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潘麟先生少年向学,虽早已接触儒学,但其时因学力不足,见地不深,难以欣赏儒家学问之奥义,待经历更多生活曲折、人生沉浮之后,再次玩味儒家仁义良知之教,方知华夏智慧,一脉千古,朴实无华而又微妙深远。先生感念圣贤教化之恩,久欲为此学贡献绵薄之力,故发愤著述《〈大学〉广义》,于此时代巨变、举世彷徨之际,以期张扬此圣学于当世及未来,企求薪火相传,为民族指示方向,为人生指示归途。

《诗经》不仅是儒家六经之一,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为何孔子如此重视《诗经》?《诗经》到底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请看潘麟先生讲授《大学》之连载四十三《〈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四十三:《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品味儒家经典,享受中华文化。”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东学西渐》之《大学》,我是主持人刘倩。本期来到现场的嘉宾依然是当代著名学者潘麟老师,潘老师您好!

潘麟先生:你好。

主持人:《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请潘老师给我们讲解一下吧。

潘麟先生:这是引用《诗经》里的话。什么是《诗经》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翻译成现在的语言就是:孔子说,《诗经》有三百多篇,但是这么多的诗可以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它,就是它可以提升和净化我们的心意,或者叫人格,或者叫身心,这是字面的意思。我们还可以把孔子对《诗经》评论的这句话再进一步地延伸为它可以贯通先天与后天,形而上与形而下,道心与人心。

“诗”即《诗经》,儒家六经之一。《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孔子晚年对其重新进行编定,祛其浮杂,留其精华,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所谓的“六经”,指《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和《春秋》。这些文献,当孔子之时,并没有称“经”,直到战国时期的《庄子》,才开始称其为“经”。《庄子》一书有如下记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所以迹哉,今子之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我们把这段话简单地翻译一下。孔子去拜见老子的时候说:“我研究《诗》《书》《礼》《乐》《周易》《春秋》这六部经典很久了,已熟知其中的道理。因为内存私欲和虚伪之故,尽管当今七十二个君主都在口口声声地谈论着所谓的先王之道,绍述着周公、召公等的圣德伟业,以此冒充道统正宗之传人,但可惜的是,没有一位君主能够真心实意地去践行周公和召公的丰功伟业和伟大的品德。唉——太难了!人心之诡诈太甚,陷溺于物欲太深,仁义之道难昭明于天下呀!”老子说:“你所谓的不幸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幸运呀!多亏你没遇上治世之明君。如被你遇上,用你那一套腐朽的知识影响他,他一定会被你误导的。其误导之结果,很可能比你刚才所说的七十二君更坏、更差劲。你所谓的‘六经’无非是古圣先王的思想之陈迹罢了,之所以说它是陈腐旧迹,是因为它们都是过时很久的观念学说了。难道你不明白如下的道理吗?人的足迹,是人用鞋踩出来的,但你能说足迹就是鞋吗?脚印虽在,但足履已远。”以此暗讽孔子只知一味守株待兔,认迹为履,乃食古不化之人。此是称呼“六艺”为“六经”之始。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也是中国诗歌史的起点,又因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乐器伴奏演唱,所以《诗经》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乐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四十三:《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风”是民风、风气、风俗之义。“风”诗汇集了不同地区的乡土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共计来自十五个地方的国情民风。

“雅”是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在古文中是相通的,“雅”就是“夏”,“夏”就是“雅”。“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作为典范的音乐。过去把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就是“夏”这个地区所产生的各种诗歌和音乐称为“正声”,因为它就在天子脚下,受到国风影响,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故这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音乐、诗歌被看作标准和典范。周代人把“正声”叫作“雅乐”,因为“雅乐”就是“夏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作“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颂”的含义和用途。“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它的基本风格是淳朴自然,直面现实。

我们再说说《乐》,“诗歌”中的“歌”就是“乐”的意思,所以谈《诗》是必须要连带着谈《乐》的。《乐》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后世不少学者认为《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共计)三百五篇,孔子皆弦而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诗》三百五篇”这个地方少了一个“零”,应该叫“三百零五篇”。《诗》为乐歌,“诗”记词,“乐”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之精华,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并由周王室历代乐官不断地修订和充实。现《乐》已经失传,无法知道其原貌了。

周代重视贵族教育,贵族子弟把《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六艺”有两种,另一种为《礼》《乐》《射》《御》《书》《数》),是必备的知识。而《诗》《书》《礼》《易》《乐》《春秋》原收藏于周王室,至春秋末年,周王室大乱后,大量典籍散失民间,如此才有后来“民间教育家”孔子之“删《诗》《书》,定《礼》《乐》”,重新删定典籍、整理国故之不朽壮举,以及教授“六艺”于民间,开“有教无类”之先河。孔子终身以“六艺”教授弟子,自然对其精熟于胸,试看孔子是如何评价“六艺”的:“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四十三:《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请老师用通俗的话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潘麟先生:好的。这些都是距离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时期的语句了,我们现在使用白话文,所以对这些先秦时期的文言文很陌生,听起来觉得很拗口。把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意为: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是通达《诗》之故;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是通达《书》之故;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是通达《乐》之故;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是通达《易》之故;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是通达《礼》之故;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是通达《春秋》之故。

主持人:老师,刚才您说孔子一生致力于教授“六经”,特别是《诗经》,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主持人:感谢潘老师今天的精彩解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连载四十三:《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潘麟先生

关联视频

潘麟先生讲授《大学》第四十三集 《诗经》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