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鼓吹的“大東亞共榮圈”,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對於國人來講,“大東亞共榮圈”這個詞算是相當熟悉了,看抗戰劇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鬼子經常說什麼大東亞共榮圈。二戰爆發後,納粹德國帶頭“閃擊波蘭”,日本也展開了侵華戰爭。爲了給自己的侵略事實找一個幌子,後來日本人就喊出了所謂的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以此爲藉口來侵略中國以及亞洲地區。這個圈子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

其實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首次提出,是在二戰開始後的1940年,不是在戰前。戰爭的本質是最直接最暴力的資源轉移,1939年“諾門坎”的北進失利,使得日本當時徹底放棄北上西伯利亞而轉向東南亞掠奪資源。第一個提出這個“偉大”設想的是近衛文麿,他曾經擔任過日本三任首相,是日本法西斯主要執行者。

“大東亞共榮圈”雖說扛着“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的大旗,但實質做的卻是殺人放火的勾當!鬼子號稱大東亞共榮圈是帶着東亞的國家一起發展,共同抵抗西方的殖民統治。但是實際上,鬼子僅僅把東亞當成自己的資源地,一味地去掠奪,從來沒想過要發展這些地區。按照當時日本軍國主義的構想,這將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圈子”。

這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不僅僅包括了東亞、東南亞地區、還包含了大洋洲,中東,以及北亞地區。甚至還延伸到了北美,南美洲的一些地區。是一個覆蓋人口超40億,面積超3800萬平方公里,北至北極圈,南至南極大陸,擁有整個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巨無霸區域。或許文字沒有概念,但是打開地圖一看便知,這個範圍之廣,延伸之大大,近半個地球都被圈了起來。

“大東亞共榮圈”計劃,大體分爲四步,首先是佔領朝鮮半島地區,然後以此爲跳板進攻我國東北地區,由於東三省物產、資源都極其豐富,足以成爲日軍戰時“大本營”,維持日軍下一步侵略所需的物資供應。第三就是佔領全中國,打下東南亞地區,最後攻佔大洋洲地區,並以此爲中轉點進攻美洲地區。

當時日本和德國還有約定,在日本完成計劃後,和德國夾擊蘇聯,滅亡蘇聯後德軍從歐洲經大西洋進攻美國東部,日軍經太平洋襲擊美國西部,合力打下美國。若能實現,日德將瓜分整個世界。爲了實施這個“偉大”的計劃,日本投入了史上最大的賭注,舉全國之力開啓戰爭機器。然而計劃很美好,只是日本人沒想到,一箇中國就死死拖住了他們侵略的步伐。

當時這個計劃,日本其實已經完成了一大部分,佔領了半島地區和東三省,接着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又被盟國切斷石油線,於是制定了“南進”計劃,迅速吞併了整個東南亞。但珍珠港事件爲日軍掘下了墳墓,導致美國對日宣戰,加上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殊死抵抗,日本被拖入兩線作戰的泥沼,逐步將自己喫進去的全部又吐了出來。

日本彈丸之地,資源匱乏人口稀少,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消耗,迅速走向敗亡。歷史證明,任何妄圖打破世界平衡的人都將遭到全人類的共同抵抗,等待他們的都將是失敗。而這個巨大“共榮圈”的畸形夢想,也隨着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而徹底破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