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說這些影響可能還只是在短期存在,那麼長遠看,美國對中國、中東、歐洲、拉美等國家揮舞制裁與關稅的大棒,實際上損毀的正是以美國爲主導建立的國際經貿規則。一週前,美國的“制裁”長臂居然伸到了歐洲:5月21日,美國能源部長裏克·佩裏放話,美方將在“不久後”制裁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一直對中美問題頗有研究。從去年中美間發生貿易摩擦開始,他就不斷強調“西方可以,也必須和崛起的中國共處”,並暗示“美國要學着先遵守國際規則,再坐下來和中國一起尋求合理的合作關係”。他還曾經說過,“貪婪的政治精英讓美國墮落”。 在幾天前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將美國形容爲“流氓超級大國”。

譚主電話採訪了馬丁·沃爾夫先生,他解釋了爲什麼會將美國稱爲“流氓超級大國”。

“美國在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還包括此前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制定。這些協定是基於一些基本原則的,“不歧視原則”就是其一。多邊主義是解決貿易爭端的一種機制,當然還有一大堆他們同意的其它規則。基本上,美國在貿易方面廣泛奉行的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政策,違反了這些承諾。因此,美國的做法與這些承諾不一致,這就是我所說的“流氓超級大國”,即一個拒絕履行自己承諾的超級大國。”

與沃爾夫先生持相同觀點的人還真不在少數。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外交政策專家羅伯特·卡根一年前就發出過相同的感慨。他認爲,美國作爲流氓超級大國,憑藉力量恣意妄爲。他發出警告:美國的盟友即將發現真正的單邊主義是什麼樣子,以及美國真正的行動是什麼。這就是所謂的霸權主義,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不在乎,它對自己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沒有責任感。

似乎是在印證他的話,如今,“制裁”已經成了美國與世界各國交往中,使用頻繁的外交“語言”。

動輒“制裁”——“流氓超級大國”的外交語言

登陸美國財政部網站,赫然列着30個制裁計劃,目標從朝鮮到津巴布韋再到委內瑞拉。這還只是所有制裁中的一部分。


 



▲美國在全球國家的制裁項目一覽(來自美國財政部網站)



事實上,制裁現今似乎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殺手鐧”,先前是一言不合就“退羣”,現在又加上了一言不合就“制裁”。

就在美國時間5月30日晚,特朗普宣佈從6月10日起對所有墨西哥輸美商品加徵5%的關稅,因爲墨西哥沒能擋住非法移民從南部邊境進入美國。特朗普還威脅,如果問題不解決,關稅就會一直加下去:7月1日加到10%,8月1日加到15%,9月1日加到20%,10月1日加到25%。如果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關稅就將永遠在25%的水平上。

在處理雙邊關係時,美國已經越來越依賴經濟制裁來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

回頭看看過去的這一年,這個指徵格外突出:

以去年八月爲例,一個月裏,美國揮動“制裁”大棒措施,橫掃很多國家:先是對土耳其政府兩名高官實施制裁,幾天後宣佈對土耳其鋼鐵和鋁產品進口關稅提高一倍;8月7日,美國宣佈對伊朗恢復制裁;8月15日宣佈對三家來自中國、俄羅斯的公司進行制裁;17日宣佈對4名緬甸軍部和邊防司令等進行制裁;8月21日,華盛頓一天兩次宣佈對俄羅斯制裁。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多次表示,如果上述國家不能答應美國所提條件,美國可能對其採取第二階段更爲嚴厲的施壓行動;而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還威脅歐洲,如果歐洲企業繼續與伊朗做生意,其在美資產和金融活動將遭受“次級制裁”。

一週前,美國的“制裁”長臂居然伸到了歐洲:5月21日,美國能源部長裏克·佩裏放話,美方將在“不久後”制裁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這個項目計劃鋪設一條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按計劃將在今年完工。投入使用後,俄羅斯每年能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滿足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

美國爲什麼要制裁這樣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的項目呢?要知道,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與俄羅斯在歐洲市場存在競爭關係,而美方天然氣價格高於俄羅斯天然氣價格。此前,美方多次呼籲俄羅斯以外的“北溪-2”項目參與方退出,並威脅對參加項目的歐洲企業施行制裁。

自己的能源,想賣給誰,得美國說了算;自己的市場,想買誰的,也得美國說了算。這樣的邏輯,俄羅斯和歐洲國家能答應嗎?當然不!佩裏話音一落,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亞歷山大·格魯什科就表示,“某些國家”利用“地緣政治工具”,希望確保本國經濟活動獲得更有利的條件,“簡而言之,就是逼迫歐洲人購買昂貴的美國天然氣”。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也說,美方以“北溪-2”爲由施加制裁是“錯誤”做法,歐洲國家將決定歐洲能源政策,而非由美方決定。

將實力等同於權力,動輒祭出最嚴厲的制裁手段,視國際規則與道義如無物,這樣的合法性又在哪裏?

人類社會自“一戰”以來開啓現代化進程,至今100年過去了,但是在一些國家的思維中,彷彿仍然停留在現代化的最初起點處,仍在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對待世界,以一個強者的姿態,向弱者發號施令。這就是赤裸裸的“流氓超級大國”形象!

“制裁”傷害到了誰?

頻繁揮舞制裁和關稅大棒施壓別國,真的是隻傷害到了別人嗎?

關稅制裁,就讓很多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家們頭痛不已。

美國國會研究處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相比2018年1月美國關稅舉措未生效時,關稅導致美國洗衣機價格上漲高達12%。

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鋼鋁關稅使得2018年鋼鐵製品的價格提高了近9%,鋼鐵用戶成本因此增加56億美元。

此外,紐約聯儲、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對鋼鋁和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在2018年每月支付30億美元的高稅收,每月承擔14億美元的效率損失。

影響並非只在這裏。

過去一週多里,美股連續第五週下跌,創2011年來最長的下跌週期。標普500指數累計跌1.16%,道瓊斯指數累計跌0.68%,納斯達克指數累計跌2.29%。事實上,隨着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升級,“跌”就成爲了美國股市的主題詞。市場擔心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將阻礙全球經濟增長。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制裁,更是使情況“雪上加霜”。

如果說這些影響可能還只是在短期存在,那麼長遠看,美國對中國、中東、歐洲、拉美等國家揮舞制裁與關稅的大棒,實際上損毀的正是以美國爲主導建立的國際經貿規則。最終破壞的是美國的國際聲譽,也讓對美國心存幻想的人們認清現實。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調查稱,根據其在2018年5月至8月對全球26個主要國家民衆進行的問卷調查,有45%的受訪者認爲美國對自己的國家造成了“嚴重安全威脅”,而在2013年的同類問卷調查中,這個比例是25%。

美國反對美國

“保衛這個世界的多樣性”,這是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名言。曾經高舉自由民主、高舉包容多元精神、高舉自由貿易,今天頻頻舉起的卻是制裁的大刀和貿易保護的旗幟。

以“制裁”爲國際交往的語言和相處方式,美國政府遭受到的不僅是世界的反對,美國國內的反對之聲也在不斷高漲。

美國網友稱,“特朗普沒有讓美國變得偉大,而是讓美國成爲世界的笑柄”。



“隨着美國的經濟主導能力衰退,美國政府將來自中國的競爭企業列入黑名單。美國提倡市場競爭、自由主義總是一派胡言!”



“特朗普對中國加徵關稅,導致價格上漲,進口中國產品的美國零售商再將價格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事實上,美國的消費者在爲特朗普的‘全球霸凌’買單!”

就連美國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的前副部長戴維·科恩也說:“制裁不是萬能靈藥,廣泛動用單邊制裁來追求不明確或無法實現的目標更有可能削弱制裁的威力,因爲其他國家會形成避開美元和美國金融體系的變通方法。”

當制裁的大刀在風中亂舞時,美國精神已經蕩然無存。這種精神,曾經支撐了美國200多年的發展,是美國得以成爲一個偉大國家的關鍵。而今天的政客們,站在巨人的肩上,肆意消耗這種精神財富,也肆意揮霍着這個國家的軟實力。

打敗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對手!

山姆大叔說:“我們見過敵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