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州一樓盤十餘業主驗房發現房屋漏水嚴重,開發商要求先收房

據都市快報微信公號1月18日推文:“新房交付了,收房時卻發現屋裏天花板漏水嚴重,家裏廚房檯面也都是水,我們要求開發商搶修,開發商卻要我們先收房,我不認可這種做法,要求儘快查明漏水原因,儘快搶修。”前幾天,蕭山瀾悅帝景灣小區的業主王先生打進12345市長熱線,投訴新房的質量問題。

昨天(17日),快報接到學院北路碧桂園·西江月小區業主邵女士的投訴:“2018年12月31日交付,收房就發現垃圾成堆、欄杆高度達不到標準,天花板到處是裂縫,還漏水。地暖根本不能開,一開到處都是水蒸氣,地板都裂開來,這房子我們根本不敢住啊!”

  剛交付的新房多處漏水

牆紙潮溼脫落

部分牆面長出了黴斑

瀾悅帝景灣這個樓盤,位於蕭山晨暉路與育才路交叉口西南側,屬於南部臥城板塊。

17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見到了投訴人王先生,王先生無奈地說,已經簽了收房協議,“主要還是爲了儘早搶修,新房子再漏下去真的不行了”。

“先去看看我家的‘水簾洞’吧!”21樓的業主沈女士第一個站出來。

走進沈女士家客廳,一眼就看到天花板掀開了兩個“大口子”,裸露在外的牆面有明顯的水漬,吊燈安裝處也在水漬範圍內。“樓上住戶的地磚已經被開發商工程部掀了大半,在排查漏水原因。但一個星期了,還沒個定論,我們提出想請第三方介入,開發商沒有同意。”

在沈女士家中,天花板一共刮開了四五處,深灰色的漏水痕跡在雪白的牆面上很顯眼。雖然昨天是個晴天,但其中一處天花板正在滴水。

除了被刮開的“瘡疤”,還有六七處用黑色記號筆作的標記,客廳、臥室、陽臺等處都有,這些都是驗房時發現的漏水點。

受天花板漏水的影響,沈女士家衛生間的頂燈已經短路不亮,四周牆紙也因爲潮溼開始脫落,部分牆面出現了黑色黴斑。

遭遇新房漏水的業主

已經有十多戶

“我們是1月9日收到了收房通知的。”沈女士說,她在2016年年底購買瀾悅帝景灣,當時價格18000多元/㎡。

收到通知的第二天,沈女士便和先生高高興興去收房。

讓她喫驚的是,走進新房,“玄關、客廳、廚房、臥室、陽臺全部在滴滴答答漏水!驗房驗出個‘水簾洞’啊!”這還沒完,她還發現了地板隆起、瓷磚空鼓、馬桶蓋立不住等問題。

在瀾悅帝景灣,同樣遭遇新房漏水的住戶目前已發現10多家,無奈之下,他們拉了個以“漏水”爲名的微信羣。

“我家還不是漏得最嚴重的。”沈女士說。幾位業主聞訊趕來,告訴記者,還有25樓、29樓,都存在漏水現象。

隔壁單元29樓的一位業主主動要求“到我家看看”。記者看到,在她家,臥室飄窗上方的牆體,因爲漏水已被掀掉了一層。

除此之外,業主認爲廚房管道也有滲水。我們在現場看見,從廚房管道中滴下來的水已經在臺面上積起一小攤,眼看就要流進櫥櫃了,業主趕緊拿起抹布擦。

“我家驗房時打開廚房的櫃子,裏面也都是水。”沈女士補充說。

3500元/㎡標準的精裝修房

卻不能拎包入住

在瀾悅帝景灣,裝修的“小毛病”還有不少。業主們雖然有了房子,卻沒法像當初開發商宣傳的那樣“拎包入住”。

“驗房當天我家房門是大開的。”沈女士說,臨走時,發現入戶門只能開不能關,“關了門還會自動彈開”。記者在現場測試了幾次,確實無法關緊。

同層另一戶業主家的入戶門上,也有十多處破損、劃傷的痕跡,每一處都用藍色紙條標記了。

“我家衛生間的地漏完全堵住了,沒有辦法做蓄水試驗。”還有一位業主反映,“馬桶蓋也‘站不住’,掀起來就直接‘倒下’,上個廁所還得‘揹着馬桶蓋’,讓人惱火。”

地板隆起、瓷磚空鼓、大理石有裂縫、部分地暖線缺少管套……“裝修標準是3500元/㎡,怎麼就裝修出這麼個效果?”業主們七嘴八舌,唉聲嘆氣。

公共通道牆面上,偶爾能看見一坨坨“小疙瘩”,牆面看起來不太平整;一樓大廳中,有牆磚錯位、鬆動的情況。

水龍頭的問題?水管接頭的問題?

  一週時間仍未確認漏水原因

“在交房當天,我就反映了嚴重漏水的情況,現在一個星期過去了,連漏水原因都沒找到,維修方案也沒有,開發商也沒有主動聯繫我們跟進這個事情。”沈女士說,業主們只能委託和開發商同屬一家公司的物業,去轉達自己的訴求,“但開發商方面,從交房至今,沒有派人出面和我們溝通過。”

業主們輾轉打聽到工程部相關人員聯繫方式,工作人員回覆說,排查了水壓和地漏,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目前懷疑是水龍頭沒擰緊,或是水管接頭處損壞,具體漏水點需要進一步排查。

“有那麼多的水龍頭沒擰緊,有那麼多水管接頭損壞嗎?”業主們不解。

記者17日聯繫了瀾悅帝景灣的開發商,對方回覆:你們把要問的問題列出來,會派人給出答覆。

但截至17日晚11:30,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地下室牆壁多處滲水

在內牆塗抹防水材料能解決問題嗎?

我們又來到碧桂園·西江月小區,投訴人邵女士不在,她爲我們聯繫去看另一位業主周女士的新房,周女士購買的是一樓洋房。

“買房的時候說是贈送大約40㎡的院子,是給業主自己使用的,結果現在和公用草坪一樣。”記者看到,周女士的“院子”是用高度30cm左右的綠植圈起的一塊草坪,草坪外圍就是公共兒童遊樂區。“前幾天還有陌生人從陽臺的玻璃門直接走進我們房間裏來,說以爲這裏是公共大廳。”周女士嘆氣,“這讓我們以後怎麼放心住進去,私密性不說,連安全都不一定有保障。”

房間內,幾名工人師傅正在工作,“牆壁空鼓、壁紙翹起、門框沒有對齊、踢腳線拼接不平整、地磚有明顯裂痕……”周女士說,協商之後,開發商承諾對房屋問題進行修整,但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還有位業主邵先生的新房子在西江月小區高層的一樓,我們在現場發現,地下室多處牆角潮溼。目前,維修工人已通過在內牆塗抹防水材料的方式處理了一部分的牆壁。

“水是從外面滲進來的,只補裏面早晚還是要出問題。”邵先生憂心忡忡,不能接受這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說是精裝修的豪華房子,我2016年花4萬多元/㎡買的啊!”

記者聯繫了碧桂園品牌部的秦女士,她表示,公司一直開放溝通渠道,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問題,力求調整到位,維護與業主之間的關係。

在前幾年房產價格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新盤“一房難求”,購房者的心態是“只要買到就好”,對開發商的品牌、口碑以及樓盤本身的裝修標準、配置等問題,就沒有那麼執着了。但隨着限購、限價政策的加碼,房產市場迴歸冷靜,住宅也迴歸了居住的屬性,質量問題再次被大衆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杭州2019年要交付145個樓盤。“交付大年”,蕭山南部和學院北路兩個樓盤的“交付危機”,無疑給房企和業界敲響了警鐘。我們也希望開發商都用心做產品,給杭城百姓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記者將繼續跟進這兩個小區房屋交付問題的後續進展。

作者:陸丹 劉雨蒙 王胡菲 

來源:都市快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