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珠峯登頂遭遇“大堵車”,多人死亡的消息備受關注,然而登上珠峯到底能看到什麼,爲什麼令這麼多人前仆後繼?

珠峯“大堵車”的背後,是什麼讓他們前仆後繼?

據報道,許多登山者被迫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帶”排隊3小時,經尼泊爾政府部門的統計,由於等候時間過長,消耗體力過多,加之高寒和缺氧,迄今已有14人死亡,在珠穆朗瑪峯南坡喪生的多達7人,馬卡魯峯3人,干城章嘉峯2人,卓奧友峯和洛子峯各有1人遇難。

珠峯“大堵車”的背後,是什麼讓他們前仆後繼?

那麼爲什麼會發生“大堵車”?登山者集中死亡的原因背後有哪些問題疏漏?珠峯面臨的嚴峻環境問題該如何解決?

登頂珠峯,是勇敢者的遊戲,也是登山者的冒險。珠峯海拔超過8000米時,就意味着進入了“死亡地帶”,極寒和缺氧,使得人類幾乎不可能存活超過48小時。那麼,在高海拔,缺氧對人體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珠峯“大堵車”的背後,是什麼讓他們前仆後繼?

大多數攀登珠峯的人在攀登到約7000米的高度時,開始使用輔助供氧。在約8000米以上,幾乎所有人都要使用瓶裝氧氣,包括大多數夏爾巴嚮導。

在珠峯頂峯,空氣十分稀薄,每次呼吸所獲得的氧氣不足在海平面時的三分之一。

溫和的高原反應症狀包括:疲勞、噁心、頭疼眩暈、入睡困難等。急性高原反應開始感覺像宿醉頭痛和噁心,它可以發展爲運動機能失控,混亂,腦部腫脹,肺部積水,昏迷和死亡。甚至一些安然無恙下山的登山者,後來發現他們已經遭受了永久性的腦損傷。

珠峯“大堵車”的背後,是什麼讓他們前仆後繼?

據尼泊爾旅遊部門公佈的數據,2017年,尼泊爾政府共發放373份登山許可證。一些職業登山家發現,攀登珠峯的活動中摻雜越來越多的娛樂味,一些甚至從來沒爬過山的人都躍躍欲試。而一些不負責任的登山公司則不論客戶是否有資質,都一律接待。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只要支付足夠的費用給相關機構,後者就會提供堪稱“把你抬上珠峯”的全套登山服務——從路線嚮導、貼身服務、氧氣供應、物資運輸到線路搭建、醫療救助,再到附加的通訊等增值服務。

在此之前,相關部門對進入珠峯核心區的相關事宜早有規定。2018年12月5日,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峯管理局發佈的《公告》:普通遊客最高只能到達距離珠峯大本營下方2公里外的海拔5150米的絨布寺。西藏自治區體育局,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還規定,從2018年開始,專業登山隊員和滿足條件的探險愛好者,每年進入珠峯核心區的人數應被嚴格控制在300人左右,而且僅限春季登山,別的季節是不能進入珠峯核心區的。

珠峯“大堵車”的背後,是什麼讓他們前仆後繼?

位於珠峯的南坡一側的尼泊爾,爲了保證珠穆朗瑪峯的登山安全,降低登山死亡率,在去年一月就明文規定:禁止獨立攀登者攀登珠峯以及其國家境內的其他的高峯,此外,規定裏還禁止雙腿截肢的殘疾人和盲人登山者進行攀爬。外國登山者必須在一名嚮導的陪同下進行登山。

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探險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爾夏爾巴人丹增諾爾蓋首次登頂珠峯。如今,60多年過去了,攀登珠峯早已不是職業探險家和專業登山者的專屬運動,越來越多的業餘愛好者來到珠峯,圓心中的“世界最高峯之夢”。但是,越來越低的門檻也讓一些業餘登山者忽略了高風險性,葬身於此。

專業人士警告,登頂珠峯,業餘人士還是應該結合自身體能,理性對待,量力而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