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中國的歷史傳統與文化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龍的起源來自伏羲氏,距神話傳說,伏羲與女媧都是人首蛇身,而蛇就是龍的原型。但是實際上龍只是一種圖騰,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上的由人類虛構的生物,並且是綜合了許多生物的特徵: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

 

據考證,龍圖騰的由來是和原始部落不斷的征戰有關的。在漫長的歷史中,部落與部落之間對抗、吞併、聯合,並把戰勝的部落圖騰上的一部分添加到自己的圖騰上。久而久之,經過不斷地吸收與充實,龍的特徵也越來越多,形象日益複雜和威武莊嚴,最後形成了完整的龍圖騰,並且成爲這個華夏民族所信奉崇拜的標誌。古神話中龍爲衆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爲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爲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爲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

 

龍的象徵 其形象竟是來源於蛇

 

龍的象徵

正因爲龍是一種勝利者以及神一般的存在,人們就將想象的各種高超的本領和優秀的品質美德都集中到龍的身上,以龍爲榮、爲尊。龍驍勇善戰,而智慧威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