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媒體根據雷諾公司工會提供的信息,披露了雷諾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法國逃稅的消息。

《巴黎人報》最新消息稱,目前被拘留日本的戈恩涉嫌以荷蘭稅務居民的身份逃避法國的徵稅。當媒體向政府確認這一消息時,法國財政部表示此事涉及隱私,“無可奉告”。但財政部公務員工會表示,當局有責任披露相關逃稅消息。

戈恩的名字在業界非常有分量,他不僅是前任雷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還是日產汽車會長社長首席執行官,以及雷諾日產聯盟首席執行官。他甚至因爲執行日產復興計劃使得日產汽車起死回生,而以民族英雄姿態出現在日本雜誌漫畫之中。

卡洛斯·戈恩是巴西出生的黎巴嫩裔企業家,前任雷諾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日產汽車會長、社長兼首席執行官,以及雷諾日產聯盟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巴西韋柳港、成長於黎巴嫩與法國,並擁有法國、巴西、黎巴嫩等多重國籍。作爲黎巴嫩移民後裔,戈恩曾在日產最困難的時候空降,被稱爲“日產的救星與恩人”。

但2018年11月19日,他卻在日本被捕,同時被解除日產解職。根據日產汽車公司列出的“三大罪狀”,在職期間戈恩涉嫌隱瞞報酬、建立個人獨裁,並將公司公共資金用於個人投資用途。

在拘留日本期間,他又被曝出在法國亦有逃稅行爲。

根據《解放報》消息,自2012年起,卡洛斯·戈恩就不再是法國的稅務居民了。相反,他一直以荷蘭稅務居民的身份“居住”在阿姆斯特丹。所謂稅務居民,指在某一國家負有納稅義務的個人或企業。一般而言,個人可以通過在該國通常居住、居住超過一定時限、在該國就業等而獲得稅務居民身份。

分析指出,如果自2012年起他以收稅居民的身份留在荷蘭,那麼卡洛斯·戈恩很有可能並沒有遵守“需要在荷蘭居住183天”的規定。也就是說,他作爲雷諾首席執行官的收入仍然是需要給法國政府交稅的。

據《巴黎人報》統計,2016至2017年間,戈恩分別收到來自日產的700萬歐元分紅和來自雷諾的880萬歐元的天價薪酬(即每日可收入約4.3萬歐元),這使他成爲全球汽車行業收入最高的高管之一。

此外,根據2018年日產汽車CEO西川廣人在記者會上的說法,戈恩在過去5年中從日產汽車公司領取了99億日元(約7952萬歐元)的報酬,而他最後在公司的財務報表《有價證券報告書》中只寫了49億,隱瞞了整整一半的收入。

2018年11月19日,戈恩搭乘商務客機降落羽田機場後,被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約談,之後特搜部以戈恩多年來在有價證券報告書之中低報自身薪資,並挪用公款進行私人投資,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將他逮捕,據稱瞞報金額高達50億日元。三日後,日產董事局決定將其革職。11月26日,三菱董事局決定將其革職。

2012年也是法國前任總統奧朗德當選的第一年,他曾承諾向法國境內的富人徵收75%的富人稅。該稅收政策宣佈後,法國曾掀起“富豪逃亡”的熱潮,如法國國寶級演員熱拉爾·德帕迪約就離開法國加入了俄羅斯國籍。

據《巴黎人報》分析,荷蘭並沒有所謂的財產稅,工資預扣的稅收雖然較重,但股息分紅的稅收僅爲25%。至於遺產稅、房產稅僅爲其財產總價值的4%。根據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公佈的調查結果,荷蘭和瑞士一起被列入全球“最佳避稅天堂”。

法國國家是雷諾的主要股東。2018年11月20日,在戈恩被捕的第二天,法國經濟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針對戈恩在法國的交稅狀況,沒有什麼特別需要說明的”。勒梅爾本人也曾因爲涉嫌逃稅而備受質疑,對此,一位部長身邊的相關人士稱“稅務居民的身份在國外,這可能是不道德的,但這本身並不構成犯罪”。

據透露,戈恩被安排在一個5平米左右的單人間,每天只能喫三個飯糰。自被拘留之後體重減輕了6~10斤。戈恩除了每天應對5小時左右的審訊調查外,還被允許閱讀各種寫滿自己報道的外媒報紙。若被判刑囚禁在日本,戈恩必須參加勞動改造。

戈恩涉嫌逃稅的消息被爆出的同時,在日本,原計劃今日舉行的聽證會被迫中止。諸多日本媒體引用其律師的說法,稱戈恩目前患有高燒,醫生已經爲他就診,他目前無法參加聽證會,或是會見自己的律師、法國的外交人士。

本週二,戈恩自去年11月被捕以後首次在公衆面前亮相。他變得面容消瘦,卻依舊精神飽滿,他明確駁斥所有指控,稱“我被錯誤地指控,遭到了不公平的拘留”。

法國政府查逃稅不積極?

近年來,瑞士銀行集團(UBS)向法國富人“推銷非法避稅機制”案的真相逐步被公佈。2016年1月,法媒爆料法國富人在瑞士銀行的匿名賬戶多達38000個,賬戶儲蓄的金額少則1000歐元,多則6000萬歐元,總金額高達120億歐元。

事實上,UBS法國分行幾名前僱員2009年就已經向法國司法部門報警,稱UBS商業推銷員專找希望逃稅的法國富人、名流和政客,幫助他們將資產隱藏到瑞士。但法國在打擊逃稅方面並不積極,即使瑞士銀行的這批匿名賬戶名單也是來自德國。此前,英國也曾於2009年向法國提供逃稅“黑名單”,而直到被英國媒體捅出此事,法國才表態將嚴查。後來,等法國知名女富豪貝當古逃稅事件因家庭糾紛而暴露後,人們才更清醒地意識到,千絲萬縷的政商關係使追查逃稅難上加難。

“打擊逃稅急先鋒”知法犯法

法國前預算部長卡於扎克在任時是打擊逃稅的急先鋒,可是卻隱瞞了自己的海外祕密賬戶。他的偷稅漏稅活動整整持續了20年:1993年,他在UBS開了賬戶,該賬戶很快由Reyl銀行管理,該行2009年通過巴拿馬和塞舌爾的海外公司,將其所有資產(約60萬歐元)轉移到新加坡。2014年,時任國務祕書特維努(Thomas Thévenoud)的稅務醜聞同前預算部長卡於扎克的海外賬戶醜聞相繼東窗事發,給奧朗德的“榜樣政府”予以嚴重打擊。

追查逃漏稅效果始終不佳

2009年,時任預算部長的沃爾特成立了一個合法化小組,保障願意將資產調回國辦理合法手續的人免受刑事處罰,且姓名保密。2013年,時任法國預算部長的卡澤納夫曾發佈通函,對擁有外國銀行賬戶、希望自首和重新合法申報資產並納稅的逃稅漏稅者將減輕懲罰。

然而,此類減輕處罰的“自首窗口”因效果平平,於2017年底被政府關停。據法國財政部公務員工會提供的數據,法國每年約因逃稅損失800億歐元。去年3月,法國政府公佈了打擊逃稅漏稅法案,以更有效地打擊逃稅漏稅與稅務舞弊詐欺行爲,主要措施是對逃稅漏稅的律師事務所等施以行政處分、創立“稅務警察”隊伍、引進“認罪辯護”程序,公佈逃稅漏稅者名字等。

(歐洲時報/靖樹、郎美智 編譯報道)

編輯:凡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