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姑不怠

  簡介

  《乳姑不怠》講述的事唐代崔山南人家裏已經是做祖母的媳婦用乳汁孝養已經是曾祖母的婆婆的孝行。該故事以女性爲主角,反應瞭如何協調婆媳之間關係的問題。文中記載: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疾篤,長幼鹹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喫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評說

 

  崔山南,字從律。舉進士,性方正,以公直敢言見稱於時,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崔山南的曾祖母叫長孫夫人,年歲很高,沒有了牙齒。崔山南的祖母叫唐夫人,每日還爲自己的婆婆梳頭盥洗,還攙扶她上堂。 櫛洗 ,就是梳頭、盥洗的意思。看見婆婆沒有牙齒了,就用乳汁供養其婆婆。婆婆不喫米粒飯食。數年後,她的婆婆康復了。有一天,曾祖母病重了,她把長幼都召集起來,對大家說:沒有什麼可以報答我的兒媳婦的恩德。願你們這些孫媳婦,能像她一樣孝敬就足夠了!

 

  在《二十四孝》中講述女性之孝的不多,內容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孝女對父親的孝敬,一是媳婦對婆婆的孝順。編輯者選取的這兩個不同的向度中,後一個向度的志趣,在古代社會里非常講究,因此在《女孝經》、《女論語》、《女訓》等裏面都着重於闡明、宣揚這一主題。

 

  這位作爲兒媳的唐夫人,自己本已經是祖母級了,可是上面的婆婆還在,因此依然盡心竭誠、周到細緻地服侍她,令古人感動,大約也不會不使得今人也感動。長期以來婆媳關係是一個令許多家庭、許多婆媳之間困惑的難題。看看這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祖母對曾祖母的孝順、孝敬、孝養,是何等感人。故事所產生的教育意義,是永久的。

 

  相關故事

 

  這幅畫畫的是一個從唐代流傳下的孝敬長輩的感人故事——“乳姑不怠”。該典故被收錄於流傳已久的《二十四孝》之中。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了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

 

  孝道是中華民族豐厚文化積澱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孝經》就寫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孟子在向梁惠王闡述治國的方針時,也提到要“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因此,這次親眼所見的古畫自身蘊含的意義比其給我們帶來直觀美的感受更爲震撼,也更引人深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