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路成市場大煞風景續:防止亂象回潮需長效管理

執法人員勸導店主將海鮮攤點移入店內

天后路成市場大煞風景續:防止亂象回潮需長效管理

經過整治,天后路兩側恢復整潔暢通。

中心市區天后路的盡頭坐落着天后宮和德濟門遺址,這是兩個展示泉州古城文化的窗口。南菜市場也位於天后路上,市場外存在移動攤點亂擺亂放、沿街店面佔道經營等亂象,可謂大煞風景。本網報道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昨日上午,鯉城區臨江街道組織城管、交警、社區等有關部門80多名工作人員,聯合對天后路佔道經營開展綜合整治專項行動。行動過後,天后路變得乾淨暢通。

行動 整治之後道路“大變樣”

昨日上午8時30分,天后路上的移動攤點不多,但店外店經營、三輪車佔道等亂象依舊明顯。9時,臨江街道辦事處聯合有關部門對佔道經營亂象進行綜合治理。

天后路北側路口,原本是流動攤點聚集的地方,但昨日早上該路口不再擁堵,原本有兩處搭棚賣衣服的攤點已經移除。執法人員分兩組對佔道經營者進行逐戶勸導,隨着移動攤點的清除,店外店經營亂象成爲整治重點。整條天后路兩側有上百家店面,基本都存在店外店經營的現象,執法人員對佔道設施、貨品逐戶清理。此前,記者走訪看到,幾家海鮮店面由於店內空間小,海鮮產品都擺在店外售賣。經過執法人員勸導,店主把擺在馬路上的海產品搬進了屋內。同時,交警部門對經勸阻仍不移走的車輛現場開具罰單。

經過半小時的整治,記者看到,天后路兩側的機動車車道恢復暢通,人行道也呈現了出來。“以前店外店很嚴重,人行道基本上無法行走。”市民王阿姨表示,經過整治,天后路確實“大變樣”了。

問題 大市場外爲何形成小市場

天后路的南菜市場是中心市區較大型的批發市場,但爲何市場外還會形成小市場?

“外面就能買到菜,就懶得再走進市場裏面了。”市民陳女士坦言,她每次都是騎車過來,不用停車在市場外就有菜可以買。不少消費者坦言,市場外的貨品也很豐富,大家就是圖方便。

有需求就有市場。不少天后路的沿街店主表示,店面空間實在太小,不得已才擺到人行道上。幾家海鮮店的店主表示,如果全部擺在店內,根本沒法做生意。一些移動攤販對執法人員說,他們做點小本買賣,如果不讓擺在這裏,那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計。

據介紹,有關部門針對流動攤點亂擺亂放問題,一直在做引攤入市的工作,也就是將這些攤點規範到南菜市場裏面,但這些流動攤販卻不願意。

探討 長效管理防止亂象回潮

“光靠整治行動,治標不治本。”不少市民表示,天后路每次經過專項整治,亂象短期內會改觀,但佔道經營亂象反覆回潮。

對於如何長效管理,臨江街道辦事處分管城管的負責人表示,南菜市場外的亂象是個老問題,高峯期時,單早市就曾有300多家佔道經營。近年來,街道採取了各種辦法,循序漸進治理亂象。從去年6月份開始,街道城管協管員每天凌晨4時30分就守在南菜市場周邊的主幹道,有效杜絕了該路段形成大規模早市的現象。目前,南菜市場也設置了市場管理服務中心,聘請了12名安保人員,每天8時開始對市場周邊經營秩序進行管理。初步達到了天后路機動車道不準佔道經營的目標,但店外店問題仍缺乏有效對策。

該負責人表示,要全面治理亂象,需要疏堵結合,但對亂擺亂放的行爲要堅決說“不”。對流動攤點主要進行引攤入市引導,全面清理主次幹道的佔道經營亂象,不允許門店出店經營,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從現狀問題出發,考慮在不影響周圍居民正常生活和車輛通行、不危害公共安全和環境衛生的前提下,探討研究通過劃線、限時、限區域、限地段等方式,爲攤販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據介紹,臨江街道將組建街道應急隊伍,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城管隊員,近期不定時進行統一整治行動。對屢勸不改的商家進行處罰,同時明確天后路屬於禁停區域,社會車輛不允許隨意停放阻礙交通。(泉州晚報記者 張曉明 文/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