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澳元和紐元週一(1月14日)亞盤中上漲,中國貿易數據加劇了中國經濟可能急劇放緩的擔憂,導致投資者人氣受挫。澳元和紐元是衡量全球風險偏好的指標。

整體市場人氣轉爲負面,此前數據顯示中國12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下降4.4%,創兩年最大月度降幅,表明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走軟。

數據打壓澳元和紐元,這兩種貨幣均跌逾0.4%。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伙伴,經濟負面人氣不利澳元。

澳新貨幣兌美元上週均上漲約1.5%,因寄望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以及中國決策者出臺更多刺激舉措以支持經濟,令風險信心有所改善。

美元兌離岸人民幣週一略微上揚;上週下跌1.5%,周線跌幅爲2017年1月以來最大。但一些投資人仍預計,中期而言人民幣兌美元將上漲。

CMC Markets首席市場策略師Michael McCarthy表示,他預期人民幣中期內將進一步升值,因爲市場過度估計了中國經濟放緩的程度。

“即便在中國政府宣佈貨幣寬鬆舉措之後,我們也未看到人民幣明顯貶值,”他說。

週一市場的避險氛圍促使交易員推動日元/美元上漲0.4%。

高盛將美元兌日元三個月的預期下調至108,此前預期爲112,將六個月的預期下調至107,此前預期爲110,將十二個月的預期下調至105,此前預期爲108。並列出下調的理由:美國實際利率預計進一步下滑,作爲避險資產的日元將被更多持有,美聯儲鷹派色彩減退,市場預計美國經濟增速走低,貿易局勢可能改善。

美元指數在亞洲市場報95.55,微跌0.13%。2018年美元上漲4.3%,因美聯儲四次加息。目前投資者預計聯儲將暫停收緊貨幣政策。

市場人士認爲,對國內和全球成長放緩的擔憂,以及美國通脹溫和,將讓聯儲決策者對加息有些猶豫。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強調,鑑於通脹保持穩定,聯儲在決定未來是否進一步升息時能夠保持耐心。

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九個月來首次下滑,因汽油價格大跌,但核心通脹壓力仍然較大,因租房和醫療成本穩步上升。

BK Asset資產管理公司外匯策略董事總經理分析師Kathy Lien稱,上週六,美國政府進入歷史上最長停擺期,儘管政府停擺引起政界人士和媒體的極大關注,但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大,但美國整體經濟維持消極,表明目前仍不宜做多美元。

歐元兌美元相對持平,報1.1466美元;週五下跌0.3%,因此前數據顯示意大利經濟存在衰退風險。

英鎊兌美元幾近持平,報1.2847美元,本週英鎊料波動劇烈。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的退歐協議週二必須在議會表決中獲得批准,否則英國將有可能無序脫歐。特雷莎梅情勢並不看好,協議獲得批准的可能性極低。

“市場普遍預期議會表決不會通過該協議。英鎊上檔料限於1.2940美元,”CMC的McCarthy表示。

技術分析

歐元/美元

歐元/美元日圖匯價目前位於持平的100日均線下方,仍位於溫和看漲的20日均線1.1410上方。技術指標大幅轉跌,位於正水平。目前接近中線,暗示進一步下跌風險增加。4小時圖技術指標也大跌,動能指標目前壓迫中線,RSI進入負區域,位於44,匯價跌破20SMA後加速下行,也暗示下行壓力上升。

英鎊/美元

英鎊/美元日圖看漲,匯價突破看漲的20日均線,該均線目前上升至1.2680附近,技術指標維持上行斜度,位於正水平,不過上行動能有限。4小時圖也看漲,雖然失去上行動能,但技術指標仍接近日高,位於20SMA和200EMA上方。若跌破1.28,則風險再次轉爲下行,至少短期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