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快報」結構性降關稅促外貿高質量發展

當前,2019年第一波降關稅紅利已經釋放10天。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此前發佈的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對94項能源資源產業商品不再徵收出口關稅。並且,自2019年7月1日起,中國還將釋放新的降稅紅利。

受訪業內人士認爲,降低關稅是中國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將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起到推動作用。中國通過結構性降關稅,將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和生產更新換代的需要,也將進一步提升出口競爭力,讓進口、出口和消費相互促進,有利於加速打造貿易強國。

降關稅穩步推進

從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的公告來看,此次對關稅稅率和徵稅細則調整較爲全面。而且,降關稅措施涉及的商品規模較大,涉及的貿易伙伴廣泛,結構性降稅的特徵比較明顯。

在進口方面,公告對706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繼續對小麥等8類商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稅率不變;繼續對配額外進口的一定數量棉花實施滑準稅,並進行適當調整;對簽署自貿協定國家的協定稅率進一步降低;對原產於香港、澳門的產品全面實施零關稅。在出口方面,公告繼續對鉻鐵等108項出口商品徵收出口關稅或實行出口暫定稅率,稅率維持不變,取消94項出口暫定稅率。“這是中國不斷提升開放水平,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不斷提升國際貿易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趙晉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趙晉平分析認爲,此次降關稅是基於四大因素而作出的調整:一是根據已經簽署的自貿協定,按照承諾的步驟逐步向零關稅目標邁進;二是根據不斷降低市場準入、擴大開放的需要,推動關稅總水平降低;三是適應國內消費和生產升級需要,降低消費品和資源性商品的進口關稅;四是降低大型裝備等商品進口關稅,加快企業技術改造、設備更新。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降低關稅是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具體舉措,將有利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而且更有利於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在全球範圍內實現要素和商品的優化配置。

在結構上做文章

“關稅降低會進一步加快中國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白明表示,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各個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關稅是撬動中國經濟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由大變強的重要槓桿。“關稅降低後,出口企業能夠開拓更大的市場,進一步增強競爭力,進口更是可以推動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品牌競爭力,推動中國經濟更加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降關稅行動急速推進:2015年6月1日起,降低14項商品進口關稅;2016年1月1日起,降低16項商品進口關稅;2017年1月1日起,降低16項商品進口關稅;2017年12月1日起,降低187項日用消費品進口稅率;2018年,降關稅力度更大,中國分別對藥品、汽車、日用消費品、部分工業品進行了4次較大幅度或範圍的降關稅,使中國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此次降稅政策的實施則進一步降低了中國關稅總水平。

一波波的降稅措施,在便利出口的同時,是否會衝擊國內相關產業或企業?趙晉平表示,企業短期內可能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但不會受太大沖擊,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在自貿協定談判時,中國已經充分調研論證了產業發展情況,並且相應安排了過渡期;二是在商品選擇上有充分的考慮,是結構性降關稅;三是對於部分開放領域可採取相應的救濟性政策措施,穩定就業和產業發展。

消費者如何從降關稅中受益?趙晉平指出,這是涉及公共服務、市場競爭、消費環境等因素的系統性問題。但是,從根本上而言,“要靠進一步擴大開放,增強市場競爭來更好地釋放降稅紅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