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榮譽像開在山頂的一朵花,有的人看見了艱難的路,有的人只看見美的花。

——丁謙《隨筆集》

6位諾貝爾獎得主、1位沃爾夫獎得主,其中包括4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2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作爲日本最年輕的舊帝國大學,在6所“老大哥”面前,名古屋大學這一成績完全算得上是“後來居上”,在日本“七帝大”裏足以自傲。

話雖這麼說,但韓日菌知道肯定會有人嘀咕:無非就是幾個諾獎而已,數量上比不過東大京大,質量上最多證明名大的學術上限,說明不了平均水平。

本着客觀公正的態度,韓日菌今天就要給名大“正名”了——名大的科研,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強大。大到頻出諾獎,小到每個學生的學術培養,都透露着無比的強大。

首先,我們說到一所學校的科研實力,諾貝爾獎算最直觀的一項指標了。雖然名大的出了4名諾貝爾物理學獎、2名諾貝爾化學獎,從總數上比不過東大京大。但是要知道,從獲獎時間上來看,這四次諾貝爾獎,都是在21世紀之後獲得的,超過京都大學,和東大持平!

這從側面可以說明,在進入新世紀後,名古屋大學在頂尖學術領域的實力,絲毫不遜於這些日本成名已久的名校,甚至還更勝一籌。

名大在21世紀產生諾獎,並非偶然。除了獲獎者本人天賦異稟之外,更離不開學校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科研實驗有多“燒錢”不用多說,動輒幾百上千萬的實驗設備及耗材,都意味着天資聰穎並不是科研中的唯一充要條件。作爲舊制帝大之一的名古屋大學,有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身處名古屋這個以製造業爲支柱產業的地區,一句話——搞科研,名大不差錢兒。

所以你可以看到名大旗下數不清的科研機構:環境醫學研究所,大學院授課基本都是以裏邊最新的研究成果爲基礎進行的;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不僅在日本國內擁有多處觀測站,在海外也擁有多個觀測基地;生態科學研究所,是綜合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機構... ....等等許多專業到韓日菌也解釋不出的研究機構。

其次,名大的“不差錢”還體現在學術資源上。名古屋大學圖書館,包括中央圖書館、醫學圖書館以及30多個部門,現有藏書總量約282萬冊,雜誌收藏量約5000種。沒有你找不到的科研資料~

總之,名大在上個世紀末進行一番衝刺之後,物力財力都都滿足了產生了高端科研成果的條件,纔有了21世紀的“諾獎爆發”。

另外學校內部的因素,也是名古屋大學科研實力猛增的重要原因。名大因爲創立時間較晚,不像東大京大其他“老大哥”有那麼多名利包袱,學術自由方面基本是七帝大中最好的(這裏沒說別的大學不好的意思,也不要拿排名說事,只是相對來說,玻璃心們不要過分解讀)。沒有太多桎梏,只有滿滿的對於學術研究的熱情。

又有錢,又沒有顧慮,名大教授與學生自然就可以“專心致志搞科研、一心一意做學術”了。

可能大家也發現了,韓日菌上邊說的是“名大教授與學生”,因爲名大的學術不僅僅有諾貝爾獎的“高度”,也有惠及到每個學生的“廣度”。

要知道名大這些諾貝爾獎,絕大部分就是在名古屋大學完成的,是名大自己培養出的諾獎。在研究期間的儀器、設備、數據也都留在名古屋大學之中。專業相關的同學,都是和這些諾獎獲得者們在相同的環境與資源下進行研究,所以並不存在“學校有頂尖學術能力,但不適用於所有學生”的情況。

因此,名大這份學術上的榮譽,背後無數的學生與教授刻苦鑽研,才結成這一朵朵諾爾貝爾獎的“榮譽之花”,被世人敬仰。今後我們對一所大學的瞭解,也不應該只停留在那些蒼白的數字和榮譽上,看重“量”,更應該看重“質”。

今天的內容就爲大家介紹到這裏,赴日留學,各方面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只有瞭解,才能避免或者少走彎路,韓日聯合交流會專注日本留學高端名校申請十二年,每年幫數百名學生成功完成的赴日留學的夢想,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日本方面的資訊,關注微信公衆號“韓日聯合交流會”瞭解更多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