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王愛國:

泥塑作品再現醫護人員仁心壯舉

急診室裏,醫護人員推着病人一路狂奔與死神賽跑;病牀前,醫生認真診療,護士高舉着吊瓶;手術檯上,醫護人員全副武裝與病毒決戰;醫院門口,治癒患者手捧鮮花與白衣天使依依惜別......開封民間雕刻大師王愛國(又名王國發)用一組組泥塑作品再現醫護人員“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壯舉,讚美逆行中的英雄。

王愛國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擅長木雕、石雕和泥塑。他創作的抗疫題材泥塑作品,以一個個熟悉而感人的小場景,再現新冠肺炎患者收治、診療、手術、治癒的情形,每一組作品都彷彿在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作品人物表情細膩生動,肢體動作親切自然,景物道具比例勻稱,很能打動人心。

王愛國老師自幼學習雕塑、繪畫,我市各大景區都陳列有他的雕塑作品。他說,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都去前線支援,他對醫務工作者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的仁心壯舉深感欽佩。自家兒媳婦也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護士,他更能體會醫護人員工作的艱辛。

國難當頭,每個人都有責任貢獻一份力量,手藝人也要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於是,他和兒子王立合作,設計創作了抗疫題材泥塑作品,並將之命名爲《逆行的白衣天使》。

作品在腦海中構思成熟後,他用存放多年的黃河膠泥捏成雛形,再一點點地進行局部和細節的雕刻打磨。王愛國說,河泥挖回來要經過反覆捶打,過篩去除雜質,再在水中浸泡,最後密封保存。在長時間保存的過程中,泥土會“發酵”,由生泥變成熟泥,甚至比面還要細,捏起來不粘手而且有黏性,纔是做泥塑作品的好材料,有的泥塊能放十幾年。好材料創作出好作品,泥塑《逆行的白衣天使》光潔細膩,具有很好的表現力。

癡迷雕刻藝術50餘載,王愛國從來沒有停止過藝術創作。他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創作出更多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藝術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