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付爱玲
看见今天文章的标题,相信大家还没点进来,就会觉得奇怪:皇帝就是万人之上的皇帝,怎么回事和尚呢?
别急,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南北朝中梁朝著名的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是南朝梁的第一位皇帝,汉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早期身为齐朝的官员抵抗北魏,深受齐朝皇帝信任,后来起兵拥立了当时齐朝的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又接受了萧宝融的禅让(502年),自己当了皇帝。

萧衍为帝的早期,文治武功是十分显著的。他专心政务,励精图治,吸收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国家做了很大的奉献。
经过前面关于萧衍生猝年的介绍,我们可以算出萧衍是活了非常久的(足足活了86岁,这在如今也算是非常长寿的了),而他当皇帝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算出,还不到四十岁。也是就说,他足足当了四十六年的皇帝。

随着年龄的越来越高,他逐渐开始懈怠政事情,转身投入了佛教的怀抱,他对佛教的兴趣甚至逐渐高于对他的朝廷。他广修佛寺,也不管劳民伤财与否。
并且,他还是一个实践家。身体力行的他到了后来,生活起居种种都是按照最虔诚的佛教徒的标准来,他吃素,戒色,穿布衣,勤俭节约,修身养性。
然而,他觉得这样还不够。那些佛教徒可都是住在寺庙里,而他萧衍却只能待在皇宫;佛教徒披的可都是袈裟,他穿的却是龙袍。因此,在某天,也许是在烧香参拜的时候,他突发奇想,脱掉了龙袍,披上袈裟,就这样住进了寺庙。

可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一天到晚待在庙里不处理政事,这样怎么能行呢?于是,大臣们也走进寺庙,苦口婆心的劝皇帝回皇宫,终于在劝了几天之后,这位任性的皇帝终于被说动了,他回到了皇宫,大臣们也终于松了口气。
可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后来的史实证明,萧衍并没有放弃他的"和尚梦",相反,他此生四次出家,而每次还俗都耗费了群臣大量钱财(那个时候还俗是需要捐钱的),这使得国库空虚,更是劳民伤财。

晚期精心研究佛教理论,使得萧衍将朝政置身事外。在萧衍沉醉在佛法的世界里时,梁朝的朝廷已经为奸臣所把控,暗流涌动而萧衍浑然不知,这也为后来的侯景之乱埋下了伏笔。
所谓"上有所行,下必效之",在旧社会,封建贵族的行为往往会引得老百姓争相模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一首《江南春》,道尽了南朝梁繁荣的佛文化下隐藏的风雨危机。南北朝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而在战争年代的粉饰太平无疑是自取灭亡。

萧衍晚年的昏庸导致了年轻时的功劳毁于一旦,皇帝这个职位也没有退休一说,当年的故事已经过去,剩下的,就是给我们后人引以为鉴吧。
——以上内容取材于《资治通鉴·梁纪》、《梁书?本纪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