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來,微信裏面開始悄然流行“付款碼騙局”,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對微信“付款碼”與“收款碼”混淆不清的這一弱點實施詐騙。

7月23日那天,19歲的東陽姑娘小玲(化名)在淘寶上購買了一件衣服,令這個涉世未深的姑娘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這次網購經歷居然被一名網絡騙子盯上了,就在小玲購物的兩天後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女子打來電話。對方自稱淘寶客服,說小玲所購的服裝整批都有問題需要退款,隨後還向小玲的手機裏發送了一個“訂單處理中心”的網址鏈接。

不疑有詐的小玲隨即點開了那個鏈接,在輸入自己的淘寶賬戶和密碼後,彈出來的另一個界面,並按照“客服”的要求,將自己的姓名、銀行卡號、銀行預留手機號碼、銀行卡密碼等信息全部輸入了進去。

之後,小玲又被要求登錄一個需要驗證碼的界面,並將收到的驗證碼也輸入了進去,結果顯示“驗證超時”,深感疑惑的她就在電話裏向“客服”問究竟,而“客服”告訴她因爲信息填寫錯誤,卡里的錢被凍結了,需要到微信裏進行其他的操作才能解凍。

小玲信以爲真,在緊接着一個爲名“異常覈對”微信號添加她爲微信好友後,識別了對方發過來的一個二維碼,還對對方所說的“支付就是退款”說辭深信不疑,在第一次利用指紋識別支付了2999.99元后,第二次又支付了1190.19元。

那時的小玲已完全被“客服”搞懵了,對“客服”所說的一切都是言聽計從,“她說還是不行,需要找到另外一個人按照她的指揮操作才能夠解凍,我就找了我姐姐,並把姐姐的電話號碼告訴了她。”

小玲的姐姐當時在鄉下,聽了妹妹的話根本就沒往深處想,於是也照着“客服”的指示操作了一遍,可她輸入驗證碼不久後,就發現賬戶裏的3.5萬多元錢瞬間被盜刷了,意識到中了騙局的她馬上通知了妹妹。

“我接到姐姐的電話,感覺不對勁,就打開手機裏工商銀行的APP,發現卡里的9190多元錢分3次被盜刷了。”小玲隨後向吳寧派出所報了警。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使用微信轉賬等新興支付方式管理錢款時一定要細心,如果有陌生人索要錢款,務必提高警惕,另外市民不要輕信什麼“客服”的電話,一定要通過官方網站等正規途徑仔細求證,涉及到要求輸入賬號、密碼、驗證碼操作的,要慎之又慎,以防被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