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學期“強校工程”116所公辦初中亮相 “名校長+名師”基本配備到位

圖片說明:昨天,興隴中學在開學典禮上舉行升旗儀式。/晨報記者 任國強

圖片說明:在五四中學“魯庵印泥傳習工坊”,學生在學習印泥製作。 /校方供圖

未來3年,上海將着力打造116所公辦初中。7月2日,上海市教委發佈《關於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要把百所公辦初中建成“家門口的好初中”,本市教育生態進一步調整。

時隔兩個月,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納入上海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下文簡稱“強校工程”)的116所公辦初中正式亮相。

這些被納入名單的公辦初中,和兩個月前相比,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政策中提到的名師、名校長,開學季是否配備到位?與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簡稱“雙名工程”)、新中考改革“三結合”的“強校工程”,給這些學校帶來怎樣更深層次的變化?記者就“百校之變”做了調查。

生源之變

5名學生從市區轉回崇明

上週五,初二學生鬱達坤到崇明馬橋中學報到。感受百年老樹下的陰涼,在班級裏做了自我介紹,這個14歲的大男孩笑了。

兩個月前,鬱達坤是市中心一所優質公辦初中風華初中的學生。對不少家長來說,這是一所擠破腦袋都想進的學校。8月初,鬱達坤的父親身體不大好,準備在崇明老家休養一段時間,給孩子動了轉學的念頭。這時,在崇明區教育局的網站上,鬱達坤父親看到“強校工程”學校全名單,馬橋中學進入他的視野。他們去校園做了一番實地考察,不僅看到了校園環境,還與校長倪舜、教務老師等見了面。“這是一所平凡的初中,但也有考上市重點高中的學生。而且校園氛圍好,老師們很友善。”與另一所民辦初中對比之後,父親征求了孩子的意見,鬱達坤錶示願意在馬橋中學就讀。

據悉,今年從市區轉到馬橋中學的,一共有5名學生。而在以往,每逢開學,總有一些學生要轉學到市區或城區。

馬橋中學,位於崇明島中部港沿鎮,有着150年曆史,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校,“強校工程”中,將與品牌公辦靜教院附校結對。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作爲上海教育改革的一張名片,也吸引着家長慕名而來。有家長說:“現在馬橋中學是全市重點打造的學校,會越辦越好,我們何必捨近求遠?”

發生改變的,不僅有郊區的學校,還有市中心的學校。

五四中學,這所同樣與靜教院附校結成“辦學共同體”的初中,新學期也讓孩子和家長們眼前一亮。“我們要逐步做到兩所學校‘課程統一、教學統一、評價統一’。當然,這不可能一步到位,因爲學生不一樣。但可以讓部分學生先來,再慢慢擴展開來。”校長張人利的話,讓家長們精神一振。

不僅初中,小學的學生家長也收穫了開學季的利好。“靜教院附校小學部老師將到我們學校來上課。”在五四中學所對口的公辦小學靜安實驗小學家長圈裏,這個消息傳瘋了。“今年是幼升小公民同招第一年,真沒想到選公辦小學,還會有‘彩蛋’。”靜教院附校將通過派出專家團隊、聯合研修、互換老師等舉措,提高五四中學、靜安實驗小學的辦學質量。

把對口的小學一起納入“強校工程”,是因爲,“這次百所初中強校工程,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要求都更高。”張人利說:“對‘強校’這塊,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初中對口小學生源的留存度,都是將來實打實的評估標準。以往,更多的是過程評估,而現在是結果評估。怎樣讓家長滿意、讓初中對口的生源留下來?我想到,要讓對口的小學一起做。不僅要讓靜教院附校的初中與五四中學密切交流,而且要讓靜教院附校小學部老師提前介入靜安實驗小學,同步提高小學的辦學質量。而且,我每做一步,都要到靜安實驗小學去宣傳一次。義務教育階段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追求的目標。這樣做,最終可以讓大部分學生進入到對口學校中。”

師資之變

嘉定3所學校換了校長

嘉定8所公辦初中納入“強校工程”名單,其中華亭中學、徐行中學、外岡中學都新換了校長,這是開學季嘉定學生家長們熱議的新聞。

如果說教育是“一團火點燃一團火”,新上任的華亭中學校長周春豔就是“那團火”。“開學華亭學校將推出‘芽芽手冊’……”“教師節我們將做一個提升教師幸福感的計劃,加大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在初中強校方面,我們將更加密切與託管的迎園中學的合作……”電話的那頭,傳來爽朗的笑聲,面對記者提問,1974年出生的她給出一串新思路,有想法有活力。

華亭中學地處鄉鎮,以“耕讀”爲校園文化。對接新中考,新學期學校將更加重視社會實踐、職業體驗等,讓學生更多走進哈密瓜主題公園、毛橋集市等社會實踐基地,學習種植技術、民俗文化,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積極探索與當地農業生態結合的課程。“辦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纔可以爲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周春豔說。

目前,華亭中學青年教師團隊由迎園教育集團定期培訓。暑假裏,迎園中學進行教師培訓時,華亭中學的教師也同時參加,兩所學校老師在學習交流中,管理力、執行力和思考力都有提升。上海市新優質學校迎園中學校長張莉琴說:“這次合作,表面上看是託管,實際上也能幫助迎園中學再生長,迎來學校質量新高度,是一種雙贏。”

按照政策,“強校工程”將與“雙名工程”緊密結合,通過配備和培養,每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都將配備或常駐1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特級校長)、2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

新學期開學前,116所實驗校“雙名工程”配備基本到位,都配備或常駐1名市級名校長或申報第四期“雙名工程”。其中19所學校的校長是前三期“雙名工程”的主持人或學員,25所學校擁有了特級教師或前三期“雙名工程”成員。

不僅如此,一些區在進行新嘗試。嘉定區關注的,不僅是8所“強校工程”的校長,更關注全區36所初中的校長。36名校長被編成一個班,在接下來的一年裏,這個班級的所有成員,將進行各種學習。學習方式,也許是學校裏的一場辯論,也許是到中心城區學校的一次實踐考察,也許是一次理論探討、質量分析,也許是一次分組討論……不拘一格,每個月進行一次。區教育局長姚偉說:“我想訓練一支‘奔跑中的野戰軍’,這比蹲點更有價值。”

深層之變

實現全面提升與發展

閔行區教育局長惲敏霞介紹,該區有7所公辦初中進入“強校工程”,但她更希望是以點帶面,7所學校帶動全區44所初中走向更強。嘉定區教育局長姚偉則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嘉定初中“分類管理,精準施策”計劃,全區36所初中被分爲示範初中(7所)、優質初中(15所)、潛質初中(14所),“但是,這 36所初中的分類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一年一評估,一年一變化。改變陣營的初中,將採取對應陣營的發展方式,從而促進全區初中的發展。”

發生改變的,不僅僅是116所公辦初中。

用市教委副主任賈煒的話來說:“這是一個點與面的關係。”“通過116所強校工程實驗校的建設,整體帶動面上更多學校強起來,實現全面提升與發展,從而進一步抬高上海教育的底部。”這是百校背後更深層次的變化。

據介紹,這些實驗校大多明確了優質資源“一帶一”“一帶二”等帶動方式。初步統計,有29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7所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46所優質品牌公辦初中領銜組建緊密型集團或學區,在新學期對實驗校做優質資源強力帶動。

與品牌公辦結對,是“強校工程”的模式之一。而令不少家長驚訝的是另一種模式:民辦初中託管結對。在很多家長看來,公、民辦是競爭關係,怎麼可能?

但在記者瞭解到的部分名單裏,這就成爲了現實。例如,嘉定區民辦華二初中結對戩浜中學,閔行區世外集團結對浦江一中、三中,上寶中學結對顓橋中學,靜安區民辦田家炳中學結對彭浦三中。

嘉定華二初中將如何幫助戩浜中學發展?面對記者的提問,校長何曉文拿出了一份《學生“手拉手”活動合作協議》。協議顯示,戩浜中學每學期派學生到華二參觀學習,做一天“華二生”,華二也將派出學生到戩浜,而兩校教師之間將開展教育教學研修活動。

鄒佳鑫是戩浜中學六年級學生。兩校“手拉手”之後,今年5月底,她參加了華二的科技節,機器人A I、VR虛擬現實、F1方程式賽車……鄒佳鑫穿梭在會場,領略科技的魅力,學到不少課本以外的科技知識,而與華二學生的交流,更令他眼界大開。對此,何曉文頗有觸動,“孩子們的眼睛放着光,那是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這樣的交流不錯,華二的師生也收穫很多,這是一種教育,讓他們更珍惜教與學的機會。”

公辦初中的孩子們和老師,將有機會到民辦初中去體驗和學習。而借鑑好的民辦學校經驗,進一步加強公辦初中建設。

螺螄殼裏做道場,小學校醞釀大作爲

“強校工程”激發了更多初中活力

地方小、學生少,這原本可能是辦學的劣勢,但“強校工程”促發許多學校盤整資源,把課程做精、做強,實現在大班教育下難以完成的個性化、精細化教育。硬件設施完善、名校資源支持、師資優化、內驅力提升……種種利好消息在家長圈裏刷屏。

構建特色課程圖譜

黃浦區啓秀實驗中學地處市中心,是一座百年老校。

校長顧瑛介紹,該校成爲“強校工程”實驗校後,依託上海市實驗學校的優質資源,以項目合作的形式培育特色課程,構建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圖譜。

比如,該校已經建立了兩個英語視聽教室,並將在前期開設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建設智能聽說系統,並且引進了分級閱讀教學系統,爲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同時,學校還開展外教移動課堂的項目,讓學生走出校園,由外教帶領,在戶外和場館進行開放式的情景教學;此外,學校還培養科技特色,目前已經建成頭腦奧林匹克實驗室,接下來還將建設科創機器人實驗室等,形成穩定的學校科技品牌項目。

加入實驗校後,該校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教師培養,遴選了不少於5%的教師納入“雙名工程”種子計劃,還派優秀教師去國際學校跟崗。

對接新中考開新課

普陀區興隴中學依託曹楊二中教育集團,在人才培養、課堂質量提升、“一軸兩翼”課程模式銜接等方面實施對接。該校與曹楊二中6名特級教師、4名正高級教師工作室緊密對接,聚焦語文、數學、外語、物理等學科,請專家教師“坐堂問診”,指導教師進行專業診斷,發現優勢,尋找問題,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促使一批有潛力的教師脫穎而出。

對接新中考改革,今年興隴中學將和曹楊二中聯合開設意大利語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聯合開設stem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除此之外,還將開設“紹興研學”綜合課程和“勞模課堂”。

師資、課程充分聯動

在徐彙區梅隴長橋地區,長橋中學承擔了徐匯南片人口入學的重要任務,外來隨遷子女佔比大,一路相隔的徐彙區園南中學則成爲了長橋中學的支援校。

園南中學校長史曉燕介紹,該校的骨幹教師團隊和長橋中學柔性流動,教師聯合教研,在課程資源上也進行了共享。同時,因爲兩校距離近,所以在場館設施上也實現了聯動。史曉燕坦言,“支援”的終極目標,是激發長橋中學的自主辦學力,達到真正的“強校目標”。

組建專家指導團隊

根據政策要求,建立“強校工程”專項經費,重點用於實驗校校舍改造、專用教室建設、設施設備更新、特色課程建設等項目,目前閔行有5所學校的校園符合最新標準,閔行區教育局對目前校舍困難的曹行中學和吳涇中學改擴建優化。區教育局對由教育學院組織專家,對全區44所公辦初中作了細緻的調研,包括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建立“一校一團隊”的專家羣,9月進行初態評估,對全部44所初中都要制定“一校一方案”;不僅如此,閔行區教育局還明確,教師提升力計劃對初中優先開展,引進多方資源,建設緊密型集團或學區,力爭使全區44所公辦初中都在強校過程中得到提升。

記者瞭解到,市教委委託市教科院普教所建立增值評估制度,以學生髮展爲核心,將“綠色指標”表現、學校綜合考覈等進步情況作爲主要指標,綜合反映實驗校建設成效。同時,建立實驗校發展性檔案,實施“一校一檔案”制度,動態反映學校幹部培養、教師發展、學生成長、資源配置、課程教學、特色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情況,過程性反映實驗校的發展變化。

市級層面組建了16人的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市級指導專家團隊,包括教育管理、教學研究、教育科研領域的專家,將開展各區“強校工程”實施方案和實驗校“強校工程”三年實施規劃進行論證。

政策要求各區爲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指導專家,目前部分區已配備齊全,其他區也在配備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