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年應該是近10年來全球主要央行首次在市場上資金淨回籠的一年。然而,因爲中國的緣故,加上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今年可能變成又是淨投放的一年。

對於已習慣依賴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央行低廉資金的金融市場來說,今年仍將是極爲重要的一年。這四大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預料將縮減逾2,000億美元。

外界原本預期,今年來自全球央行的流動性總量將是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但中國央行上週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00個基點,打亂了這個預期。

百達資產管理資深宏觀策略師Steve Donze表示,中國出臺寬鬆舉措後,今年全球央行在市場投放的資金仍將多於抽回。

Donze去年8月時預測,2019年全球流動性將淨減少1,000億美元。由於中國當局急着扶持正在放緩的經濟,現在他反而預期全球流動性將增加1,400億美元。

“我們原本預期中國人民銀行去年會寬鬆更多,但中國現在放緩速度比其他地區更快,”Donze指出。“現在方向非常明顯。”

圖:全球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

上週是中國一年來第五次降準,幅度卻是最大的一次,估計將可釋放約1,160億美元資金用於信貸投放。標普估計,這五次降準合計釋放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流動性(4,390億美元)。

但除了中國,會不會還有其他央行也承受不了經濟疲軟跡象壓力而出手呢?

歐洲央行在去年年底結束了爲期三年的刺激計劃。自10月以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債券規模每個月都縮減500億美元。

但投資者 - 可能還有央行官員 - 都越來越擔心經濟放緩的跡象,特別是在中國,美國和歐元區也是如此,相關疑慮導致多數股市下跌。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如今認爲,進一步下滑可能會讓央行官員停手,迫使美聯儲放慢縮減資產負債表步伐,歐洲央行則將恢復刺激措施。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週表示,該行正在“傾聽”市場的聲音。上次會議紀錄顯示,政策制定者對於調整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持開放態度。

而歐洲央行12月會議記錄顯示,面對“脆弱且不穩定”的全球環境,央行決策者可能會在未來數月討論向銀行提供新一輪多年期貸款。

**“刺激已不再”**

鮑威爾的講話凸顯了決策者面臨的兩難局面:央行希望讓市場戒斷對低廉資金的依賴,但在此過程中,又可能傷害到央行自己通過低廉資金提振起來的資產市場。

連續數年的空前刺激舉措,帶來了股市牛市以及對債券的創紀錄需求。而一些人認爲這種情況難以爲繼。

所以,儘管中國放鬆了政策,市場可能仍會受到其他地方流動性喫緊的影響。分析師認爲,2019年流動性淨增規模預計約爲2017年央行挹注的5%。

對發達國家及新興市場都是如此。諮詢公司CrossBorder Capital指出,全球80%的央行都處於政策緊縮狀態。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官Bob Michele預計,目前季度刺激規模爲負900億美元,低於2017年的淨5,000億美元。

“現在,我們不得不去適應刺激已不再的情況,一季有5,000億美元來支撐市場的情況已經不再了,”他對路透表示。

百達的Donze估計,隨着央行撤回資金,實質經濟和企業投資開始感受到衝擊,股市市盈率倍數還能再跌5-10%。

目前問題在於,央行的流動性撤出計劃是否會走回頭路。Donze認爲,央行可能正處於轉折點。

“你可以想像美國同時暫停縮表和升息的局面,”他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