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師燁東

 

針對《後來的我們》在貓眼端出現的大量退票,回應終於來了,事情卻更加撲朔迷離。

 

貓眼的第一份回應,給出了具體數據,38萬張票,1300萬票房,表示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並且表態“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有這種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爲,也絕不姑息和縱容此類事件。”


 

第二份回應,貓眼解釋了4月28日中38萬張退票的具體來源,其中54%的訂單確定是“用戶正常改簽行爲,這部分用戶最終產生真實支付並消費,因改簽業務在後臺邏輯中分爲‘先退票再購買’兩個環節,故‘改簽次數’加到‘退票次數’當中,造成影城端‘退票數量’增加”;剩餘46%退票訂單中,“有部分確定爲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爲”。



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現在來算算這筆賬。

 

38萬張退票,54%訂單爲用戶在4月28日晚間改簽,那麼就是涉及到702萬票房的205200張電影票。如果這些票都是由一人購買,那麼就是超過20萬人在當天晚上進行了改簽,當然這個數據並不實際,因爲大多數時候消費者會二人一起觀看電影,因此會一人購買兩張票,並且在假期這個比例會升高,還有極少數會一人購買三張、四張電影票的用戶。所以這20萬張電影票裏,涉及到的用戶數應該在10萬到20萬的區間,考慮到一人購買兩張票的情況應該在多數,所以我們暫且估計有8.5萬人購買了2張票,3.5人購買了一張票,我們把購票用戶設定在一個12萬的約數。

 

也就是說,如果在28號晚間有12萬用戶改簽了票,這些退票發生在不到4000間影院裏,也就是意味着,28號晚上,平均每個影院有超過30人對電影票進行了改簽——如果這個數字真實,那麼這應該算是中國電影票務網站/APP能改簽以來一個創歷史記錄的數字了吧?

 

儘管壹娛觀察沒有辦法相信這樣的數字,但是出於謹慎,壹娛觀察還是找了一些全國各地的影院經理驗證了一下。回應過程中的髒話不表,但是所有接受採訪的影院經理都表示,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改簽,“不可能”。

 

再來看第二個數據,貓眼的回應很模糊,剩下46%涉及到598萬票房174600張退票中,有部分疑似是黃牛所爲。

 

我們先排除“部分”,算算如果都是黃牛所爲,那麼出現了多少黃牛俠。黃牛俠在我國是無所不能的,所以我們假設平均每個黃牛大概花2000塊錢購買了50張票,那麼超過17萬張票則至少需要3500個黃牛。貓眼聲明中的“部分”有多少,我們無法精準計算,但是如果有明確後臺數據的貓眼自己都不清楚,壹娛觀察只能猜測這是一個較大的佔比了,我們預估參與此次行動的黃牛,有3000人——那麼問題來了,全中國現在還夠3000個電影票黃牛嗎?

 

說到黃牛,對於影迷來說,上一次看到這個熟悉的面孔,應該還是在2010年初《阿凡達》上映時,3D電影票一票難求,各地能看到3D《阿凡達》影院外面都排起了長隊,也出現了大量倒票的黃牛——相比起醫院、火車票等一號/票難求且存在大量逐利空間的地方,影院很少出現這樣供不應求的情況在,因此電影票黃牛隻是其他黃牛們偶爾來兼職,壹娛觀察相信沒有人會專門持續做電影票的黃牛,除非他擁有特別多的正義感和愛心。


《阿凡達》購票時排起的長隊

 

可以說,正是線上購票的出現以及普及,電影票黃牛才逐漸銷聲匿跡,沒有人會在櫃檯前排長隊購買電影票,也沒人會擔心自己買不到好的位置,僅存的黃牛都只能在熱門電影上映時,挑着那些沒提前買票喫完飯才臨時想看個電影的情侶下手。

 

如果沒有出現《後來的我們》大規模退票事件,壹娛觀察都不知道在中國還存在如此多有組織有紀律的黃牛會選擇在同一個晚上相近的時間段進行退票,這背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使得舉國黃牛如此的同心同力?


如果電影票的倒買倒賣還有這麼大的逐利空間,我們爲什麼沒有在檔期最熱完全一票難求的2018年春節檔看到這麼多黃牛?爲什麼沒有在《速度與激情8》這樣的爆款影片中看到如此多的黃牛?而在一個算不上有多熱的五一檔期與一部沒有頂尖流量演員的電影中同時出現?

 

關於黃牛的解釋,壹娛觀察還未去找影院經理覈實,影院經理自己就給壹娛觀察發了截圖罵了上來。因此對此解釋,壹娛觀察不多做評述。

 

一個有擔當的企業,一定敢於直面自己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和解決方案,而不是出現問題後一大早首先想到的是到處去做公關,爾後給出兩份不能讓當事者相信的聲明。

 

期待擁有後臺數據的貓眼能拿出讓影院經理和院線信服的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