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川軍抗戰將士後裔羅江(國民革命軍第28集團軍參謀長羅忠信中將之孫)、張秀模(國民革命軍第30集團軍新16師師長吳守權少將之外甥)、唐漢軍(國民革命軍第23集團軍司令唐式遵上將之侄孫)、王劍峯(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文書王振庸上尉之子)一行出長沙東二環經高橋、越瀏陽河經撈刀河沿長沙至武漢公路前往岳陽(此路系在抗戰時期公路路基基礎上加寬的)。高橋是川軍在增援長沙會戰中打到市郊最近的戰場。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新牆河

瀏陽河在長沙是由北往南流,故在長沙會戰中不能形成有效遏制日軍進攻長沙的天然屏障。而撈刀河、汩羅江、新牆河均是由東向西流的河流,儘管枯水季節有的河段可涉水而過,但中國軍隊足以憑籍南岸河堤有效阻擊日軍的進攻。所以第九戰區長官部動員戰區軍民迅速行動起來:化路爲田、化田爲湖的破路行動,以有效遲滯日軍行動,並以撈刀河、汩羅江、新牆河三條天然防線阻擊日軍對長沙的進攻。

經譚坊村、鳳山砣、潯龍河、雲田穀到達路口鎮。過了路口鎮地形更爲複雜。出路口鎮經大山衝、三聖廟、高橋村到達金井。公路都是在羣山夾持中通行,是打伏擊的不二地形!

國民革命軍新16師在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時,就在金井和日軍打了一仗。在金井和日軍纏鬥長達一週,日軍見無法順利通過金井,不願和川軍纏鬥,只好繞過金井改道向長沙行進!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中央軍防守的筆架山

上午將近11時,川軍抗戰將士後裔一行行駛至長沙縣與平江縣交界的甕江鎮場口,過甕江鎮即進入一個長長的峽谷地帶。在黃棠水閘沿汩羅江左側行駛十餘公里到達汩羅市浯口鎮五里村,地形才漸次開闊。

浯口鎮地處汩羅江中游(汩羅江由東向西匯入湘江),東面即是大金街。浯口鎮本是古水陸碼頭,山民的藥材、獸皮、土特產經浯口運至武漢、南昌、上海,藥品、布匹、百貨經外地運至浯口鎮。所以當時人口稠密,市面繁華,街市分列汩羅江南北南岸,是較大的水陸碼頭。上世紀七十年代,廢渡建橋,加之交通改道,致使浯口鎮日漸式微。

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浯口鎮都是地理概念的中心。中日雙方一方控制了浯口渡,一方就控制了浯口以東的交通幹線(因以西地區己遵照第九戰區佈署:化路爲田,犁田爲湖,交通幹線已徹底破壞!)。

國民革命軍新16師48團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首先攻佔了浯口渡,然後立即兵分兩部,一部就地加強既有工事,防止日軍反撲。一部由副團長羅德才組成加強前鋒營,緊緊咬住日軍往北追擊。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魯敏、唐漢軍、張秀模、羅江、魯元洪(左起)

該團孤軍深入,銜枚急進,追至長樂街時,發現日軍殘部正放火焚燒長樂街。羅德才副團長急令部下向日軍開火,猛烈掃射。正放火的日軍沒想到中國軍隊這麼快就追上來了,所以紛紛潰逃。羅德才副團長即令士兵立即救火。當地百姓事後說:“如果不是羅團長,長樂街就徹底完了!”如今岳陽縣志仍有此記載。

到達浯口鎮後,在南岸觀察一番,發現較北岸陡峭。於是過橋在橋頭土地廟前下到汩羅江邊,到橋下河灘地,將“祭奠英烈 接忠魂回家”的橫幅掛好,由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團軍第七十八軍新十六師四十八團副團長羅德才之孫羅江主祭,向烈士獻果、獻花、獻上瀘州大麴美酒後,禮畢,由羅江在汩羅江中捧了一捧泥土,又自河灘取了兩捧土放入塑料袋。他說:“這三捧土分別代表在汩羅江、撈刀河、新牆河與日軍作戰中不幸爲國捐軀的烈士忠魂,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帶他們回家!”

在汩羅市浯口鎮取土後即按抗日戰爭紀念網李老師提供的信息,驅車前往岳陽筻口鎮熊市鄉保安村。

經長樂街、栢祥等鄉鎮於下午3點到達筻口鎮保安村,在魯元洪、魯敏兄弟的陪同下,首先參觀了保安村中日友誼小學。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王劍峯、唐漢軍、張秀模、羅江、魯元洪(左起)

小學就在鄉村公路旁約50米處,外觀略顯破敗,路面坑窪不平多有積水。校門左側立有一塊建校時記錄村民捐款的功德碑。進入校內才發現院內成了砂石堆放場,教室有門無窗,似乎很久沒有上課了,二樓的吊牌說明二樓是村支部和村委會辦公場所。

一時不明白這麼一所極爲偏僻、簡陋至極的小學,何以與中日友誼扯上關係?魯元洪告訴大家: “這所小學是抗日戰爭時期在岳陽筻口鎮熊市鄉保安村草鞋嶺參加過侵華戰爭的一個叫佐藤全苗的下等兵(日本羣馬縣羣馬郡羣馬町人)所建。他在岳陽縣被俘後當了十個月的戰俘,日本投降他回到日本後就出家在曹洞宗常仙寺當了和尚,後來成爲常仙寺住持。他後半身一直反省自己在侵華戰爭中對岳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爲了贖罪他向有關方面呈述了願在岳陽縣筻口鎮保安村草鞋嶺捐資助學的願望。經多方聯繫,終於在2002年確定在岳陽縣筻口鎮熊市鄉保安村建立中日友誼小學。

2002年,佐藤全苗一行八人來到筻口鎮草鞋嶺實地考察後,確認了是他當年被俘的戰場。於是與岳陽縣有關各方達成共識,由村上出土地,佐藤全苗先後兩次共捐款90萬日元承擔建校款項及購買計算機、電教儀器費用。保安中日友誼小學落成,佐藤苗全再次來到岳陽縣筻口鎮保安村,爲保安中日友誼小學揭牌,並祝: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永遠友好,珍惜和平、遠離戰爭!

這是一個非常動人、閃現人性光輝的真實故事!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岳陽縣中日友好保安小學建校紀念碑

隨後在魯元洪、魯敏兄弟帶領下 ,步行近三公里爬上國民革命軍第133師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新牆河突出部分草鞋嶺一線的防守陣地。站在草鞋嶺最高峯但見附近山巒連綿,當年川軍防守新牆河中上游南岸和北岸草鞋嶺突出部分的戰壕依然清晰可見。魯元洪告訴大家:“現在站的地方就是炮兵陣地,在炮兵陣地右後方,用坑道作業建立了團指揮所。”據當地抗戰史研究者介紹:“川軍一個團在草鞋嶺和日軍惡戰了三天三夜,戰鬥十分慘烈,雙方傷亡慘重!川軍雖付出了重大犧牲,但圓滿完成了戰區滯遲日軍進攻的戰略目的。”

從草鞋嶺返回,魯元洪兄弟熱情地設家宴招待。飯後又開車將領到筆架山下的新牆河邊,向大家介紹了中央軍防守筆架山的戰鬥情況。他說:“枯水季節,這段河面完全可以涉水而過,這段防線的戰鬥也很激烈!”

離開新牆河魯元洪帶大家到達岳陽市,原來魯元洪在市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工作,大家在晚上8:40時就入住研究所對面的農委招待所,結束了極度疲憊,但又很有意義的一天行程!

川軍抗戰將士後裔湘北會戰遺址行

川軍陳醫官之墓(陳醫官是四川省眉山縣蓮花鄉蓮花村人,抗戰勝利後留在臨湘縣行醫,後在鄉衛生院工作長達30餘年。1983年去世,享年71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