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相機的普及,使攝影進入千家萬戶,併爲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風光攝影的論文,供大家參閱。

漫談風光攝影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旅遊,旅行途中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風格各異的建築,都會吸引我們的眼球,並被攝入鏡頭。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拍萬張照片,記錄下美好的景色,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樂趣和難以忘懷的記憶。但是要拍好值得留念的照片,還需要下點兒功夫。

在拍攝風光照片之前,我們需要事先設定數碼相機的一些基本參數。

數碼相機的圖像一般有jpeg和RAW兩種文件格式。設置爲RAW格式,便於後期圖像處理,可獲得高質量圖像,jpeg圖像文件便於觀看和傳輸。也可設爲jpeg+RAW文件格式。圖像文件的大小與圖像的輸出尺寸有關,如用於展覽、大尺寸輸出,就必須設定最大文件即最高像素。

感光度即對光線的敏感度,用ISO表示。感光度數值低,畫質細膩,感光度數值高,圖像可能出現噪點。感光度數值設置得越高,噪點會明顯增加,圖像質量會下降。一般數碼相機給的最高感光度,只是相機的性能指標,並不保證圖像質量。爲獲得高質量的圖像,感光度設定爲ISO100爲好,只有在現場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爲防止握機不穩,可將感光度設定爲ISO400或再高一些,以便提高快門速度。

白平衡的設定與圖像色調有關。如果圖像中白色還原正確,其他顏色還原也就基本正確了,白平衡功能是在不同光照環境中的顏色糾正功能。如要準確還原色彩,就必須設置正確的白平衡,使設定的色溫與現場光線色溫一致。

色溫不同的光源會產生不同的色調,色溫用K來表示。色溫數值低,色調呈橙紅色。比如,日出、日落時的色溫約爲3000K。色溫數值高,色調呈藍色。比如,陰天、陰影下約爲7000~8000K。日光色溫數值約爲5500K。光源的色溫由低到高,色調呈現由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的變化。一般低色溫的橙紅色調給人“暖”的感覺,稱之爲暖調;而高色溫的藍色調給人“冷”的感覺,稱之爲冷調。拍攝風光照片時,我們利用不同的白平衡設置來獲得令人愉悅的色彩。

色溫低,偏橙紅;色溫高,偏藍。這是指環境光色溫值與相機設定的色溫值的比較,我們可以將相機的色溫值設定比環境光源色溫低,以便獲得藍色調,或將相機的色溫值設定比環境光源色溫高,以便獲得橙紅色調。比如,在拍攝日出、日落時,將相機的色溫設定爲日光(5500K),就可拍到橙紅色調十分豐富的暖調照片。

數碼相機有多種曝光模式,拍攝風光一般選用光圈優先模式即A檔,我們可以方便調節光圈f值(光圈光孔的大小),來控制景深。光圈越小,畫面景深 (清晰距離)越大。光圈越大,畫面景深(清晰距離)越小。當光線較暗時,要保證此時的快門速度還可以手持握機拍攝,如若快門速度太低,要調用較大光圈以提高快門速度。

使用手動曝光模式即M檔,此時要及時根據相機的測光參數,相應調節光圈f值和快門速度,需對相機十分熟悉,對操作非常熟練,當拍攝環境變化時,要及時調節,但對抓拍不大方便。

使用程序曝光模式即P檔,由相機控制光圈f值和快門速度,相機給的曝光量能滿足基本需求。

使用曝光補償。有時候,對自動曝光模式拍出的圖像效果不十分滿意,希望相機所拍的圖像亮一些,調整爲正補償。希望相機所拍的圖像暗一些,調整爲負補償。大多數相機的曝光補償都設在機身上,非常方便調節曝光補償,來增減曝光量,以獲得曝光滿意的圖像。如果要拍攝藍天時,最好調整爲負補償,即減少一點兒曝光,天空呈藍色。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拍攝內容調整補償量。一般拍攝風光時做負補償,風光色彩濃郁;拍攝人像時做正補償,即增加一點兒曝光,人物光彩靚麗。

測光模式選用分區測光(矩陣測光)模式可滿足基本拍攝,如選擇點測光模式,一定要對畫面主體測光,並鎖定曝光量拍攝。

選擇拍攝主體。智者樂山,仁者樂水。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山堅忍不拔,水勇往直前,山和水的特點也反映在人的喜好之中。愛山,愛水,愛花,愛草,根據題材選擇拍攝主體,只有在照片中突出了主體,才能獲得醒目的效果。

如何突出主體。一般應該使拍攝主體在畫面中具有一定的面積,如果環境很大主體較小,往往使主體失去表現意義,拍攝距離的變化可明顯地改變主體與環境在畫面中所佔空間位置的大小,拍攝距離近,主體所佔面積大,環境範圍小;拍攝距離遠,主體所佔面積小,環境範圍大。拍攝點至被攝對象的距離如何掌握呢?一般來講,在拍攝高度和拍攝方向不變的條件下,改變拍攝距離,會產生畫面所包容的景物範圍大小的變化。根據創作意圖,我們在拍攝時可以遠一點兒或近一點兒取景,此時畫面的景物構成將出現變化,當然也可以變動焦距來改變取景範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焦距的拍攝會產生不同的透視效果。運用虛實、影調、色彩對比,對突出主體也很有效果。

遠景取其勢,近景取其質。使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來表現創作意圖。攝影是受空間環境限制的,運用不同焦距的廣角與長焦、全景與微距鏡頭,就可以適應各種拍攝環境。拍攝風光使用廣角鏡頭(短焦距鏡頭)可獲得空間感很大,體現整體全貌的畫面,用線條、色彩、影調等元素表現氣勢雄偉。使用遠攝鏡頭(長焦距鏡頭)可獲得主體很大或微觀特寫的畫面,用質感、影調等元素表現其細膩。通過觀察景物的形態和精心構思,運用不同焦距的鏡頭,可實現創作意圖的表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拍攝位置是攝影構圖獨特的、區別於其他造型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段。因爲攝影的第一步就是選擇拍攝位置。在拍攝前,以被攝對象爲中心,圍繞對象四周選擇攝影點。不同的拍攝方向和高低,可展現被攝對象不同的形象,如:正面拍攝的畫面顯得呆板,側面拍攝的畫面具有立體感,俯拍可以表現空間,仰拍可以使對象高大。根據具體的被攝對象和主題表現的要求而變化,運用得當,就會獲得滿意的畫面。

選景要奇是風光攝影的關鍵。如果畫面被表現得平平淡淡,就不能感染讀者。在拍攝風光之前,要仔細觀察被攝景物,如能觸景生情,以情去寫景,就有利於構思出景美、意新、形式新穎的風光片。取景要精,指對風景的取捨,留其精粹,捨棄繁雜。景物的精粹是風光攝影的精靈,要抓住所拍攝的風光特點,選取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部分。拍攝風光片也要抓住瞬間。季節、光線的變化可以改變畫面中的色調;風雲突起、瞬間雲消霧散等自然現象,能夠改變畫面的空間表現,影響着光線照射角度,改變畫面中線條結構和影調結構,需把握好精彩瞬間。風光攝影畫面表現的形式美,首先是自然的整體美,猶如主旋律,其次是追求光、影、色、形的細部美。而情景交融意境美的畫面是每位攝影者所期盼的。只有將人的情感融於自然景物之中,凝結於畫面之上,才能創作出寓意深邃的風光攝影作品。

淺析風光攝影的特點

風光攝影作爲一門藝術、已不再是機械地記錄自然景觀,而是成爲人和自然的一種獨特的對話方式,藝術地展現了人對自然的特殊感受。它強調攝影的藝術性,有更多的唯美的內容,突出的是“意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藝術創作。

一幅優秀的內涵豐富的風光攝影作品,是一幅畫、一首詩,應該讓人們從中聽到音樂,看到詩情和畫意。因爲在中國傳統審美觀念中,詩畫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風光攝影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不斷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審美需求,是每一個風光攝影人的責任。

一、風光攝影的概念

風光攝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爲拍攝對象的一種攝影類別。其拍攝範圍十分廣泛,就季節而言,包括春、夏、秋、冬,就拍攝對象而言,包活山、水、花、草,日、月、星、辰,風、雪、霧、霜、雨、夜,等等。它大到名山大川、天際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草一木,都可以入境。

從廣義上講,風光攝影還包括城市風光、建築風光、工業風光、農業風光、文化遺產風光等。

二、風光攝影的特點

1.風光攝影講究意境。意境是藝術境界中的最高峯,是作品藝術性的最高體現。具有意境的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它體現着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作者對客觀景物的感受通過攝影的手段表現出來,再傳達、影響並感嘆讀者,使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風光攝影作品的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思想和客觀景物相融合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意境的風光攝影作品是作者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創作出來的觸景生情、寄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畫面。它離不開物對心的撞激和心對物的感應。

2.風光攝影重在尋找和發現。在這個並不缺少美的世界裏,尋找和發現最爲重要。即便是在同―個拍攝點拍攝同一個景物,你也要能從中發觀不一樣的美景,把握住最佳的拍攝時機。

尋找和發現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大到宏觀,小到微觀。可以是具體的形狀,也可以是粗壯的線條;可以是絢麗的色彩,也可以是歡快的節奏;可以是空間透視,也可以是趣味中心。

尋找是一種過程,發現是一種創造。尋找和發現是個人藝術創作能力的重要體現。世界並不缺少美,更不應該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3.風光攝影貴在創新和突破。攝影創作不僅僅是提倡與衆不同,更應該有所創新。

風光攝影是一門藝術,藝術是有規則的,而規則是可以打破的。但規則首先應該遵循和掌握,在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去變革。纔可能有所創新和突破。因此,學好技術、掌握技能是創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創新和突破則是技術過硬、技藝精湛的良好結果。

4.風光攝影要尋天時、求地利、謀人和。“天時、地利”就是人們常說的運氣,“人和”則是主觀努力。在風光攝影中有句不成文的行話,叫做“三分拍攝、七分運氣”。

尋天時是指天氣、光線的選擇,例如我們需要拍攝陽光明媚的景物,但是這時的大氣偏偏陰沉或下雨,並不是說天氣陰沉或下雨時不能拍攝,而是不能拍出陽光明媚的效果。例如張家界、黃山景點,只有下雨或下雪後才最容易出現雲霧和雲海、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氣預報和衛星雲圖來了解天氣的變化,進而選擇拍攝的時間。

求地利是指拍攝點的選擇。古人說“山形步步移”,同一座山,遠近高低的視覺效果截然不同。拍攝同一景點,我們常常需要儘可能多地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比較,然後做出最佳選擇。

5.風光攝影需要耐心和等待。耐心是風光攝影的基本功,沒有耐心絕不可能成爲一名好的風光攝影家。因爲理想的光線是“等”出來的,絕不可能輕而易舉地獲得(當然不排除偶然性)。等待就特別需要耐心。我們所說的耐心是指,當你發視或認爲某一景物值得拍攝,而拍攝條件又不理想時,這時你必須耐心地去等待,直到合適的拍攝時機到來。這個等待可能是幾個小時,也可能是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例如我國著名攝影家袁毅平先生拍攝的《東方紅》,從發現、等待到拍攝成功,經過了幾年的時間。這幅作品早已成爲攝影名作而載入攝影史冊。

風光攝影題材是很廣泛的,除了名山大川、森林原野和名勝古蹟外,城市風光、工礦場景、夜景、農村面貌、湖濱公園及一切大自然景物等等,都屬於風光的範圍。拍攝風光照片與其他內容一樣,在拍攝前,首先要確定拍攝景物的主題,然後再考慮怎樣表現主題。這樣,在照片上纔有中心內容,才能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意圖。任何一張沒有中心內容的照片,即使這張照片的光線怎樣好,構圖怎樣美,層次怎樣多,色彩怎樣鮮,也終於是失敗的。

選擇每一類風光攝影的題材,事先必須對景物作充分的瞭解,並要深入地知道景物的各類特點和情況。例如拍攝城市風光,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不同內容和特點,哪些是新建的,哪一些是有歷史意義的古代建築,哪個公園最優美,哪條馬路最寬闊,哪一段高樓大廈林立較多,什麼時候最熱鬧,以及什麼時候照射得最適宜等等。這一切都要經過詳細地觀察瞭解後,才能選擇出較好的題材作爲我們拍攝的主題,才能確定每個景點應用的光線和採取的鏡頭角度。

風光攝影好幫手

偏振鏡是攝影師拍攝中常用的濾鏡之一,尤其對於風光攝影愛好者來說,偏振鏡幾乎是拍攝的必需品。偏振鏡的作用是隻允許極化方向與偏振鏡相同的光線通過,過濾掉其他各個方向的自然光。普通攝影者無需弄清楚偏振鏡的原理只需要知道偏振鏡的用法就可以了。偏振鏡的典型用法有幾種:首先是用於消除非金屬表面的反光,使透明體恢復透明、或使被攝物的色彩顯得更加飽和。其次是偏振鏡可以過濾掉天空中的部分自然光成分,只允許偏振光通過。可以使天空顯得更藍,色彩更深。

從偏振方式上說偏振鏡分爲兩種:線形偏振鏡(簡稱線偏,PL)和環形偏振鏡(簡稱圓偏,CPL)。

線偏(PL)曾經廣泛應用於機械相機時代。但是在現代自動對焦單反相機上,自動對焦單反相機使用一個半透反光板(即主反光鏡的中心區域)+一塊副反光板,透射(和反射)部分可見光到自動對焦模塊(和測光模塊),線偏會由於自身結構原因,導致部分可見光線在某些角度被過濾掉,造成對焦和測光失敗。

圓偏(CPL)採用一片線偏振鏡與一片1/4波片膠合而成。1/4波光軸與線偏振鏡極化方向成45度角,光線通過線偏振鏡和1/4波片後即成爲環形偏振光。根據線偏振鏡之偏振方向與四分之一撥片光軸成45°夾角時的相對方位不同,可產生右旋環形偏振光或左旋環形偏振光。環形偏振光不會影響相機自動對焦和測光。這裏我們試用的柯勒Kleartec SLIM MC CPL就是一款環形偏振鏡。

和之前的柯勒Kleartec SLIM MC UV一樣,Kleartec SLIM MC CPL也採用了金屬盒包裝。相比UV鏡的金屬包裝僅僅是美觀和防止跌落摔壞濾鏡之外,不透光的金屬盒對於CPL的意義還在於保護偏振膜,長期暴曬於紫外線下可能使某些CPL的偏振膜作用減弱,不用的時候將CPL取下放入金屬盒子有助於延長CPL壽命。

厚度一直是濾鏡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實就UV來說,超薄不超薄關係不大,UV本身就一層鏡片可以做得很薄。但對於CPL,因爲需要二層玻璃和中間的偏振膜,1/4波片以及連接這兩層玻璃的轉動機構都是比較複雜的,因此CPL一般要比其他濾鏡都厚。濾鏡過厚會使廣角鏡頭產生暗角。Kleartec SLIM MC CPL採用十分精巧的工藝製作濾鏡壓圈讓整個濾鏡邊框和普通UV鏡類似,只有普通CPL厚度的2/3,可以有效降低廣角暗角現象的發生。

此外Kleartec SLIM MC CPL使用了和同品牌UV鏡一樣的含憎水塗層的多層鍍膜技術,在保持畫面色彩降低眩光的同時具備了不沾染油污和水漬的特性。對於經常在戶外拍攝的風光攝影師,鏡頭上濺落一些水滴是很常見的事情。傳統濾鏡鍍膜沾水後水滴會攤開,擦拭後容易留下水漬。而具有憎水塗層的濾鏡,不會讓水滴浸潤濾鏡表面,只需輕甩就可將水滴甩走。

實際使用中,Kleartec SLIM MC CPL在晴朗的白天可以有效地壓暗藍天突出白雲。這裏有個使用技巧:CPL不是在所有角度都可以壓暗藍天,CPL發揮最大效果的角度是以攝影者和太陽兩點爲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垂直的方向(類似於側逆光的方向)。在這個方向上CPL可以把藍天壓得很暗。因爲壓暗藍天有區域性這個特點,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時要格外注意,CPL使用不當會將天空部分壓暗而其他部分沒有影響,造成藍天深淺不均勻的問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