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从实际历史上来说,对待百姓层面,曹操治理下的东汉末年,特别是北方百姓,不管是人文、经济都比刘汉皇室强上不少,甚至可以用“安居乐业”来形容,其富庶程度也远远高于刘备所建立的属国,同时另一方面还终结了之前战乱所带来割裂的格局,这方面最终受益的自然还是百姓。近日世嘉顶级游戏大作《全面战争:三国》的发售,不仅又一次将这中国古代知名历史片段引燃全世界,同时也令许多玩家热血沸腾,喊出“无心上班,只想匡扶汉室”的网络口号。

近日世嘉顶级游戏大作《全面战争:三国》的发售,不仅又一次将这中国古代知名历史片段引燃全世界,同时也令许多玩家热血沸腾,喊出“无心上班,只想匡扶汉室”的网络口号。毕竟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回合策略与即时战术组合的大战略游戏系列《全面战争》,这是世嘉第一次把背景设定在中国,哪有不令人兴奋的道理。

不过问题这里就来了,我们主流的思想里面,在三国各阵营中一直是以刘备阵营的“匡扶汉室”为政治正确,称曹操、董卓等人为窃国之贼。但是从实际历史上来说,对待百姓层面,曹操治理下的东汉末年,特别是北方百姓,不管是人文、经济都比刘汉皇室强上不少,甚至可以用“安居乐业”来形容,其富庶程度也远远高于刘备所建立的属国,同时另一方面还终结了之前战乱所带来割裂的格局,这方面最终受益的自然还是百姓。

既然如此,为什么刘备还能喊“匡扶汉室”,诸葛亮还能借“匡扶汉室”北伐,是因为三国时期的百姓都是瞎子,不知道谁治理的更好么,还是有其原因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匡扶汉室,从何而起,从何而来。

首次出现“匡扶汉室”口号的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东汉末年,而是西汉末年的新莽时期。公元8年12月,外戚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史称新朝。与大多数人认为王莽是以霸权代汉称帝的情况不同,在新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是得到许多汉室忠臣乃至百姓的响应的。

理由自然也非常简单,西汉末年刘汉皇室昏庸无能,大权旁落。特别是汉哀帝在位期间,朝廷不仅贪污腐败,却又对百姓商贾强取豪夺。早在汉成帝时,齐人甘忠说出了“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汉王朝即将衰败,改朝换代的谶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汉皇室,已经到了众叛亲离,威望直线下降的地步。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王莽刚刚篡权代汉的时候,居然出现了西汉臣民纷纷默许的状况。这个时候的百姓并没有太怀念汉朝,自然也没有说什么。甚至后来刘汉春陵宗室的刘玄和绿林军一起反王莽,建立更始政权,也没有利用“光复汉室”的名义。

但是正如王莽改革失败加上中原地区连年久旱,百姓饥饿穷困而使得新朝逐渐从受百姓拥戴到失去民意一样,更始政权也因为刘玄上位之后的暴虐无能使得朝政一片混乱,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分崩离析。苦思明君不得的老百姓又逐渐开始思念起从前的汉朝来,《后汉书》中说,“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亦有,“吏民歌吟思汉久矣”。

也正是在这种契机下,当时民间出现了“汉家当复兴”的谶语,于是自称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的刘秀在宛城起步,打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光复汉室”的口号,并最终登基成为光武帝,延续了汉朝国祚。

虽然当我们说到为什么“匡扶汉室”这么有号召力的时候,普遍认为是因为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也就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对百姓的控制。既用法学和儒学融合形成一个以“宗法制度”和“专制大统一”的最高指导思想。但从上文中我们也看出来了,单单只是西汉一朝,并不能让这种“儒家思想”深入百姓的思想里面,他们依旧会选择更利于自己的君主,这个时候百姓是有选择权的。

然而王莽和刘玄的接连令人失望,这才使得百姓开始“思汉”,也给了刘秀最大的机会,以“复兴汉室”为名最终问鼎天下,继而使得“汉室之名”成为宗法制度上不可逾越的一道高墙。

这里最好的说明自然就是到了东汉末年之后,伴随着宦官外戚之争,汉天子流离失所,各地群雄割据,汉室几近毫无威望。但即便如此,董卓也只能以“勤王”之名废少帝,拥立陈留王刘协继位,既汉献帝。然后董卓自封相国,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虽然世人皆知董卓接下去有“废帝自立”之意,但是对宗法制度的挑战,却让董卓犹豫不已。

结果这边还没准备周到,各地豪强又纷纷以“勤王”之名讨伐董卓。但是这些豪强真的是“勤王”么?当然并不是,比如说讨伐董卓最初,朝中以四世三公的袁绍实力最为强大,被关东州郡推举为盟主,可是各路豪强虽然打着“勤王”的招牌,却各怀异心,最早发展在这乱世中互相抢夺地盘,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战乱。

到这里,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虽然汉室会随着皇权的旁落而丧失在军事上的威信,但是得益于董仲舒利用儒家所塑造的宗法制度,这使得汉室拥有了绝对的政治威信。更恐怖的事情在于哪怕是个傻子在位,他就是这天下的天子,哪怕实力再强大的地方豪强轻易都不敢对其发起挑战,更别说平民百姓了,只有顺从的份。

所以即董卓之后,曹操也使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使自己名正言顺,刘备随即提出“匡扶汉室”为自己的口号,直至影响着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皇统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