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的麪包“和果子”。意大利“佛卡夏麪包”。

  據韓國《朝鮮日報》網站2月18日報道,近日,在韓國互聯網上,有關各國麪包種類的討論吸引了網民們的視線。


 

  中國式麪包是花捲

  最近,在韓國某網上社區留言板上,以“各國麪包的種類”爲題的一張照片被公開。從公開的“各國家麪包的種類”留言板上看,有各個國傢俱有代表性的9種麪包的圖像和名字。

  日本的麪包“和果子”

  和果子(わがしwagashi),其實泛指日式糕點。就大類別來區分,可以分爲生果子和乾果子兩大主題。生果子又名主果子、上升果子或朝生果,指早上製作的新鮮糕點。由於保存期限短,一般只能放兩天左右,要趁鮮食用。比起其它和果子,生果子格外重視造型變化,因此成爲日人送禮用的主角。相對於生果子的鮮食要求,耐放的乾果子,爲了長久保存,甜度高多了,主要以糖和豆粉壓制成各種造型。在餡料部分,和果子多以紅豆餡、白豆沙餡爲主,偶爾也見抹茶餡,季節餡料則有栗子、山芋、梅子、柿子等,加上面粉、米類(包括糯米、蓬來米),組合成多種變化。一到日本,走進和果子店,絕對讓人眼花繚亂。

  法國的“棒麪包”

  法式長棍麪包(Baguette)是一種最傳統的法式麪包。,baguette原意是長條形的寶石。法式長棍麪包的配方很簡單,只用麪粉、水、鹽和酵母四種基本原料,通常不加糖,不加乳粉,不加或幾乎不加油,小麥粉未經漂白,不含防腐劑。

  傳統講究:在形狀上、重量上也統一爲每條長76cm,重250g,還規定斜切必須要有7道裂口才標準。

  德國“椒鹽捲餅”

  椒鹽捲餅(Pretzel)是一種小喫。也有人稱它爲蝴蝶脆餅。它通常是蝴蝶形的,用小麥粉製成,鹹的。

  其來源地有兩個說法:德國(當地稱這種餅乾爲Brezel)或法國阿爾薩斯。出現的時代也有中世紀或古羅馬等說法。在美國售賣的椒鹽捲餅通常是硬的。在美國是一種常見的零食。但也有人做成麪包,也是蝴蝶形。但是它不像一般的麪包,所以喫起來會有點硬,烤完會在上面加上粗鹽。2002年,喬治布什便因喫椒鹽捲餅而鯁喉暈倒。在德國,椒鹽捲餅是鬆軟的。

  澳大利亞肉餡餅

  在澳大利亞人眼裏肉餡餅永遠是那麼鮮美誘人:金黃色的脆皮,完美的形狀,一口咬下,多汁嫩滑的美味肉餡令人陶醉不已。平日裏你可能會怕胖,國慶節是個好機會讓你放縱一把,全國各地都會有肉餡餅大胃王的比賽,有時候還會有拉明頓蛋糕和Vegemite三明治大胃王比賽,但是參賽的人最high的時候,永遠都是大家齊聲發出肉餡餅咀嚼聲的時候。

  英國“司康餅”

  司康餅(scone), 是英式快速麪包 (Quick Bread) ,它的名字是由蘇格蘭皇室加冕的地方,一塊有長久歷史並被稱爲司康之石 (Stone of Scone) 或命運之石 (Stone of Destiny)的石頭而來的。傳統的司康餅是塑成三角形,以燕麥爲主要材料,將麪糰放在煎餅用的淺鍋中烘烤。而流傳到現今麪粉成了主要材料,而且像一般麪食一樣是以烤箱烘烤,形狀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三角形,可以做成圓形、方形或是菱形等各式形狀。司康餅可以做成甜的口味,也可以做成鹹的口味,除了可以做爲早餐之外,也可以當成點心。


 

  意大利“佛卡夏麪包”

  佛卡夏是一款原產意大利的扁麪包,上面通常會撒上香草,或者其它食材,與披薩有些類似。Focaccia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focus,意爲“中央”或者“火爐”,因爲以前火爐往往建在一個住宅的中央,而佛卡夏麪包就在爐膛中烘烤。最初的佛卡夏麪包配方可能起源於意大利古國伊特魯里亞(Etruscans)或者古希臘。不過,如今佛卡夏麪包被普遍認爲是意大利利古里亞(Ligurian)地區的特色食物。獨一無二的“奶酪佛卡夏”就產於熱亞那附近的小城Recco,是其它地區的佛卡夏麪包所無法比擬的。

  美國“百吉餅”

  在美國紐約最流行的麪包,就是Bagel,臺灣叫做“貝果麪包”。Bagel的起源,據說是1683年,波蘭戰勝了土耳其,解救了奧地利,一位維也納的猶太麪包師傅,用經過酵母發酵的麪粉團,做出馬蹬(beugal)形的圈餅,獻給喜愛騎馬的波蘭國王Jan III Sobieski,自始,這種猶太圈餅就叫做Bagel,在歐洲流行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