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从小学习古文,古诗词,感受古汉语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不过我一直想不懂古文解释为什么通常只有一种呢?我们现代人是如何真实还原古代人所想表达的意思的?其实就是,解释翻译的唯一性问题。

问题源于我在高中时,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最后一句,”更与何人说?“,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像论语中的一样,”说“通”悦“,表示快乐。然而,我课后问语文老师,”说“是不是通假字,她说不是。其实我觉得,更与何人说,说字不通假,表”倾诉“,和 更与何人说,说字通假,表”快乐“,两种都能说通的。所以,我就不明白我们后人是如何还原作者真实想表达的意思的,有大神留言评论赐教么?

文末附上《论语》和《雨霖铃》: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⑥。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⑪,更与何人说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