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烨霖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隐士乃方外之人,常年隐居深山,一心修炼,问道成仙……可隐士之中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官职,不在仕途,却对政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好像是过着隐居的生活,其实他们已经入世了,后人称之为“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是这一种人。他虽然常年隐居深山,却著作了许多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至极。陶弘景幼时的想法就与众不同,十岁时就得到了葛洪的《神仙传》。陶弘景非常的喜爱,日夜研读,从那时就有了养生的志向。他经常对别人说“仰视青云,目睹太阳,感觉并不遥远了”。
萧道成当上宰相后,任命陶弘景为奉朝请,作为诸王的陪读。可陶弘景并不和其他人来往,朝廷的礼仪和规章制度大多都要向他请教。后来,陶弘景辞去了职务,在句容的句曲山隐居了下来。陶弘景认为此山是道教的第八洞天“金坛华阳之天”,乃真正的修仙之地,因此又叫茅山。陶弘景在山上修了一座道观,并自称“华阳隐居”,不与世人交往,一心修道。陶弘景为人圆通,谨慎谦虚,什么事都一目了然。
梁武帝萧衍即位后,曾多次派人邀请陶弘景出山,他都没有答应。后来陶弘景修了一座三层楼,他住在三层,只有一家童伺候,宾客等人住在下面,就这样与外人隔绝开了。陶弘景不但喜欢著书立作,还喜欢追求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萧衍和陶弘景关系很好,萧衍当了皇帝以后,二人的友谊更加的深厚,往来的书信从来没有间断过。后来总有一些达官贵人去他家请教,所以才有了“山中宰相”的称号。永明十年(492年)陶弘景正式归隐茅山,他非常的精通养生之道,80岁还显得很年轻。有一次陶弘景做了一个梦,梦见佛祖传他《菩提记》随后他就以“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受了戒,从此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陶弘景85岁那年去世,死时的容貌都没有变化,栩栩如生,世人们都说陶弘景以修道成仙。后来皇帝下诏,追封陶弘景为中散大夫,谥号贞白先生。陶弘景一生的贡献非常大,他曾整理古代的《神农百草经》,并收集了魏、晋时期所用新药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对后世影响极大。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