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源流上說,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蛇通常是靈異魔力的象徵。在中國遠古神話中,諸神的手臂、耳朵或其他一些部位經常盤繞着某種蛇形,這恐怕也是東方文化的一個共同特徵。例如,印度最高的創造神梵天的坐騎就是一條巨大的蟒蛇;此外,其他一些印度神也與蛇有關。

 

伏羲女媧交尾圖和分子雙螺旋結構類似?

 

伏羲女媧交尾圖

《易經》曰:“尺蠖之屈,以求信(神)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對我們祖先來說,蛇是一種令人敬畏的神祕符咒。古代文獻《山海經》、《詩經》、《竹書紀年》、《周易》、《尚書》、《左傳》、《楚辭》、《史記》等中,都有關於蛇的記述。根據《山海經》的描繪:疆良口裏叼蛇,蓐收左耳露蛇,雨師妾手中耍蛇,神於兒身纏兩蛇,洞庭怪神頭上頂蛇等等。古代傳說中許多赫赫有名的天神還是人與蛇的混合體。漢代藝術作品中,伏曦與女媧是人首蛇身,共工是赤發人面蛇身,其手下相柳也是九首人面蛇身。此外,還有不少神同樣是人首蛇身。《海外西經》曰:“軒轅之國,人面蛇身。”教化萬民統一華夏的黃帝,就出於人面蛇身的軒轅之國。

 

神農伏羲和煉石補天搏土作人的女媧氏都是人面蛇身;《僞列子·黃帝篇》稱:“庖慷氏、女嫡氏、神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後來人們還把伏羲和女媧氏連在一起說成是人類的始祖。《山海經·大荒北經》提及:“赤水之北,有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謂燭龍。”說明燭龍氏族的圖騰是赤色的人面蛇身。

 

從原始彩陶和銅器、石刻中,也可以看到這些人面蛇身的圖像,甘肅武山縣出土的仰韶文化原始彩陶有人面蛇身紋和人面龍蛇紋,商代銅器有《人面蛇身紋卣》。山東、四川等地漢代石刻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形象。在遠古時代,中華地域普遍信奉蛇圖騰。數千年各民族的遷徙和文化的融合,從而使蛇圖騰越傳越廣,許多少數民族,如臺灣高山族、海南黎族等仍保留蛇圖騰的遺蹟或習俗。

 

蛇,平素給人冷酷無情的感覺,詭異的眼睛加上頻頻吐信的舌頭,絕大多數人均認爲它只有醜陋可怕,卻沒有可愛美麗的地方,然而蛇一旦成了精,卻變成了宛若天仙下凡般的美女,令凡間男子盡皆拜倒,是爲反映世態表裏不一的一大諷刺。一句俗語道出了這個大諷刺,有所謂“蛇蠍美人”是也。

 

有人會認爲所有妖精類的都是壞種,但亦有人抱公平的角度去看妖精;因此有文學家以他們優美文筆,爲妖精創作出一段段描繪得極盡悽美的故事。

 

爲什麼伏羲女媧交尾圖是“人首蛇身”?我們都知道埃及有“獅身人面像”,底下是獅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實際上代表着人的理性層面,因爲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維的,有頭腦的。思維、理性是人性的一種表現。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層面,代表人還沒有脫離動物性的一面。這張圖非常生動有趣地表現了人的雙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動物性的一面。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張圖中伏羲和女媧分別拿了什麼。左邊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規矩的“矩”。右邊女媧手中拿的是“規”。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件繪圖工具,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用來畫方形,一個用來畫圓形)。男人爲什麼要拿矩?因爲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會不生病。女人要拿規,行“圓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圓融,越圓融越可以自我保護。

 

順帶看一下中國古代的錢幣,從錢幣的形狀上就告訴了我們什麼叫“錢道”。用錢之道在外要圓融,內要方正。人的內心要方正,不可以歪着、斜着,這就是錢道。古代人在製作錢幣這麼一個小問題上,都要守“外圓內方”之道,可見中國文化在每一個小細節上都注意人性的規範。

 

1953年,現代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是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而這種雙螺旋的結構形式竟然與人類始祖形象——“伏羲女媧交尾圖”非常相似。這是個世界之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