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個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成效顯現,市場主體負擔減輕,企業投資與發展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改革紅利正在逐步轉化爲優化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的動能,有力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隨着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個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成效顯現,改革紅利正不斷轉化爲優化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的動能,有力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曬減稅賬本 亮發展信心(經濟發展亮點多韌性足)深化增值稅改革首月實現淨減稅1113億元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吳秋餘

  核心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5245億元。

製造業獲得真實惠,高質量發展有底氣;小微企業負擔降低,輕裝上陣添活力;居民收入增加,擴大內需有動力……隨着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個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成效顯現,改革紅利正不斷轉化爲優化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的動能,有力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30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全國累計新增減稅5245億元。

“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個稅改革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成效顯現,市場主體負擔減輕,企業投資與發展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改革紅利正在逐步轉化爲優化經濟結構、擴大有效需求的動能,有力助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稅務總局新聞發言人付樹林介紹,5245億元的新增減稅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2019年新出臺減稅政策新增減稅1934億元,包括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1113億元,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減稅623億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稅198億元;

——2018年實施2019年翹尾減稅政策新增減稅3267億元,包括個人所得稅第一步改革翹尾新增減稅1945億元,增值稅降率翹尾新增減稅1184億元;

——2018年到期後2019年延續實施減稅政策新增減稅44億元。

製造業實現淨減稅476億元

  減稅佔比超四成,居所有行業首位

作爲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深化增值稅改革自4月1日起實施,5月1日起申報納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爲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爲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爲9%。據5月徵期納稅申報數據顯示,深化增值稅改革首月實現淨減稅1113億元。

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介紹,首月減稅金額較大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銷項端稅率已經即時下調,但進項端按原稅率開具的發票首月體現較多,抵扣相應較多;二是納稅人過去購入不動產尚未抵扣的進項稅額本月一次性轉入的金額較大。

分行業來看,製造業減稅效果最爲明顯,實現淨減稅476億元,佔總減稅金額的比例超過四成,居所有行業首位。同時,1—4月,去年實施的增值稅降率政策翹尾影響製造業減稅420億元。兩項政策疊加,1—4月增值稅改革相關政策累計減少製造業稅收896億元。

此外,按照新規定,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不再分2年抵扣,允許一次性全額抵扣。此項政策受益最大的行業同樣是製造業。

而在其他行業中,處於增值稅鏈條中間環節的批發零售業,實現淨減稅416億元。適用9%稅率的建築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分別實現淨減稅32億元、12億元、7億元。適用6%稅率的生產、生活性服務業,雖然此次改革稅率保持不變,但受益於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加計抵減、允許不動產一次性抵扣等配套措施,均實現減稅,現代服務業、生活服務業分別實現淨減稅36億元、18億元。

減下來的真金白銀爲製造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有力促進了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今年前4個月,我國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15.5%,增速分別快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3和9.4個百分點。4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8個百分點。

“4月我們的銷售額約6000萬元,按最新增值稅稅率減免了近100萬元的稅款。”在深化增值稅改革落地後的第一個徵期裏,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振滔曬出了企業的“減稅賬”:“根據測算,我們全年大概能減負近2200萬元。這次減稅降費範圍廣、力度大,讓我們民營企業對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稅負降低以後,會使商品成本降低,生產企業讓利給消費者,消費價格也將降低。”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認爲,此次增值稅改革通過價格傳導機制,減稅紅利將由生產製造企業、經銷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分享,從而起到減輕企業稅負、擴大消費內需的雙重激勵作用,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激發了市場活力,助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623億元

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佔全部減稅額的83%

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1—4月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623億元,顯示出普惠效果好、減稅幅度大等特點。其中,廣大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最大受益羣體,合計減稅519億元,佔全部減稅額的83%。

1—4月,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標準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至10萬元後,共有2942萬戶享受了免稅政策,合計免稅498億元。其中,享受10萬元免稅政策的2942萬戶納稅人中,月銷售額在3萬元以下的有2612萬戶,戶數佔比89%,免稅額345億元,戶均免稅1321元。月銷售額在3萬元至10萬元的有330萬戶,戶數佔比11%,免稅額153億元,戶均免稅4639元。

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實施後,很多個體勞動者得到了實惠。重慶市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是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日用工業品批發交易市場,鄧傳金是一位在此紮根了16年的個體工商戶。“我每個月銷售額在6萬元左右。增值稅起徵點提高後,我不用繳增值稅了。相當於一個月多賺將近2000元,想起來都覺得高興!”據重慶市稅務部門測算,增值稅起徵點提高後,僅朝天門綜合交易市場就有5800多戶個體工商戶不用再繳納增值稅及附加稅費。

安徽財經大學教授經庭如表示,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此次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政策將覆蓋95%以上的納稅企業,其中98%爲民營企業,減稅將有效降低我國小微企業的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

  個稅改革新增減稅2143億元

累計9900萬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個稅

從去年開始,我國分兩步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在去年10月1日個稅起徵點由3500元/月上調至5000元/月的基礎上,今年開始,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首次實施子女教育、繼續教育、贍養老人等六大專項附加扣除政策。

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1—4月,我國個稅改革新增減稅2143億元,累計人均減稅1026元。其中,第一步個稅改革,即提高起徵點和調整稅率翹尾減稅1945億元;第二步個稅改革,即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稅198億元,累計有5049萬納稅人享受該項政策。兩步稅改因素疊加,累計有9900萬人的工薪所得無需再繳個稅。

在山東,談起個稅改革使員工和企業享受到的紅利,豪邁科技集團財務總監劉海濤很有感觸:去年10月,企業繳納個稅人數約8100人,每個月繳納個稅金額約77萬元。隨着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實施,企業繳納個稅人數減少到4000人,繳納個稅金額則減少到約40萬元,前後對比,個稅納稅人數和金額都少了一半左右。“這相當於每個月拿出37萬元給員工發‘紅包’。”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馬國強認爲,本次個稅改革能夠有針對性地降低居民的納稅負擔,尤其減輕了許多中低收入者的個稅負擔。而教育、旅遊等文化消費的收入彈性較大,個稅降低、收入增加,對於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具有積極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