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與爺爺》我看過秀蘭 鄧波兒版本的,我是看過電影后,纔想起原來還看過《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然而,這一2015年的版本依然很動人。

一個故事爲什麼在幾十年中被翻拍多次,直到現在仍然毫不違和,不過時,《海蒂與爺爺》究竟有着什麼樣的魅力,能讓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都如此感動,奉爲經典?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因爲生活艱難是真的,殘忍也是真的,欺騙和傷害都是真的,但在這艱難而殘忍的生活中,能讓我們堅持走下去的,是依戀與陪伴,是被信任和被需要,是陌生人的一抹善意,是自己能夠給人幫助,而自己也獲得了更多的快樂與信任。

也許生活中從來都沒有奇蹟,但發自真心的愛與陪伴的確可以讓傷害少一些。

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愛有時卻是傷害,如果重來一次,我們是否會改變?


電影中並沒有明確提及爺爺與兒子(也就是海蒂的父親)的關係如何?只是聽以前村裏的鄰居們說爺爺與自己兒子曾經激烈的爭吵,可見父子關係並不融洽。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兒子去世之後,他獨自一人搬到了山上居住。

除了傷心、難過、憤怒之外,更象是對自己的一種放逐和懲罰,將自己封閉在阿爾卑斯山上。

他一個人喫,一個人住,只有一把椅子。

在那一日日冰雪覆蓋的冬天裏,寂靜無聲的夜晚,他是否後悔過,如果當初能再理智一點,能再對兒子寬容一點,會不會有個不一樣的結局?

孫女海蒂的突然到來,就象平靜的湖面激起了浪花。

爺爺本能是抗拒的,他早已將自己的心無情地冰封,孫女的到來彷彿是針扎一樣,又剌激到了他,使他想起那傷心往事。

所以,本能的他將孩子往外推,拒絕接受。

而當海蒂眨着眼睛看着他說:”爺爺,她也不想要我。“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爺爺當時愣在原地。

這樣柔軟的目光,讓人無法拒絕,更何況他們還是有着血緣關係的祖孫。

但早已封閉了內心的老人,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照顧好這樣一個小女孩兒。他其實心中是有些害怕的。所以,他會去找牧師,希望牧師能給孩子找一個歸宿。

當牧師說出你有照顧好她的責任時,雖然表面上爺爺還是拒絕了,只答應照顧三天,然後將孩子送來。但其實,內心已經開始有了鬆動。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看着海蒂小小的身影兒,自己爬進羊圈,和羊睡在一起,外面打雷、下雨,小女孩一絲也沒有驚動爺爺。爲了讓自己留下來,這孩子再害怕也不叫一聲。

其實爺爺一直在默默關注着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這個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他開始給海蒂準備早餐,雖然只是一碗羊奶,海蒂看着爺爺,馬上就笑了。她知道,這代表着接納和關懷。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海蒂的生活中陰霾太多,哪怕有一絲關心,她都能笑成陽光的模樣。

她開心的跑出屋子,用泉水洗臉,爺爺給她準備食物,還准許她和彼特一起去放羊,她高興極了。

愛與信任,依戀與自由


海蒂是可愛的,聰明的,也是異常敏感的。

她怎麼可能不敏感呢?

她才八歲,就已經經歷父母雙亡,姨媽撫養了她五年,而現在又將她轉送給不曾見過一面的爺爺來撫養。

她完全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她又可以放心的去依賴誰?眼前快樂即使是短暫的,她也願意去抓住,如果一個孩子,知道自己的撫養人隨時都有可能會嫌棄她,將她送到孤兒院,她小小的心裏又會有怎樣的不安定感,她怎麼可能不去敏感的關注大人一言一行的變化?

所以,當她看到爺爺給她送來早餐時,她敏感的感知到爺爺的關心和善意。

當爺爺讓彼特帶她去山上自由自在的玩一整天時,她真的太開心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因爲,過去五年中,當姨媽外出工作時,她必須一動不動的呆在屋子裏。姨媽不是壞人,只是在任何年代,女人要謀生,還要照顧一個年幼的孩子,都相當不容易。

但這對於孩子的天性來說,也太過壓抑。

而爺爺和姨媽完全不同,他不限制海蒂的活動,山裏的孩子都是這樣長大,海蒂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瘋跑一整天,只要按時回家就好。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而爺爺也在和孫女的相處中,漸漸找回了消失已久的生活動力。

他開始給海蒂做椅子,幫她擦乾被雨淋溼的頭髮,當冬天來臨 ,孩子無法出去玩而悶悶不樂時,爺爺滑着雪橇將海蒂送到山下朋友彼特的家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海蒂的到來,讓一直獨來獨往的老人,開始學着照顧孫女,開始留意孫女的心情,開始和孩子溝通。而在之前山民的傳聞中,爺爺早已經不會說話了,其實並不是喪失了語言能力,只是一個人久了,一個失去兒子,失去伴侶的傷心人,早已經不想開口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他身上怪異、孤僻的成份在慢慢減少。

在照顧海蒂的過程中,海蒂需要爺爺,爺爺也感受到了被信賴、被依戀、被需要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海蒂每天早上的一聲:爺爺,早安“,一個大大的擁抱,孩子的愛是這世上最純粹的愛,它能給成年人帶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

在阿爾卑斯山下,海蒂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愛和自由,爺爺得到了來自孫女的依戀和信賴。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祖孫倆的生活安靜、平凡又幸福。

但爭端不是沒有,海蒂到了要上學的年齡,而爺爺並不想到山下那相對熱鬧但嘈雜的地方生活,如果海蒂要去上學,在冬天的時候,自己是無法一個人走到山下的。

此時的爺爺,依然固執,並不願變通,對山下的生活仍然抗拒和懷疑,不願真正走出那一步。

然而當海蒂重新回到他身邊時,他又驚喜又感動,二話不說的搬到山下村裏,爲的是方便孫女讀書。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在那個物質豐盛、象宮殿一樣的家裏,爲什麼克拉拉和海蒂都先後生病了?


站在姨媽的角度,海蒂能給克拉拉這樣一位貴族少女當伴讀,一起讀書、認字,生活在那樣一幢氣派的大房子裏,海蒂的將來無疑是一派光明,比在山上當野孩子強多了。5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她將來會成爲一位有教養的小姐,會嫁給更體面的人,會擁有比她的父母輩更好的生活。

並且,姨媽也瞭解克拉拉的家人都是尊貴而有教養的好人。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這個機會無疑是很難得的。

那麼克拉拉爲什麼會在母親過世後,就無法行走了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如果真的是有某種器質性的疾病,那麼她有着當時最好的醫療條件,並且也不大可能會在阿爾卑斯山上呆了幾天後,就突然奇蹟般的會走路了。

克拉拉的無法行走,其實就是內心中一種最深切的渴望的體現:極度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和陪伴。

八九歲的克拉拉在失去母親以後,更需要父親的陪伴,但父親爲了生意,不得不經常外出,將克拉拉一人留在家中,雖然傭人、管家、家庭教師一應俱全,但所有的這些都無法排解一個小女孩情感和心理上的傷痛和不安。

並且,女管家禁止在家裏和傭人聊天,言行興止全都要合乎禮儀和規範。

在這個家裏,你聽不到歡笑,蹦跳,不能和傭人聊天,因爲你是尊貴的小姐,那麼也就意味着,克拉拉無法宣泄她的感情,她的情感得不到回應,這個家裏只有禮貌的尊卑,而沒有情感的流動。

這個家,無疑是情感的荒漠。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只有當父親回來時,克拉拉纔會興高採列,有着孩子的明媚歡笑,可這樣的時刻終究太少了。當父親走後,克拉拉又是極度孤獨的。

如果克拉拉病了,病得很嚴重,那麼父親會不會馬上回來呢?會不會多陪陪她呢?

克拉拉並不是裝病,她的腿確實無法行走。但這也不是真正器質上的病變,這種在臨牀上叫做軀體化障礙。

這是克拉拉在向父親發出求救信號:請你多陪陪我,我真的很需要你,我真的病了。

因爲只有病,才能引起父親的關注,不然,她擁有這麼好的條件,這麼多的人在照顧她,父親是很放心的,也許很久才能回來一次,但因爲她病了,父親不得不記掛着她,會經常回來。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需要一定的物質環境,成長也需要健康、快樂的心理環境。

孩子需要陪伴、玩耍、愛撫、擁抱、鼓勵、甚至爭吵,在家中,她能夠自由的表達她的感情,也會得到回應。而這些,克拉拉都明顯得到的不夠。

不快樂的人都來自一個充滿壓力的環境。

克拉拉是不快樂的,在阿爾卑斯山下自由奔跑、快樂的海蒂來到這個沒有情感流動的家,也是不快樂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她的一言一行都不受待見,她必須學會各種規矩和禮儀。

當這些她都學會了以後,她卻唯獨學不會拼讀。

並不是她有學習障礙,而是這是她唯一潛意識中能做到的對抗。

她想家,想爺爺,那裏的親人和朋友都愛她,喜歡她。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她記得彼特說阿爾卑斯山的人不需要認字,她並不是覺得彼特說的話多麼有道理,而是她不想忘記家鄉,不想背叛家鄉,也是對於女管家嚴厲管制的一種軟對抗。

罰站,罰不喫晚飯,這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她不得不服從,因爲孩子最忍受不了飢餓,迫於生存的壓力,她必須學會服從,但潛意識中她不認同,所以就會用其他方法來抵抗。

只有當她發自內心的想去學習時,她才能學會。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當克拉拉智慧的奶奶離開後,這個家又陷入到冰冷、枯燥的環境。

當海蒂實在受不了,提出要走時,女管家告訴她,如果她走了,克拉拉會很傷心的。

克拉拉確實很傷心,她哭着問海蒂:我很可怕嗎?我是怪物嗎?你爲什麼要離開我?

海蒂陷入了兩難的糾結和掙扎,一方面,她是那麼的想念爺爺,想念那陽光、美麗的家鄉,想念自己能赤腳奔跑、大口喝奶、喫飯的自由時光,一方面,她離開又覺得對不住克拉拉。

這種糾結與矛盾,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過於沉重的心理負擔。

所以,海蒂也生病了。

她開始夢遊,每天晚上,她會在夢遊中打開大門,在大門口望着月亮,然後又在潛意識責任心的驅動下,回到牀上,在夢中哭泣。

那些白天無法訴說的思念和痛苦,在夢遊中得以抒發。

如果再這樣下去,孩子會患上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所以,克拉拉的家庭醫生,也是克拉拉父親的好友,強烈的要求克拉拉父親將海蒂送回家,不能再這樣折磨孩子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克拉拉的父親也很爲難,因爲海蒂的到來,的確讓克拉拉的情況得以好轉,克拉拉的性情變得活潑了。出於父親的本能,他想留下海蒂陪伴自己的女兒,但出於良知,他還是說服了女兒,將海蒂送回到她爺爺的身邊。

那麼影片的最後,爲何克拉拉能夠突然好轉,可以走路了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雖然海蒂離開了,但她一直不間斷的給克拉拉寫信,告訴好朋友她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趣事。

雖然克拉拉生活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但海蒂源源不斷的來信使得克拉拉有了企盼,她不再孤獨,她的情感有了寄託和抒發的渠道,兩個小女孩在一來一往的通信中,感情得以加深和昇華,對克拉拉來說,海蒂所在的地方,是一個新奇而快樂的世界。她的世界不再枯燥,想象的邊界無限大。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那個破碎的輪椅象徵着打破的禁錮,克拉拉在海蒂家,扔到了一切的限制,只有好朋友的快樂陪伴,她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她脫掉了不易活動的衣衫,可以和海蒂一樣用手抹嘴,大口喝羊奶,用山泉水洗臉,睡在草堆鋪成的牀上。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可以肆意的歡笑、打鬧,看着白雲、草地、藍天和遠處的山。

克拉拉一直想去山上,但是山路上很難推動輪椅,也正因爲彼特把輪椅推下了山,反而可以讓爺爺揹着克拉拉上了山。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山上的絕美風景讓克拉拉忘卻了哀愁,也給了她快樂和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她不再是那個想要一直求得父親關注的悲傷女孩,快樂使她重新擁有了力量,她完全放鬆下來了,這個世界這麼美,她也想象海蒂一樣,去奔跑,去感受,她覺得她可以做到。

她就真的做到了!

世界這麼美,爲什麼要把自己困在悲傷裏?

想要生活得更好的渴望,這種生命的動力是如此的強大。

只要我們不去人爲的扼殺和壓抑,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讓愛變成了傷害

這纔是海蒂與爺爺的故事經久不衰的原因。

我們渴望愛,表達愛,我們愛家人,愛孩子,而家人和孩子也給予我們更多的愛。

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不愛,而是不會愛,將愛變成了壓抑和傷害。

看看海蒂與爺爺的故事,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