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琺琅什麼樣?琺琅與不鏽鋼相結合的製品鮮有耳聞,直到2016年3月19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了連徵東的不鏽鋼琺琅專利申請。雖然說俺家也有不少金屬胎的兄弟姐妹,但是古遠華麗的釉彩和時尚現代的金屬聽上去很……違和。寫到這裏,看上去十足十的一篇軟文廣告的節奏,巴特,還真不是!這所以出現一個清晰的姓名,是我覺得手藝人/匠人/匠師爲琺琅做出了貢獻,值得也必要留下姓名——畢竟紫砂飲具能留製作師傅的款,先秦的鎧甲裏、明代的牆磚上都有留製作工匠的名號,不獨爲了質量追溯系統,也爲彰顯工藝的貢獻,這次也能。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一:不鏽鋼雙層真空的琺琅膽水杯的剖面

所有的緣起只是一口水——不鏽鋼水杯,特別是雙層真空的水杯幾乎是現在辦公標配,比較“處女座”的同志其實早就發現,拿不鏽鋼杯子喝水(遑論喝果汁喝可樂了)有股不怎麼舒爽的“鐵味”,有沒有耐高溫、堅硬、不串味的方法呢?

————琺琅(順着看下來的讀者可能已經開始呼喚我的名字啦)

於是開始了“不畏艱辛 砥礪前行”的過程,可以在本處省略15000字了,好奇的讀者可以移步某某TV的【中國夢。大國工匠】。準備了“工匠精神”、“大國工匠”、“匠心”這樣大詞的讀者可以往外拽了。平心而論,上萬次實驗耗費的時間和成本的投入是值得尊敬的。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二:琺琅塗層的不鏽鋼飲具

不鏽鋼飲具和琺琅層結合最難處理的是琺琅層和不鏽鋼杯口之間如何“交待”,即使有先進的設備不用工人一筆一筆去畫去,但機器噴塗的方式也達不到琺琅燒製要求的顆粒精細度和平整度,那麼採取靜電電泳噴塗時可以的,但是遍尋國內外並沒有這樣的設備,於是連徵東們自己研發了符合不鏽鋼琺琅噴塗的設備!於是不鏽鋼雙層真空內塗琺琅內膽的飲水杯誕生了。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三:不鏽鋼琺琅水杯細部

於是俺琺琅雍容冠帶西服革履的家族裏,多了個穿滑板鞋、戴墨鏡的小兄弟。中國的匠師最“偉大”的本事就是對付——呃,滿足客戶定製的需求……工具的誕生詭異而順滑。總是先有念頭,再有事兒,然後纔是有趁手工具:先有的“這水喝上去什麼味呀!”的念頭,纔有“要不做個琺琅的不鏽鋼杯子?”這樣的事兒,最後爲了做成這個杯子於是有了個“靜電電泳噴塗設備”這個定製化相當集中的傢伙。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四1-2:不鏽鋼胎的琺琅水杯

雖然說上去在中國最看不上的就是急就章——兌付不是門“手藝”!但也是最注重急就章的,升斗小民的極致標杆就是貧嘴張大民(作家劉恆筆下的一個人物,最能螺螄肚裏做道場)——再亂再窄的環境張大民碼一碼就妥帖了;最欣賞的是拉開冰箱仨雞子兩土豆就能整出一桌菜的巧手媳婦。所以順帶着中國的工具通用性最強,講究的是“一把菜刀切天下一切,一雙筷子喫天下一切”。 但不代表匠人的創造力就差,另外的例子就是木工刨子——木工刨子並不源自中國,最早發現在羅馬時期,在中國南宋或元(學術上未定論)出現在中國。但是歐式木工刨子是雙手前後排列推動的,而日式和其他地區的刨子乾脆是後拉式。在中國匠人手裏改造爲雙手平推刨——發力和平穩性能處理大木作(大塊的木件)和堅硬的材料,平面推的出現直接引爆了中國明清硬木傢俱的繁榮——或者換個說法,由於獨獨中國客戶非要拿硬邦邦像鐵、擱水裏直接沉底的木頭做傢俱,於是木匠改良發明出了平推刨。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五:中式雙手平推刨

打開腦洞的中國工匠於是做出了不鏽鋼胎的琺琅彩鍋——某個特別貴特別出名的“某某人”早就有鑄鐵琺琅鍋啦?幹嘛還弄不鏽鋼的琺琅鍋呢?不鏽鋼琺琅鍋輕呀!不鏽鋼琺琅鍋不怕摔呀!摔壞的不鏽鋼琺琅鍋不怕生鏽呀!……有了不鏽鋼琺琅鍋,當然也可以有琺琅的電磁爐呀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六不鏽鋼琺琅炊具

在中國,俺琺琅看上去出身高貴——產品代言的都是皇帝,連冠名都用的是帝號(景泰)。名義上造就我的是那些“耿直”的帝王、藝術界大V(翰林和書畫名家),實際上我的生身父親卻是那些工匠們——畢竟一件琺琅器的誕生是個跨界的活兒——拉胚鏨花的、掐絲填色的、燒胚上色的、描花畫畫的……包裹我這個不鏽鋼的新兄弟在內,琺琅器的生產沒點創造力和“耿直勁兒”是不行的。但是用“匠心”,用“大國工匠”去表揚他們真心拉低了我的這些生父們了。這些工匠——我的生父們聞着毒氣冒着高溫那真是“用繩命在工作”,給個蘭考縣去當官的話,早就是標杆了。 所以大國工匠?不過是大國乏詞而已。

不鏽鋼的杯具裏暗藏着琺琅器的喜劇

圖七:琺琅一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