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能否持續火熱

——國內電影業復甦狀況調查

來源:經濟日報

冬去春來,電影市場經歷了幾年的起伏後,強勁復甦,票房口碑雙豐收,也在人們社交場中製造出一個個熱門話題。市場紅火的背後,電影業在經歷着怎樣的變與不變?這股熱潮如何持續下去?

龍年春節,電影市場再創新紀錄,迎來開門紅。國家電影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檔總票房80.16億元,觀影人次1.63億,雙雙刷新中國影史紀錄。以《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等爲代表的影片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喜好消費者多樣化的觀影需求,看電影逐漸成爲具有儀式感的新年俗。

今年春節檔是2023年電影市場強勁復甦態勢的延續。時隔4年,2023年電影票房重返500億元高位,被認爲是中國電影市場復甦新的里程碑。一年多來,無論是票房表現、觀影人次、影片上映數量還是觀衆口碑,都印證了電影產業已經從穩步恢復邁向全面復甦。整個電影產業在政府支持、企業增效、市場規範和觀衆參與的共同推動下,呈現出前景明朗的增長態勢。如今的電影市場有哪些特點?還存在什麼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採訪。

好口碑來之不易

一桶爆米花,再捧杯汽水,和家人一起享受光影大餐……龍年春節,無論是在一線大城市,還是三四線小縣城,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農曆正月初一,記者在北京市豐臺區保利國際影城凱德大峽谷店門口看到,前來觀看電影的觀衆絡繹不絕。“爲了搶到家門口影院的觀影好位置,預售時我就提前買好了正月初一的電影票。”家住豐臺區的張先生說。

中國電影觀衆滿意度調查2024年春節檔調查結果顯示,春節檔觀衆滿意度得分85.9分,爲2015年以來的第二高分,其中有4部影片超過85分。北京市豐臺區保利國際影城凱德大峽谷店駐店經理陳天擇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檔影片的質量整體比較高,再加上今年春節假期比往年要長,內外部環境對整個市場都比較利好”。影片質量已經成爲影響票房數據的關鍵。過去大多數人會在影片上映後第一時間觀影,如今有更多人選擇先觀望電影上映後的口碑傳播與話題討論,再決定是否走進電影院。

除了優質內容,票補也是今年春節檔吸引觀衆走進電影院的重要因素。“19.9元的春節檔回來了!”在預售開啓首日,貓眼、淘票票等購票平臺首頁紛紛打出了春節檔新片19.9元票價的橫幅廣告,全國大多數城市都能買到19.9元的春節檔新片預售票。除了片方投入的大額票補外,售票平臺也在預售階段投放了不同比例的買一贈一或購票立減券。2月6日,11家金融機構發佈觀影優惠舉措,超過3000萬元的觀影消費補貼爲觀衆帶來實實在在的優惠。

對比過去兩年的“最貴春節檔”,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更顯友好,平均票價49.1元,同比下降6.1%。陳天擇告訴記者,票補實際上是片方低價促銷的宣傳策略,“只有越來越多的觀衆走進電影院,才能使市場持續煥發新活力”。

電影市場的恢復和重回軌道,也離不開國家層面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2023年5月,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發佈的《關於階段性免徵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提出,爲支持電影行業發展,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免徵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陳天擇說,“政策出臺後定檔的影片多了不少。該政策範圍覆蓋暑期檔,是去年暑期檔市場繁榮的原因之一。對於電影院來說,更多的影片供給緩解了經營壓力”。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出《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服務 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司法建議書》,併發布8個電影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爲電影知識產權保護的規範提供範本。

去年11月,全國電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對推動我國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電影事業持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翁暘認爲:“整個電影產業體系內的專業化分工、標準的建立非常重要。電影強國建設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先做好基礎的工業化底層建構工作。”

國產片百花齊放

近年來,電影市場供給側最顯著的變化是影片內容充足、類型多樣。上映的影片涵蓋科幻、喜劇、戰爭、懸疑、犯罪、愛情、體育、動畫等多種類型,豐富的題材內容持續滿足着觀衆差異化的觀影需求。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多樣化內容供給正在形成良性循環。貓眼專業版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共備案立項3008部,遠超2022年的1876部,恢復至2019年全年的90.8%。這意味着未來的電影市場中將持續有影片不斷補位,增添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容產品供給隊列中,國產片成爲票房主力軍。從數據上看,2023年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73部,其中國產影片50部,前十位均爲國產影片。國產影片的總票房達460.05億元,佔全年總票房的83.77%。國內電影業不斷釋放優質產能,精品力作越來越多,助力電影業高質量發展。

“過去國產電影主要集中在歷史劇、武俠片和家庭倫理片等類型,無法滿足觀衆日益多樣的精神文化需要。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國產電影探索多元化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步伐不斷加快。現代都市題材、青春愛情、科幻和奇幻等類型電影逐漸增多,顯示出內容創作的多元化趨勢。”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曉清說。

話題電影表現亮眼,現實主義題材引爆市場。無論是春節檔影片《熱辣滾燙》導演、主演賈玲憑藉減重100斤在全網引發討論,《第二十條》以小人物爲切口展示法條背後的公理人情;還是2023年上映的《孤注一擲》精準聚焦反詐議題,《學爸》聚焦當下“雞娃”現象折射的育兒壓力,這些現實主義題材影片關聯社會熱點,呼應社會關切,觸及大衆生活,具有較強的話題性和討論度,引起觀衆廣泛的情緒共鳴。

傳統文化火熱出圈、強勢崛起彰顯文化自信。2023年上映的電影年度票房冠軍《滿江紅》在影片結尾全軍複誦忠良名將岳飛詞作《滿江紅》的畫面,激發觀衆愛國情懷;動畫電影《長安三萬裏》生動展現了一幅唐朝盛世圖,在不少青少年的心中種下詩詞文化的種子;《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場景、人物造型的設計借鑑“非遺”工藝並汲取中式古典美學風格,輔以現代科技,以中國電影新技術發展爲導向,進一步打開了傳統技藝傳承與推廣的影像化傳播之路。

IP電影持續發力,發揮天然優勢實現文化循環。一年一度的《熊出沒》系列電影在今年的春節檔依舊穩定輸出,《熊出沒·逆轉時空》取得13.92億元票房收入,成爲中國影史春節檔動畫片票房冠軍;《飛馳人生2》也在春節檔期內取得24.03億元的票房成績。

翁暘認爲,IP系列電影通常是藉助相對成功的母片片名、演員、導演、情節、風格等元素的號召力進行擴大和再生產,在一定程度上積累了受衆基礎和存量基本盤,有一定的話題討論優勢,往往具有較高的附加價值。此外,在更大視野中,IP電影跳出了傳統產業鏈進行價值開發,更好地實現了影片的價值增值,有利於突破電影票房本身的天花板。

新營銷雙向奔赴

電影市場的火熱復甦,也與影片映後營銷領域的新變化息息相關。

首先便是路演的迴歸。在微博上,許多網友紛紛感慨:“如今的路演增加了許多,有更多機會可以見到喜歡的明星和主創,感覺拉近了與影片的距離。”

近幾年,受種種因素影響,線下路演一度難覓蹤影。隨着行業回暖,路演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中,並且範圍鋪展更廣、反響更好、形式更新。陳天擇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影院舉辦了多種宣發活動,比如將《飛馳人生2》中價值千萬元的原型拉力賽車搬入電影院,在正月初一邀請專業賽車手進行現場互動和講解,使影迷更深入瞭解影片中展現的賽車細節,更好地融入影片,體會賽車帶來的刺激。導演韓寒還爲賽車手錄製了VCR短片,吸引了衆多賽車迷和影迷前來打卡。

在業內人士看來,路演是一種投入產出比較高的影片宣發模式,包影廳的成本相較於戶外廣告牌等“硬廣”方式,成本並不算高。更爲重要的是,在短視頻時代下,路演過程中可以產出很多傳播物料,貼合目標受衆關注點,助力話題製造和傳播,進而關聯後續營銷動作形成宣傳閉環,產生裂變影響,提高營銷效能。此外,路演還能有效拉昇當地城市的觀衆熱情,增加影片的區域性討論熱度,利用明星藝人自帶的效能進行資源置換,撬動排片和當地的媒介資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帶動票房的作用。

據記者瞭解,《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在上映初期票房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主創攜影片進行了190場路演,跑遍了國內39座城市,同時推出全國巡迴禮“路演日誌”融媒體直播,在微博熱搜上製造和發酵了衆多話題,爲影片的口碑傳播和票房回升起到了明顯的助力。《一閃一閃亮星星》的主創團隊則通過讓粉絲和用戶票選路演城市的方式,吸引受衆在前期深度參與電影營銷互動過程,實現影片與觀衆的雙向奔赴。

如今,越來越多影片走進直播間開啓直播賣票,銷售速度之快,讓人們看到了影片票房的新增長點。隨着大衆信息獲取渠道與習慣進一步轉向短視頻平臺,短視頻產品、直播已成爲電影宣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對於影片最終票房的轉化率和影響力也有目共睹。

同時,這也爲電影在下沉市場中找到新增量。從數據上看,2023年下沉市場票房恢復度較高,縣級城市市場總量恢復度105%,存量恢復度83%;一線城市總量恢復度只有79%,存量恢復度73%。2023年一線、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票房佔比較過去4年降低3個至5個百分點,三線及以下城市票房佔比則持續增長。

2023年的爆款電影幾乎都在短視頻平臺進行了有效宣發。據介紹,短視頻平臺龐大且活躍的用戶羣體和電影受衆重合度很高,與娛樂性、互動性、多元化、個性化的推送內容相結合後,電影宣發變得更加精準。此外,電影在宣傳過程中可以在短視頻中“預埋梗”,給宣發方提供助力。例如《滿江紅》配樂爆火,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1.1億;《孤注一擲》《消失的她》《八角籠中》等影片在抖音主話題播放量均破百億次。

週末檔仍待挖潛

電影市場復甦勢頭強勁,但也存在着“冷熱不均”的現象,值得業內進一步關注。

“我宣佈退出今年春節檔”成爲今年不少人告別春節、返回工作崗位的網絡語,背後卻也透露出多部影片因票房不理想退出春節檔角逐的無奈。

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中前四名票房均超過10億元。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2月10日正月初一,票房前四名影片《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熊出沒·逆轉時空》《第二十條》佔到當日票房的94.5%,排片佔到當日的83.7%,其餘4部影片僅留下少量排片空間。此後幾天,這種頭部效應更加明顯,最終前四部影片分走了檔期內98%以上的票房,兩極分化嚴重。

“春節檔期內影片的密集‘退檔’是許多業內人士始料未及的。”劉曉清說。熱門檔期雖然受衆基礎大,但競爭激烈,中小成本影片較難入局,即便闖入熱門檔期,恐怕也難以獲得可觀的票房收入。無奈退檔的背後,片方希望通過口碑發酵爲後續影片的重新上映積攢人氣,以好口碑撬動高票房。不過,“退檔”的原因、時間、再上映的標準等是否需要規範,也引發熱議。

片方狂“卷”大檔期,多多少少和週末檔的勢頭不足脫不了關係。2023年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三大檔期累計票房接近全年票房的六成,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有9部在三大檔期中上映,顯示出目前市場對大檔期的依賴。

業內人士認爲,週末檔是電影經濟的常態,也是正常年份下形成的觀衆觀影心理需求。電影經濟的平穩發展,必須要靠週末檔有效供給來滿足觀衆的常態觀影需要。因此,要鼓勵電影出品方按照市場化規則自主定檔,並把更多有實力的影片定在週末檔。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冬也提到,一年有52個週末,除了春節、國慶等假期,還有40個週末,在每週上映七八部新片的情況下,一年就有300多部新電影,這是市場的藍海。市場上的好片、新片多了,觀衆才能在週末走進電影院,慢慢形成觀影習慣,從而培育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