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为“敏感期”。其实观察到这些现象时,家长和老师就要明白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了,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就会很轻松。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一俄罗斯谚语

“人跟人真是不一样!同一个班的孩子,为啥人家娃儿的父母那么悠闲,不用辅导作业,娃却学习成绩好,而且还爱读书,又口齿伶俐,还画得一手好画。再看看自家娃,那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和他爸两个人十八般武艺轮番上,也没能让他整出点成绩呢?”

晨晨妈参加家长会,听完优秀学生家长的汇报后,就想不通这个问题。

是自家的孩子笨吗?可是老师明明说晨晨脑子很聪明啊。

是我们不够努力吗?可是从晨晨上小学后,我们把业余的时间都用在他身上了呀。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经过跟优秀孩子家长的沟通发现,原来窍门就在于:别人家长会“巧干”,懂得在孩子的“敏感期”时花功夫。

何为“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这个时期称为“敏感期”。

比如,“微小事物敏感期”就在一岁半到4岁。妈妈发现两岁的小优最近总蹲在地上,而且还特别不讲卫生,地上一根头发,一点儿小垃圾,她都要攥在手上把玩半天。有时候小优还会蹲在地上看一只虫子爬,一看就是好久,有时还想用小手抓虫子。这把小优妈妈急得啊,边喊“臭臭、脏脏”,边把小优手中的东西打掉。小优妈妈其实不知道这是小优进入“微小事物敏感期”的表现,这可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绝好时机呢。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理论,并指出了孩子发展的九大敏感期。

  • 语言敏感期(0~6岁)

  • 秩序敏感期(2~4岁)

  • 感官敏感期(0~6岁)

  • 细微事物敏感期(1.5~4岁)

  • 动作敏感期(0~6岁)

  •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 书写敏感期(3.5~4.5岁)

  • 阅读敏感期(4.5~5.5岁)

  • 文化敏感期(6~9岁)

可见,六岁以前是孩子敏感期集中爆发的阶段,在孩子六岁以前抓住敏感期进行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可以事半功倍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的一段话:“我在幼儿园中学到了人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如何利用敏感期

“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的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

1、细心观察

每个敏感期的出现其实都是可以从外在表现观察到的。比如,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时,会对常用物品的摆放顺序有一种“执着”,鞋子摆在哪,水杯摆在哪,毛巾放在哪个位置,必须按部就班,要不然小家伙就闹脾气。其实观察到这些现象时,家长和老师就要明白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了,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就会很轻松。

2、顺势而为

有些家长不了解敏感期的规律,用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想法,往往会挫伤孩子探索世界的心灵,错失孩子发展的大好时机。

就像前面讲到的小优妈妈,因为觉得不卫生就强行打断小优的观察和探索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家长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蹲在地上观察,并作出相应的引导。“这只小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它有翅膀吗?”“它有几只脚啊?”……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能锻炼到孩子的思维力呢。

3、加大投入

在孩子猛长身体的时候,聪明的家长会给孩子加餐。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出现某个敏感期时,我们也要加大投入才会有更大的产出,这就是“巧干”。

比如我们想让孩子掌握好英语,知道了6岁以前是语言的敏感期,我们就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尽早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而不是等到孩子上小学之后,等老师再来教授英语,那时效果就会差很多。豆妈见过的最夸张的例子,一个妈妈可以让孩子同时掌握4门外国语言,秘诀就在于:在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时,加大投入,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更轻松的掌握多门外语。

一开始我们提到了晨晨妈妈的困惑,其实通过跟优秀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我们就会发现:在六岁以后能让孩子自主学习,全面发展,而家长少操心的背后,是家长在六岁以前的全情投入和付出。正因为抓住了“敏感期”,家长用“巧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已经错过了孩子的敏感期怎么办?

看了前面的介绍,有的家长就问了:“我家孩子已经超过了6岁,那是不是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错过了敏感期,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会发展了,只是发展速度会相对缓慢,学习某项技能会比在敏感期时更加困难。

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错过了,在6~12岁还有弥补的机会,这就是敏感期的弹性。但在这个时期,就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为孩子创造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才有可能追回敏感期时错失的机会。还记得那句话吗?“ 种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敏感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一项重要心理学研究成果。懂得利用好“敏感期”,在关键的时刻多投入,以达到教育孩子的更佳效果,这才是智慧家长的选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关注”我!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现在的俩娃妈。用专业的知识,具体的实践和逗比的精神和您一起勇闯育儿之路。

▌作者:烟沙,俩娃妈,教育学科班出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非典型实验型辣妈。(doumadouwa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