拿塊完整的,好嗎?”

“我不要!餅乾碎啦!”樂樂嚎啕大哭起來。

兩歲的孩子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加上這個階段特有的完美主義傾向,常常弄得家長們無所適從。講道理孩子不聽,打一頓又捨不得,怎麼哄都不行!有個媽媽說,她真的曾經用剩飯飯粒給孩子粘上餅乾!

不打不罵會憋出“內傷”?三個套路,老母親輕鬆搞定“叛逆寶寶”

英文中有個“Terrible two”的說法,翻譯過來叫“可怕的兩歲”,說的就是這個時期。

但是如果您覺得熬過了“可怕的兩歲”,後面就可以一路暢通,那隻能說您一定是位“新手媽媽”。因爲過來人都知道,後面還有“horrible three”(恐怖三歲)和“fucking four”(XXX四歲),更有“狗都嫌”的五六歲。

養育之路,難道就是這樣的搖擺在“忍住發火”和“忍不住發火”之間嗎?其實有些小辦法,可以幫助度過孩子的“執拗期”,把孩子的情緒導入正軌,不打不罵、不發火,3個套路,幫你澆滅“小惡魔”身上的怒火,讓孩子變回天使笑臉。

不打不罵會憋出“內傷”?三個套路,老母親輕鬆搞定“叛逆寶寶”

擁抱套路,比講半小時大道理管用

文首那一幕,是去參加閨蜜二胎的百天酒時發生的。她家裏的“小姐姐”突然就在客人面前發作了,一定要媽媽把碎了的餅乾粘上。

樂樂媽當時是又羞又惱,又不方便在親戚朋友面前發作,正不知道怎麼辦好。我過去偷偷教了她一招,閨蜜表情雖然疑惑,但還是照做了。

她摟住孩子:“餅乾碎了,你很傷心是嗎?”

“是的,我很傷心”,孩子哭聲小了,但更傷心了。

“媽媽抱抱,安慰一下寶寶,好不好?”

“好……”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媽媽,你也安慰一下餅乾,好不好?”

“好,我們親親餅乾,讓她也別傷心了,好嗎?”

樂樂媽媽開始跟孩子一起親餅乾,越親越開心。孩子哈哈大笑的時候,剛剛的眼淚還掛在臉上……

給兩歲的孩子講道理、講邏輯關係,基本等於“對牛談琴”。而孩子的大哭大鬧,也並非是爲了跟父母作對,而是她們真的爲此傷心,小小的心碎了一地。

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講道理,更不是命令和責罵,而是來自父母的安慰。沒有什麼能比一個擁抱和一句 “你傷心了”更能安撫寶寶“受傷的”小心臟了,當孩子知道你理解她的時候,往往已經好了大半。

想象套路,帶着孩子遠離失望情緒

“媽媽,我再洗5分鐘!”

五分鐘之後,“媽媽,我再洗最後5分鐘!”

“你已經好幾個最後5分鐘了,關上水,快出來!”

“不!媽媽。我就再洗5分鐘!”

“你已經洗半小時了!關上水!”

“媽媽,我恨你!”當我強制他關上水,孩子就開始哭了。如果不趕緊想辦法,他會一直哭下去,甚至哭到睡不了覺。

“你還想繼續洗5分鐘?”我一邊幫他擦乾身體,一邊引孩子“上套”。

“是的,還想洗5分鐘”

“要麼,洗10分鐘?”我成功吸引他的注意,孩子愣了。

“或者,洗100分鐘?500分鐘?”我繼續帶他想象。

“對!100分鐘、1000分鐘!10000分鐘!”孩子完全被“套路”了,整個臉都是興奮的表情。

“媽媽,你太好了!我愛你!”這句話來得猝不及防,還讓我小小感動了一番。

以前,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我總是儘量保持嚴肅,讓他知道那樣的行爲是多麼錯誤和讓我生氣。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孩子繼續跟我對着幹,並且以大哭一場作爲結束。

其實,完全不必跟孩子對着幹,不如插上想象的翅膀,沿着孩子的想法一路“編”下去,越誇張、越無厘頭、越多細節就越讓孩子興奮,也讓孩子完全忘了那些讓他“執拗”的現實。

畫畫套路,幫助孩子發泄情緒

有個繪本叫《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寫了一個小姑娘從起牀開始就不高興,整整一天遇到什麼都不順心,大喊大叫了一天。寶寶看到後,有時候會說自己今天就是“大喊大叫的一天”。

跟成年人一樣,孩子有的時候也會莫名的“不順心”。不同的是,成年人會聽聽音樂、購個物、大喫一頓、甚至躲起來哭一場來調整自己。而孩子只會大哭大鬧、大喊大叫來發泄情緒。

這個時候,有個“畫畫套路”,可以幫助孩子發泄情緒。方法也很簡單,拿出一支筆、一張紙,遞給孩子。

“把你的不高興畫出來吧。”

然後,孩子會瘋狂的在上面亂畫,可能還會戳出許多小洞。當他畫滿一張,不妨再給他一張紙,這樣畫個三四張,一般來說,孩子就平靜下來,恢復愉快了。當然,如果孩子不想畫,也彆強迫他,試試前兩個辦法吧。

大概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們可以瞬間在“天使”和“魔鬼”之間無縫切換。前一秒還“笑得真可愛”,下一秒就“哭得天昏地暗”。所以,每位父母更要掌握這一個動作、兩個套路,“念動咒語”把那個可愛小天使“變”回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