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3355 字 | 閱讀需要 5 分鐘

2019年,小米的第一次官宣獻給了紅米手機。1月3日小米官方宣佈,將於1月10日在北京召開全新獨立品牌紅米Redmi發佈會。隨後雷軍在個人微博同樣發佈了此信息。這意味着,作爲小米曾經的子品牌紅米將完全獨立,獸哥估計紅米後續將會成立獨立公司。

有不少人對小米此舉發出質疑聲:“小米都沒有搞好,還獨立出一個紅米?”對此,雷軍回覆道:“把小米和紅米分開,各自按不同的方向發展,可以把小米品牌做得更好。紅米Redmi會專注極致性價比,主攻電商市場;小米則專注中高端和新零售。”

2013年紅米誕生,主攻中低端手機市場。多年來,紅米扮演了小米出貨主力的角色。根據小米2018年上市的數據表明,小米手機2800多萬的銷量中,高端旗艦手機銷量僅49.6萬部,佔總銷量的1.7%。而紅米系列所處的中低端機型銷量爲2206萬臺,佔總銷量的77.6%。

但低價的紅米卻給小米樹立中高端品牌形象造成了障礙。雷軍這時候選擇壯士斷腕,想扭轉小米形象,上探高端市場。但在中高端市場華爲已經完全碾壓小米,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手機市場,小米之後的路恐怕會更加堅難。


紅米出道5年,爲何要單飛


2013年7月,第一代紅米手機正式發佈,打開了低價高性價比的大門。這款手機採用四核CPU、4.7英寸720P屏幕、800萬像素的核心配置,以及799元的定價,使得其迅速站穩了腳跟,並拉開了優質千元智能手機時代的序幕。

2016年紅米也曾試圖利用紅米Pro提升品牌定位,但遭遇失敗,此後每款紅米手機的起售價格從未超過1099元。2017年小米實現手機出貨量的逆襲,1300元以下的手機出貨量(主要是紅米)同比增速比小米手機總出貨量增速高了近11%,成爲總出貨量回暖最大的功臣。

然而,靠低價手機拉動出貨量的增長只能給小米帶來“虛假繁榮”:低價刺激了銷量,也拉低了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進而導致手機業務出現“增量不增收”的情況。除此之外,低價的紅米一直與售價兩三千的小米手機共用“mi”字logo,給小米樹立中高端品牌形象造成了障礙。

顯然,小米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努力從低價策略中掙脫出來。2018年,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核心戰略是:上探高端市場,提升品牌形象。

爲了讓小米品牌更高端化,小米公司似乎在中國市場刻意淡化了紅米品牌,2018年下半年,小米手機新品數量爲5款,而紅米手機新品數量則是0,這也是自2013年7月紅米品牌正式推出以來,小米首次在半年度內沒有在國內市場推出紅米新品。

但是,2018年下半年小米品牌推出的中端機型小米Play,無論是配置還是定位都有“紅米”的影子。由此得出,小米Play的發佈或許可以理解,它的作用就是在未來填補小米品牌在千元擋價位的市場空白。

紅米和紅米分家後,小米的品牌矩陣將更加清晰,小米針對中高端市場,紅米針對中低端市場,POCO針對印度的高端機市場,黑鯊針對遊戲手機的細分市場,美圖可以幫助小米更好地覆蓋女性市場。

此外,紅米系列其實是小米的ODM產品,主要是第三方進行設計和生產的,小米只是貼個牌子,而小米系列纔是親兒子。但紅米的銷量暴增顯然是藉助了小米的品牌優勢,於是就形成了所謂的左右互搏。

既然紅米是ODM產品,那麼紅米賣得越多,第三方廠商獲益就越大,這等於是用小米的品牌養活了更多的ODM廠商。這也促成小米終於壯士斷腕,決定和紅米品牌分割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紅米以獨立品牌運營,小米和紅米都有望獲得更加清晰的品牌形象。


紅米獨立,能否“榮耀”


業內有人表示,小米這麼做是爲了復刻華爲與榮耀的雙品牌運作,也是對標華爲。而榮耀方則表示,和小米的競爭早已結束,榮耀目前已經從中高端到低端全線碾壓小米在國內的市場,分拆不分拆都無所謂。

榮耀誕生於2011年,是華爲狙擊小米而孵化的品牌。2013年,華爲與旗下的榮耀分開運作,前者主打高端品牌,榮耀主攻互聯網品牌。用一年時間,獨立的榮耀全年手機發貨量超2000萬臺,銷售收入達24億美元。

2015年至2017年,榮耀手機共出貨約20220萬部。榮耀總裁趙明曾公開表示,從2016年第三季度起,榮耀手機已連續9個季度穩居國內互聯網手機銷量額第一。2018年上半年,手機品牌銷量數據顯示,榮耀同比增長高達32%,小米18%,華爲2%,其他廠商銷量均爲負增長。

IDC公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數據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華爲(含榮耀)手機出貨量達到5200萬臺,同比大漲32.9%,而小米總出貨量爲3430萬臺,同比增長21.9%。在營銷收入上,差得就更多。榮耀在中高端產品上的成功大大提升了其產品的平均售價,而小米目前的旗艦產品總體還是乏善可陳。

從技術上來說,榮耀今年的技術年可謂非常驚豔,推出了諸如GPU Turbo、THE NINE液冷散熱技術等大殺器,在CPU上部分超越了小米旗艦整整一代。榮耀憑藉技術上的優勢,無論是系統迭代,還是黑科技的應用,在體驗、品牌和銷量上都高了紅米一頭。如果不計海外市場,小米已經被榮耀全線壓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榮耀已經成爲了小米無法突破的一個天花板。

當然,榮耀無法逾越就算了,紅米的基本盤還受到了更爲嚴重的衝擊。目前整個手機行業開始下行,市場增長停滯,所以增長主要來自於掠奪其他品牌的市場。高端市場衝擊確實乏力,但低端市場忠誠度極低,市場總盤子還很大,這也成了很多品牌的新戰場。

比如,聯想、OPPO、VIVO都定準了紅米的價格區間,在推動自己的性價比網絡手機產品,憑藉優良的設計和渠道,聯想、OPPO和VIVO在低端市場也取得不錯的銷售成績,這也嚴重衝擊了紅米的基本盤。

所以,上有榮耀壓頂,下有聯想OV圍追堵截,加上大家也都在推進海外市場的競爭,以及三星在印度市場的圍攻,紅米分拆後,又失去了小米品牌的加持,面臨的恐怕是一個艱難的局面。


向手機業務外擴軍,尋求增量


手機業務即將觸及市場容量天花板的情況下,IoT業務寄託了小米更多的希望,有望成爲營收增長的新發動機。2018年第二、第三連續兩個季度,IoT已經取代手機成爲小米營收同比增長的最大驅動力。

從2017年全年到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IoT業務同比均保持了超過80%的高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智能電視、筆記本電腦成爲最大功臣。但隨着智能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營收達到一定規模,環比增速也大幅放緩。想要繼續保持IoT業務營收規模的高速增長,小米急需找到新的增長點,這一增長點就是白色家電。

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小米在短短10天內連續發佈3款白色家電新品,分別是米家互聯網空調、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10kg版和米家空調。從手機到電視再到空調、洗衣機,小米所尋找的其實只有兩項:營收和用戶。

三大主營業務均爲正的毛利率讓小米有能力通過規模化的營收穫得盈利,而用戶則是小米互聯網服務的基礎,用戶數量直接決定了小米除了手機、IoT的輕微盈利外還可以獲得多少互聯網收入,尤其是廣告收入。這是小米的商業模式決定的,手機、IoT業務負責貢獻營收和用戶,互聯網服務負責貢獻毛利。

但在另一方面,由手機、IoT業務組成的硬件業務營收規模越大,小米需要承擔的整體毛利率被拉低的壓力也越大。想要保持整體毛利率穩定甚至提升,小米勢必將加深對毛利率最高的廣告業務的依賴。

無論是爲了擴大營收規模、給財報數據增色,還是擴大互聯網服務用戶規模穩定毛利率,小米都只能繼續“被迫膨脹”下去,努力賣出更多的手機,進入更多的家電市場。

營收、用戶,無論哪個數據停止增長,都將給小米的業績和市值帶來極大壓力,這是小米不願意看到的。

1月4日,小米股價在收盤時爲11.96港元,相較22.2港元的股價高點已跌去46%,2019年小米將在資本市場上迎來真正考驗。

獸哥看來,面對挑戰,小米嘗試改變的心態是沒有錯的,就是改變的方式還是簡單粗暴了一些。其實品牌問題並不是小米麪臨的核心問題,技上和產品上的創新突破創新,纔是小米手機贏得競爭的關鍵。

如果一開始就把紅米獨立割裂低端形象,爲小米高端讓路,也許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困境。其實小米mix2是最接近高端的一次,但是由於缺乏深厚的技術積累,導致mix系列沒有在市場上挺住最終失敗。

現在榮耀剛剛推出的V20,不管在技術、還是設計上基本封死了3000元這一檔,小米手機想要突破憑藉現在的技術還是有些困難。

然而,手機行業外的佈局又爲小米手機爭取來了創新突破的機會,希望雷軍能夠逆風向上,實現再次顛覆!

部分圖片來源:36氪

參考文章:

1、《小米變得陌生,雷軍走出舒適區》 作者:歐陽偉康等

2、《紅米纔是小米真身,拆分後競爭環境將更加惡劣》 作者:宗寧

3、《紅米品牌終於獨立,未來小米兇險幾何》 作者:方園婧

4、《3年賣1.1億臺的紅米將獨立,小米欲複製華爲榮耀的雙品牌之路》 作者:財天作者


今日話題:
你用過紅米手機嗎?
(在評論區留下你精彩的評論吧👇)


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