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深山藏古寺,又说天下名山寺占尽。然而,在成都市锦江区,却有一个著名的古寺叫大慈寺。

大慈寺也叫古大圣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东风路一段,与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和著名的远洋购物中心太古里相邻。

当然,建于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被誉为"震旦第一丛林"的大慈寺是老祖宗了。

此寺的始建年代,据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所载印度僧人宝掌"魏、晋间东游此土,入蜀礼普贤,留大慈"推算,当为公元3世纪至4世纪之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

大慈寺有三绝,第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规模宏达,高僧辈出。成都市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极盛于唐宋,在明朝宣德年间毁于战火,后于清顺治年间到同治年间陆续重建。

当然,它的名气在于唐朝两个著名人物,一是玄奘,一是玄宗。公元622年,年满二十岁的玄奘正式在此寺受具足戒,

公元618年,18岁的玄奘从长安来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大师学习佛教经论。公元622年,年满二十岁,正式在此寺受具足戒,并坐夏学律。玄奘在成都五年中,潜心学习,修为颇深,而且常在大慈寺和空慧寺讲经,深受蜀人爱戴敬仰。

玄奘不以此为满足,乃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实现他赴西天取经之壮举。

至于唐玄宗却是因为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历经艰险蜀道,避难成都。

天府之国的成都接纳了这位落魄的帝王,可是安史之乱的惊魂,爱妃葬身马嵬坡的痛和悔让唐玄宗的痛苦颇深。

唐代的君王与佛有解不开的缘,而藏在市井中的大慈寺自然受到他关注。他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他深受感动,乃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并钦点云游至蜀的原新罗国(今韩国)三太子无相禅师亲自督建成凡96院8542间、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在远离首都的长安建立皇家寺院,让大慈寺有了更大的名声。

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镇蜀,扩修大慈寺普贤阁,又凿解玉溪流经寺前,使大慈寺环境更趋完美,成为唐代颇具声望的讲经胜地。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达国师)讲经于普贤阁下,听众每日达万余人。

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题额,故"不在除毁之例",是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当时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

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幸蜀,许多著名画师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绘画之风大盛。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画千余堵,留下作品的全国知名画师多达六七十人。

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等书,对大慈寺壁画作者及内容也多有记载。宋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与其弟苏辙游大慈,对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倍加赞赏,称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

大慈寺在唐宋极盛时,占有成都东城之小半,是当时成都的游览名区,每逢庙会更加热闹。大慈寺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形成季节性市场,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同时,解玉溪两岸还形成夜市。从《方兴胜览》"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和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的记述中,说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夜市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明朝末年,成都燃起战火,大慈寺也毁于一旦,从顺治到同治年间,再次重修,可以说这个重修贯穿整个大清王朝。而且,从北宋起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心北移,(南宋和明朝初年两度东移,)与西南边陲的成都越来越远,但大慈寺却依然被浩荡的皇恩眷顾也是难得的。

经过七八代大清帝王的励精图治,经过康雍乾盛世到道光咸丰的国运衰落,成都大慈寺却越发气派。

它的第二绝在于它的格局和其他皇家寺院一样,中轴线上建筑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接引殿(1958年辟东风路拆除),两旁建筑为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四十余亩,山门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黄云鹄榜书"古大圣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现存诸殿系清代顺治后陆续重建。殿宇有天王、观音、大雄诸殿及说法堂、藏经楼等。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

这样的古建筑在周围的现代化建筑衬托下毫不逊色。

大慈寺的第三绝就是鲜花寺院,虽然所有寺院都离不开花卉,但大慈寺却是花团锦簇。门口种有彩色茶花,一株树上有几种不同热爱的茶花,还有两个石头大缸,里边种着睡莲,一到夏季就开放。进寺庙,沿着台阶走廊摆放着绣球花,这些绣球花是信徒供养的,传说绣球花是供佛的花,因此,大慈寺几乎遍布绣球花,连寺外路边都有它。

在宝殿前,还有比寺庙门口更大的长方形石缸,里边种着荷花,此时荷叶亭亭玉立。

还有高大的古银杏树,现在树叶青翠欲滴,到了秋天,金色的银杏叶让古色古香的大慈寺金碧辉煌。到寺庙后面还有曼陀罗和石榴花。

除了鲜花以外,还有卡通造型的十二生肖塑像立在花团锦簇的台阶上。在一株银杏树旁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和尚,简直萌翻了。

这些鲜花和卡通雕塑让寺庙顿时充满童趣。而且连供奉佛像的灯都是莲花造型。还有掩映在花丛中的一对对木桶,盖着竹斗笠的盖子,结果居然是垃圾桶。如此环保也匠心独运了。

大慈寺是开放的,不但因为免票,而且整个寺庙给人的感觉就那么包容。一道照壁将它与太古里隔开,但却不是完全隔断,感觉人间烟火阵阵飘进来。

然而,当你走进去,又不得不被寺庙本身的气氛影响,沉醉于袅袅香火中。

当你站在大慈寺拍照,总不能避开高楼大厦的玻璃墙,然而它们却成为背景。

在我和女儿走进大慈寺时,她说了一句,在这里出家,真要有很强的定力啊!

的确,红尘就在一墙之隔,繁华就在不远的地方。

就像大慈寺的红墙掩映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中却十分和谐一样。它在太古里的灰色背景中一样和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