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爲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功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在600多年的臨牀應用中,三七被認定爲“外傷科聖藥、止血之神藥、理血之妙品”,可治一切血癥,在血癥的治療方面有極高的評價。近年來,三七在冠心病、糖尿病、心絞痛、血栓等病的治療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三七能補血嗎?

三七

三七在明代以前已應用於臨牀,明清時期應用不斷擴大。對於三七的記載,據已查證到的結果,最早見於楊清叟的《仙傳外科方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爲金瘡藥要,雲有奇功”,“乃陰陽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在三七藥用的漫漫長河中,其功效多爲活血、止血、化瘀、定痛。關於補血之功,在《本草綱目》中並未記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現行《中藥學》教材中也未有提及。如此看來,三七真的不能補血嗎?

三七

據學者文獻考證,三七確有補益之功,而且既能補血、又能補氣。對於三七的補益之功,最早載於清代名醫陳士鐸的《本草新編》:“三七根各處皆產,皆可用,唯西粵者尤妙,以其味初上口時絕似人蔘,少頃味則異於人蔘耳,故止血而又兼補”。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引《宦遊筆記》:“其味微甘而苦,頗類人蔘,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並稱曰人蔘三七,爲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生熟功用俱佳但存在顯著差異,是“生消熟補”的典型藥。三七生用化瘀止血,消腫定痛力強,大凡瘀血性出血,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皆宜。熟三七止血化瘀作用較弱,偏於補虛強壯,多用於虛損勞傷,氣血不足者。

現代藥理研究也證明三七所含皁苷與人蔘皁苷類似,有滋補強壯作用,用於氣血虛弱。生三七、蒸制熟三七對急性失血性貧血具有顯著的補血作用,對營養不良性貧血也有增高血紅蛋白的功效,並發現熟三七的補血作用優於生三七。能夠修復骨髓的損傷,促進機體的造血功能恢復,提升外周血細胞含量及機體免疫。

在廣西、雲南、貴州民間一直將熟三七作爲補血藥使用。廣西有一道名菜叫做“三七燉雞”,被認爲是婦女產後服食的佳品。值得注意的是,熟三七粉對手術後患者和痛經等婦科病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孕婦禁用。

三七燉雞

但是,研究中發現生三七治療血虛時出現了隨着給藥劑量的增大,其補益作用出現下降甚至出現低於模型組的現象,可能從側面表現出生三七具有的“破血”作用。再者,使用三七時一定要把它與土三七區分開來。土三七含有一種吡咯烷類生物鹼的有毒成分,若是被人體過多吸收會損傷肝臟。無論如何,建議您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