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匈牙利博物館展出一尊內藏有一名高僧遺骸的千年佛像,因疑似福建省大田縣被盜文物而備受關注。

  事實上,根據媒體報道,山西僅綿山就有至少15尊“肉身佛”像,堪稱迄今爲止全球發現的最大規模的“肉身佛”塑像羣。


 

  最早發現綿山“肉身佛”的,是綿山鎮冀家莊村的李金鎖。1996年夏秋之交的一天,李金鎖跟隨着綿山開發領導組的成員們,和部分施工人員來到山頂正果寺內,開始清理、打掃。

  清理塑像時,李金鎖放下了工具,用雙手慢慢拂去塑像頭部上厚厚的塵土,忽然覺得泥胎鬆動,一整片泥皮掉了起來。他驚出一身冷汗,只見除去泥片的頭部,儼然是一個白色的頭蓋骨。

  綿山真身舍利源於唐初。

  李金鎖趕緊把情況向領導彙報,經過允許,他繼續清理。再往下走,塑像的身上又有幾塊泥坯脫落,泥塑裏邊竟然是已經陳舊的麻布僧袍,透過破碎的僧袍,塑像的骨骼、經脈赫然呈現。大家立即停止了清理,仔細地對周圍的塑像進行察看,這才發現,寺內12尊塑像無一例外,全是“肉身佛”。

  此後幾天,大家陸續對正果寺附近的寺廟展開考察。很快,雲峯寺內的空王佛像,馬鳴菩薩殿內的焦居士及圓通和尚像,都被確認爲真身。隨着考察的進展,15尊塑像的身份先後得到確認。

  釋師顯,介休人,生而聾啞被棄,後被本寺僧人收爲徒弟,逐漸恢復語言能力。後練就治啞奇術,名滿三晉。唐長慶四年爲本寺住持,會昌二年圓寂。

  綿山的“肉身佛”像,從唐至明各代都有。這些塑像,身材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容貌各不相同,就連其年齡都可從容顏上窺見一斑。他們歷經千年,仍保持了圓寂時的原始狀況。有些地方泥塑脫落,還可看見所包真身的手指骨、腳趾骨和頭蓋骨。

  碑文、史料記載“肉身佛”成因

  僧人、居士“肉身佛”的發現,輔以綿山當地碑文、史料等文獻,使我們對其如何形成有了一個大概認識。“這些高僧高道們,遠離紅塵凡事,摒棄七情六慾,數十年如一日地苦行修煉,打坐誦經。

  曇鸞祖師,雁門人,十五歲出家五臺山,太和年間至綿山修行。梁武帝譽之“肉身菩薩”。

  精神上的極高境界,加上長年的飲食習慣,還有綿山特有的自然、生活環境,形成了特有的‘肉身佛’。”雲峯寺的高僧這樣說。

  綿山生長着1000餘種中草藥,這兒還有滿山遍野的山梨、山杏、山櫻桃、獼猴桃等數十種山珍野果和遍佈的原始松柏。每到秋季,野果、松子和柏子隨手可採。

  山上聖乳泉和石桐水爲主的諸多泉水,則被大醫學家傅山先生稱爲“聖水”。在綿山修煉的高僧高道們,有野果有“聖水”,保證了他們攝入體內的保健養生物質較之常人要豐富得多,而有害物質進入體內的幾率微乎其微,肌體中有害基因產生或積存很少。

  特別是在入滅前,僧人們都要通過打坐辟穀,只喫野果和中草藥。一段時間後,慢慢禁食一切食物,僅飲聖水。再經過一段時間,將體內污穢物質排泄乾淨後,逐步減少飲水量,直至滴水不進,最後自然停止呼吸,使體內的有害物質和水分耗盡,自然能夠達到長期不腐不敗。

  馮驥才先生在其美文《綿山奇觀記》中說“凡是名山,必有奇觀。何謂奇觀,天下罕見之神奇者也。”以下文字爲《綿山奇觀記》節選。

  深藏在三晉腹地的綿山有三大奇觀——第一樣是佛教奇觀:全身舍利。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來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極其珍罕。然而,誰會想到綿山上竟還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雲峯山頂上的正果寺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