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2531艘漁船進港伏季休漁,面對近海漁業資源枯竭現狀,不少漁民有了想法——

建造鋼質漁船勇闖深海

漁民的出路:台山2531艘漁船進港伏休季,盼建鋼質漁船勇闖深海!

休漁期間,橫山漁港停泊漁船591艘,基本達到飽和狀態。

漁民的出路:台山2531艘漁船進港伏休季,盼建鋼質漁船勇闖深海!

漁政人員提醒漁民帶走船上的易燃易爆物品,確保漁船在停泊期間的安全。

漁民的出路:台山2531艘漁船進港伏休季,盼建鋼質漁船勇闖深海!

從漁船下來後,漁民將有3個半月時間無需在海上漂泊。

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漁從5月1日12時起正式開始。作爲江門地區最多漁船的台山市,共有2531艘漁船進港伏季休漁。

今年是實施南海伏季休漁制度的第20年。與去年一樣,休漁時間爲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持續時間爲3個半月,休漁海域爲北緯12°至閩粵海域交界線的南海海域(含北部灣)。休漁期間,除釣具外禁止其他作業類型生產,爲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同步休漁。目前,台山市共有漁船2644艘,超過95%的漁船列爲休漁對象,僅餘51艘釣具漁船和62艘南沙漁船無需參加休漁。

在休漁的同時,面對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的現狀,一些台山漁民計劃淘汰落後的木質漁船,建設大型鋼質漁船,發展遠洋捕撈。

漁獲量減少,不少漁船無奈提早回港

今年,廣海烽火角避風塘工程還在修建,無法接納漁船入港休漁,加重了其他港口的停泊壓力。因此,大部分漁船選擇提早休漁,搶佔好位置。據瞭解,目前,台山市小型漁船安排在各沿海鎮的河涌、衝口就近停泊,大中型漁船主要安排在橫山漁港、上川三洲港等。其中,橫山漁港停泊漁船591艘,基本達到飽和狀態。

5月1日當天中午12時,記者在橫山漁港看到,漁港舟桅林立,一艘艘應休漁船整齊地停泊在碼頭,進入休漁狀態。各漁港沒有了往昔漁船爭相回港停泊的景象,船上漁民的身影也不多見。

張大一家經營着一艘漁船,船上五人全部是自家子弟。4月11日,他們從海上歸來後就進入休息狀態,不再出海。休漁當天,老張想起船上還有一些隨身物品沒有帶上岸,於是重回船上,順便檢查防火工作是否做到位。對於提早回港休息的原因,老張說,第一是泊位緊張,第二是漁業資源萎縮,近海漁獲量少,不得不提早回港。與老張一樣,早在休漁期到來之前,衆多臺山漁船選擇提前歸港靠岸。一些船老大坦言,捕魚量銳減,人工、油錢等成本賺不回來。

據瞭解,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就出現因過度捕撈而導致傳統優質魚類資源衰退的現象。時至今日,我國近海已無漁汛,很多漁場也名存實亡。“竭澤而漁,則明年無魚”,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漁業資源持續利用的經驗總結。夏季是海洋主要經濟魚類繁育和魚苗生長的重要時期,自去年實行“史上最嚴的”南海伏季休漁制度後,漁業資源略有恢復。不過,開漁後,漁業資源銳減仍是無法阻擋的事實。老張表示,去年開漁後的10來天,漁獲量確實挺不錯,但之後一天不如一天。

漁獲量呈現逐年遞減的態勢,不少漁民表示,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方面,隨着漁具、網具的不斷發展,如今的漁船所到之處,魚蝦蟹幾乎是一網捕盡;另一方面,漁業資源的不斷減少致使不少漁船爲了生存,在無魚可捕的情況下使用“絕戶網”捕撈小蝦米等魚類餌料,使得漁業資源走上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

淘汰木船,欲造大船闖深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台山漁民大多是依靠木船出海捕魚。隨着近海漁業資源不斷枯竭,漁民幾乎捕不到魚,於是他們有意選擇發展遠洋捕撈漁業。搶喝南沙“頭啖湯”,成爲許多臺山漁民的願望。隨着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台山市近年來鼓勵漁民造大船、闖深海,壯大南沙生產力量。在政府的支持和號召下,漁民的“南沙夢”也變得觸手可及。

廣海鎮南灣漁村的漁民老楊,目前正計劃與兩位志同道合的船老大一起,建造大馬力、抗強風、高效益的大型鋼質漁船,發展遠洋捕撈。老楊說,他以前一直在川島至陽江海域作業,但一年不如一年的漁獲讓他倍感失望,而且如今每年有3個半月的時間不能捕魚,加上天氣不好,一年出海捕魚的時間寥寥無幾。

有關部門調查評估,目前“三沙”漁業資源約有500萬噸,總儲量巨大,種類繁多,個體繁殖能力極強,僅帶魚和金槍魚每年就可捕200萬噸。老楊與夥伴們合計了一下,覺得造大船、闖深海大有可爲。原因是大型鋼質漁船每年可出海5次,每航次產量接近500噸,每年產量2500噸,產生價值約600萬元,一年純利潤可達500萬元。

老楊的經濟賬對於許多船老大來說也是巨大的誘惑。淘汰落後的木質漁船,建設大型鋼質漁船是順應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解決近海漁業資源日趨枯竭困局的主要出路。從前年頒佈實施的漁船柴油補貼調整方案可以看出,國家正逐步降低漁船柴油補貼標準,引導漁民淘汰落後產能,減少對油補的依賴,發展現代漁業。目前,我省也根據國家農業部有關文件出臺了漁船更新改造項目補貼政策,重點支持建設南沙骨幹漁船和老舊大中型木質漁船改造。

不過,建設鋼質大漁船所需資金較大,一艘南沙骨幹漁船的造價約爲1800萬元。除了國家專項補貼,漁業公司或個體船東需自籌造船資金的金額較大,這成爲制約台山市推進鋼質漁船改造進程的重要因素。

加強管理培訓,尋求擺脫困境新渠道

要解決目前近海漁業資源銳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要發展遠洋捕撈漁業。不過,造大船、闖深海,並非一朝一夕可能完成的,除了伏季休漁期的強制性週期保障外,爲緩解漁業資源枯竭難題,加強法律監督、創新執法舉措、舉辦漁民培訓等是台山市目前尋求擺脫困境的新渠道。

從去年開始,農業部對休漁制度進行了調整,原來2個半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延長爲3個半月,並擴大了休漁作業類型,從原來的除刺網、釣具外的其他所有作業類型,擴大到除釣具外的所有捕撈作業類型和爲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同步休漁。

休漁時間延長,休漁船隻類型擴大,那麼,如何確保今年伏季休漁制度順利實施?據瞭解,漁政部門以“船回港、網封存、證集中”爲管理目標,在加強應休漁漁船監督管理的同時,將加強對非休漁漁船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涉漁“三無”船舶以及利用電、炸、毒魚,“絕戶網”等方式的非法捕撈行爲。

休漁期間,漁政部門對在休漁水域違規作業的漁船,將一律嚴厲處罰。對違規作業的休漁漁船,依照《漁業法》規定,沒收漁獲物和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逾期未返港、不封存網具的漁船,按違反休漁期制度嚴肅處理。

台山市漁政大隊鎮海灣中隊隊長廖國興表示,爲了做好今年的休漁工作,他們做了幾方面工作。首先是在休漁期對漁船逐一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危險品,比如移除煤氣罐,不能在船上使用明火。休漁期間,聯合村委會、鎮政府、邊防派出所進行檢查,做好24小時值班計劃。另外,發動羣防羣治力量,組織消防義工隊。

與此同時,台山市以伏季休漁爲契機,帶動漁民羣衆在休漁期間參與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把保護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變成漁民羣衆的自覺行動,擴大社會影響力,促進水生生物增殖,改善生態環境。

除了加強執法舉措,台山市還將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提高漁民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意識,讓漁民利用漁閒時節給自己“充電”,特別是對船主、船長和輪機長的培訓。此外,加強漁民羣衆的守法捕撈和安全生產意識,做到船休人不休,維護漁區社會和諧穩定。

休漁期到海島旅遊請對拖網捕魚說不

禁漁休漁制度是爲了讓海洋生物更好地繁衍生息,這是緩解近海漁業資源銳減的有效手段。一些依海而居的漁民爲了謀生,開始在海洋旅遊業上花費更多心思。

近年來,許多來臺山旅遊的遊客喜歡租船出海,感受漁民生活。而在休漁期拖網捕魚,就是一些漁民爲了投遊客所好而爲。在大多數遊客心裏,他們認爲自己花了錢,就一定要將捕撈成果不計大小地帶上岸。這樣的行爲只能讓海洋生態環境更加惡劣。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記者認爲,伏季休漁的對象不應該僅限於各類型的作業漁船,全社會都應該有伏季休漁的意識,要習慣在禁漁期的餐桌上沒有鮮魚,以凍幹品魚貨打牙祭。要知道,忍一時口腹之慾,開漁後的海洋會回饋更多。

在此,記者呼籲,來臺山遊玩的遊客,不要參與休漁期拖網捕魚活動,讓海洋生物得到繁衍生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