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文/圖

在國內文學界,中牟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連續舉辦十多年的“雁鳴湖金秋筆會”,吸引了全國各地一大批作家、詩人前來採風,創作了一大批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文學作品。

8月29日—31日在這片屢創傳奇的土地上,又迎來了一場文學盛會。由河南省小小說學會、中牟縣文聯聯合舉辦的“全國小小說作家看中牟”採風活動在中牟啓動。來自全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5名小小說作家,走進中牟感受時代之變。

在30日上午舉行的啓動儀式上,中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大同向作家們介紹了中牟縣情。他說,中牟縣公共文化事業持續繁榮,縣委、縣政府設立“潘安文學藝術創作獎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獎”,每年劃撥100萬元用於獎勵優秀文藝人才和優秀文藝作品。此外,縣裏每年投入專項資金800萬元,開展“雙優”“雙帶”文化惠民工程。“雁鳴湖金秋筆會”在金秋時節組織作家、詩人開展集中採風和創作,已經成爲提升中牟知名度、美譽度的重要文化品牌,享譽省內外。此次採風活動是中牟縣踐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必將促進中牟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進一步增強中牟文化軟實力。

“這次採風活動,是對15字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中‘興文化、展形象’的具體落實。”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說學會會長楊曉敏說,通過這次採風活動,作家們會把他們聽到的、看到的令人怦然心動的故事,以作品的形式進行傳播,讓全國人民瞭解中牟。

河北省滄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蔡楠說,初識中牟,是在我們河北作家高海濤的隨筆《中牟的森林》裏。他描寫的800裏防護林一度成爲我神往的地方。如今,終於切切實實地踏在了中牟的土地上,感覺一切遠比海濤文章中寫的更多彩斑斕,更豐厚遼闊。

多次參加“雁鳴湖金秋筆會”的河北省《滄州日報》副刊部主任高海濤說,18年前參加首屆小小說金秋筆會時,中牟還沒有雁鳴湖,也沒有綠博園、方特,也沒有規劃館、電影小鎮等等;18年後,伴隨着一年一屆的“雁鳴湖金秋筆會”,作家們看到了中牟在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上取得的驕人成績。18年過去了,我一直牽掛着的那個“世外桃源”還在,這裏還是那片精神家園。

值得一提的是,啓動儀式結束後,還舉行了全國小小說名家向中牟縣圖書館贈書活動。他們捐贈的文學作品,將被中牟圖書館永久收藏。

採風期間,作家們深入一線、走進羣衆,先後參觀了中牟縣規劃展覽館、在建的黃河官渡大橋、雁鳴湖景區鷺鳴湖水系、鄭州牟山溼地公園、電影小鎮、杉杉奧特萊斯、綠博園等。作家們紛紛表示,將用飽滿的熱情,拿起手中的筆從不同的視角書寫中牟文化、中牟精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