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悅 徐芸茜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不僅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陸續落地,更有知名企業紛紛推出支持員工婚育的福利方案。

近日,名創優品集團首次投入1000萬人民幣作爲司齡滿一年的正式在職員工的婚育支持計劃資金。記者獲得的《名創優品集團婚育支持計劃方案》顯示,其婚育支持計劃內容主要可分爲結婚福利和生育福利兩大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關心員工婚育的上市公司並非只有名創優品,此前已有多家公司發佈有關員工婚育的福利舉措,涉及生育津貼、假期等多方面。

“公司願意補貼員工生育有多方面的因素。招工難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當前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爲了留住優秀員工,會通過提供優厚的福利待遇來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補貼生育正是這樣一種福利,它體現了公司對員工個人生活的關心,有助於建立更加和諧的企業文化。”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真金白銀”補貼生育

據瞭解,名創優品的結婚福利是員工在職期間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以家庭爲單位享受一份結婚禮金10000元,同時,公司每年“七夕節”將爲該年度在公司任職期間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員工舉辦集體婚禮。

而生育福利,將在企業內部獎勵生育,在職員工生育第一胎獲獎1萬元,第二胎能獲獎2萬元,第三胎獲得3萬元(每增加一胎增加1萬元,上不封頂)。且男職工在申請生育福利時需通過公司在線學習平臺的產後護理、育兒親子等課程學習並通過考覈。

值得一提的是,“真金白銀”補貼員工生育似乎已成爲大多公司的選擇。

此前,攜程集團、“環衛第一股”僑銀股份、農牧業上市公司大北農、互聯網企業快手、福建僑龍應急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均發佈了金額不等的生育獎勵政策。

“企業多選擇直接真金白銀鼓勵生育,主要是因爲這種方式簡單、直接且有效。金錢獎勵能夠迅速解決員工在生育過程中的經濟困擾,提高員工的生育意願。然而,除了發錢之外,企業還可以採取其他舉措來鼓勵生育。例如,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允許員工在生育和育兒期間調整工作時間和地點;設立專門的育兒假,讓員工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提供育兒知識培訓和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員工更好地應對育兒挑戰等。”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廣州正念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權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公司提供生育補貼是一項非常積極的福利政策,不僅能夠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滿意度,還反映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家庭價值的重視。這種做法有助於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同時也能夠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積極的企業文化。金錢獎勵雖然是直接有效的激勵手段,但企業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支持員工的家庭生活,比如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親子友好的工作環境,以及增加帶薪產假等措施。

共建生育友好社會

事實上,提升生育意願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而多家上市公司近年來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鼓勵員工生育,正是對各地相繼出臺各種鼓勵生育獎勵政策的積極響應。

自2022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於2022年8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後,包括哈爾濱、濟南、深圳等二十餘個地區推出了育兒補貼相關規定。

儘管自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到各地方的生育支持政策相繼落地,但面對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我國支持生育舉措仍需繼續發力。

2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於2021年印發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在經濟支持、服務支持、時間支持以及文化引導等方面積極推動完善生育支持措施。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協調做好各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跟蹤研判人口形勢,加強政策儲備,強化工作督導調度,確保任務落實。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增加託位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托育人才培養體系,促進托育服務健康發展。宣傳中央關於人口工作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建設取得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主流導向,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楊金瑞介紹道。

對於生育支持措施的發力點,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生育支持政策應當推動三個轉變。首先,要轉變到支持適婚人羣結婚上來,沒有婚姻,哪來生育?生育是在婚姻家庭中實現的。這是第一個前提;其次,要轉變到支持一孩生育上來。一孩是二孩、多孩的前提條件,只要該生一孩的都生了,生育率就自然地得到了回升。如果說三孩生育屬於錦上添花,支持一孩生育則是雪中送炭;另外,要轉變到友好環境建設上來,比如提升家長的孩子安全感,降低對孩子成長髮育的焦慮感,增強孩子作爲家庭成員的歸屬感。”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