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士族的势力不断壮大,到东晋、南朝时期,更是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这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中,尤以王、谢两家的势力最强,在与外界通婚方面,也更看重血统和身份,非名门高第决不能入其“法眼”。这种情况曾让不少想跟他们攀结的名人感到羞辱,其中便包括南梁大将侯景。

侯景本是北朝大将,后投靠梁武帝

侯景本是北魏、东魏大将,作为大军阀高欢的心腹,曾在北方战场屡建殊功,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统辖河南十余州。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接班,由于和侯景素来不和,引得后者的忧惧。侯景担心高澄会加害自己,便携带土地归顺南梁,被梁武帝封为河南王、大将军。

侯景投降后,考虑到自己的出身(塞外鲜卑化的羯人),很想攀结名门望族,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名声。于是在南渡后不久,侯景便向梁武帝上表,请求他赐婚,而且一定要在最高贵的王、谢两姓女子中进行挑选。然而侯景根本不了解江南的实际情况,漫说他一个胡虏杂种,就算皇室子弟都不一定能娶到王、谢两家的姑娘,原因无他,两家是百年名门望族,对身份、血统的认同非常严格,绝不肯让族中女子降格出嫁。

侯景请梁武帝赐王、谢女子为婚,武帝感觉很为难

所以在看到侯景的奏表后,梁武帝一阵苦笑,然后对使者讲:“侯将军的提议朕知道了,可考虑到实际情况,王、谢两家的女子恐怕他是娶不起的,不如在门第稍微低一些的朱、张两姓女子中择选,如何?”使者将皇帝的话告知侯景,后者感觉自尊心严重受伤,愤怒之余立下毒誓,说今天他们看不上我,等我哪天上位后,必定要将江南女子全部发配给兵士当奴隶。

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见《南史·卷八十·列传第七十·侯景传》。

侯景的志向没过多久便得以实现。当年梁武帝之所以接纳侯景,看中的无非是他控制下土地,为接管这些州郡,武帝还特意派出侄儿萧渊明支援侯景。没成想侯景刚叛变,高澄便派兵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把失地全部收回,还顺带俘虏了萧渊明,只有侯景率领少数残余,像丧家犬一般撤往江南。

侯景发动叛乱,很快便逼近建康

梁武帝损兵折将、辛苦半天,到最后只得到一个无法安置的胡虏降将,心中大为不满。此时,高澄为得到侯景以明正典刑,便遣使到达江南,提议用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觉得建议不错,便遣使回访,以商定交换俘虏的时间和方式。不巧的是,这件事竟被侯景探知明细。侯景惊怒交加,在谋士王伟的建议下,决定举兵叛乱,时在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

侯景发动叛乱时,部众仅有八百人,可迎击、防御的梁将要么不懂军事,要么畏敌如虎,竟然让侯景一路上长驱直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渡过长江,进逼建康城下。此时,侯景的部众已达十余万人。建康城坚兵广,侯景本来没能力攻取,但好在他有亲王萧正德做内应,所以没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京师。侯景进京后不久,便扶立萧正德做了傀儡皇帝。

梁武帝被囚禁在台城,最终被饿死

次年初,侯景又率军攻破台城,拔掉建康城最后一个据点,由此彻底控制京城。侯景既然已拥立萧正德为帝,自然不能再让武帝活下去,但他又不想背上弑主的恶名,于是便对其采取断粮断水的方式,意图将其饿死了账。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85岁。

从侯景进入建康城的那一刻起,江南高门士族的厄运便接踵而至。侯景将当年被拒婚的羞辱全发泄在他们的身上,不仅将王、谢两家的男子斩杀殆尽,女子全部配给士兵做奴隶,而且还对其他士族大开杀戒。经此浩劫,江南士族家庭基本上全被消灭,以至于大名士颜之推在事后不无沉痛地写道:“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见《观我生赋》自注。)

侯景作乱江南五年,使当地损失极重

侯景先后扶立萧正德、萧纲、萧栋三位傀儡皇帝,后来又把他们全部杀死,自己僭位称帝,国号为汉。侯景祸乱江南5个年头,民众备受兵燹之苦,死于战火、饥荒、疾病之人难以计数,真可谓赤地千里、白骨累累。昔日繁华无比的江南,经过侯景这一番折腾,很多地方都变成无人区,惨景令人不忍描述(“生灵涂炭,宗社丘墟。”见《南史·侯景传》)。

公元552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围攻建康,失却民心的侯景一触即溃,仓皇间准备外逃,结果被部下杀死,就此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

史料来源:《南史》、《梁书》、《观我生赋》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