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

爲菊科植物演籬或茵陳籬的乾燥地上部分。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主產於陝西、山西飛安徽等地。春季幼苗商 -10cm 時採收或秋季花曹長成時採割。春季採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採割的習稱“茵陳蕾”。除去雜質及老莖,曬乾。生用。

【藥性】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

【功效】清利溫熱,利膽退黃。

【應用】

1、 黃疸

本品苦泄下降,性寒清熱,善清利脾胃肝膽溼熱,使之從小便而出,爲治黃瘟之要藥。若身目發黃,小便短赤之陽黃證,常與帽子、黃柏、大黃同用,如菌陳籬湯(《傷寒論》);若黃疸溼重於熱者,可與茯苓、豬苓同用,如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若脾胃寒溼鬱滯,陽氣不得宣運之陰黃,多與附子、乾薑等配用,如茵陳四逆湯(《衛生寶鑑》)

2、 溫瘡擅肆

本品苦微寒,取其清利溼熱之功,故可用於溼熱內蘊之風瘟隱痊,溼瘡瘙癢,可味煎湯外洗,也可與黃柏、苦蔘、地膚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6-l5g。外用適量。煎湯燻攪

【使用注意】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疸擊”

2、《名醫別錄》:“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痛,去伏瘤。”

【現代研究】

1、 化學成分

茵陳舍揮發油,油中有β菠烯、茵陳二快短,茵陳燒嗣等多種成分。全草還含香豆素、黃酮、有機酸、峽喃類等成分。,

2、 藥理作用

茵陳有顯著利膽作用,並有解熱、保肝、抗腫瘤和降壓作用。其煎劑對人型結核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水煎劑對ECHDll 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