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在六一兒童節的今天,你還記得兒時的夢嗎?有多少人在童年時富有想象力,並且延續至今?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的答案,幾天前我們在讀者裏做了一個徵集。

一共有563位熱心的小夥伴發來了回覆,除了有5個人回答「沒有」,剩下的全部都是各種神奇的答案,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沒有一個雷同。

我們於是見證了什麼叫做天馬行空,什麼叫做千奇百怪。當想象力的翅膀插在了童年身上,思想究竟可以飛多遠?看完了這些回覆,我覺得是——無限遠。

文|易方興

編輯|金焰

插畫|陳聃

1

「洗頭太累了,想設計一個自動洗頭機;

咀嚼太累了,想做一個直接放進胃裏的食物;

關電視機太累了,想發明一個用腳就能關電視的腳遙控器;

上學太累了,想把大腦分離出來送給老師……」

這類答案代表了一個廣大的羣體,他們在童年致力於解決「怎樣讓人類更安逸地生活」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怎樣讓自己活得更偷懶。

不要小瞧了對偷懶的想象力。馬雲曾經發表一篇演講,標題是《世界是由懶人創造的》,比如說到比爾 · 蓋茨,懶得記那些複雜的DOS命令,於是編了個圖形的界面程序——windows。對如何偷懶的想象力,後來又發展出電商、物流。

還有一些同學比較博愛,他們的想象力已經不僅僅爲人類服務了。

有位同學想爲松鼠設計一個運送松子的全自動、不插電傳送帶;有的覺得螞蟻住得不夠舒服,用泥巴做了一個螞蟻窩然後強迫螞蟻住;有的覺得狗應該能飛,給家裏的狗安裝了好幾款翅膀;還有人想教兔子炒胡蘿蔔……

有許多想象力實現起來很容易,只是有沒有用則是另一回事。

比如有人小時候做了一個捕老鼠的瓶子,裏面放滿了辣椒,想把老鼠辣死(應該不是四川老鼠);還有人想做一個吸屁機,這樣每次放出來的屁就會被吸走就不臭了。

還有些想象力實現起來比較危險。比如想把家裏所有排水口堵住,然後放一屋子水,供自己和哥哥在家裏游泳。

還有些想象力已經進入了幻想的範疇。

比如時刻都在期待怪獸入侵學校,然後自己跳出來拯救學校;有的人一難過就去和池塘的魚說話,抱着花哭,和樹一起睡覺,因爲覺得只有它們才能理解自己;還有的被自己的想象力嚇到了,不敢一個人走路,因爲怕從天上掉下個白鬍子老頭……

這些答案太豐富多彩,以至於列舉出來是個十分麻煩的事情。我要怎樣才能寫好這500多份想象力呢?這幾乎是每個人兒時最珍貴的回憶了,也是其中許多人得以成爲現在的自己的驅動力。

但讀完這563份答案之後,我深刻地感覺到,想象力太值得被善待了——幾乎一半的人都因爲想象力被嘲笑過。有人小時候喜歡畫畫,但不管畫什麼家人都說「這畫得什麼鬼,浪費紙」;相比之下,另一個家庭裏,一個女孩畫出來奇形怪狀的裙子之後,家人會鼓勵她,認真提一些建議。

長大之後,第二個女生從事了繪畫、設計相關的工作。

我們最後的問題可能有些扎心——長大之後,你做過將想象力付諸實施的事嗎?

500多個人裏,超過300個人回答的是「沒有」。關於想象力的失去,人們寫出了很多理由,「沒有時間精力」、「只是在夢裏實現一下」、「太忙了」;但也有許多人把想象力小心翼翼地守護至今。

或許,這與想象力能否實現沒有關係——有人至今未能實現兒時的夢想,但他還在堅持。

因爲,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不要成爲一個無聊的大人。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2

許多人會慶幸自己是個擁有想象力的人。

南京的妍姐如今有了一家自己的奶茶店。

我問她怎麼在稿子裏稱呼她,她說叫妍姐,因爲店員都叫她妍姐。小時候,想象力是她的一大能力,數學課她看着牆上的電扇就走了神:如果在電扇上安裝一些小燈,轉起來豈不是可以形成字了?

到了多年之後,她走在街上真的發現了許多這樣的裝有LED燈的電扇。

她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曾經上學的時候。周圍的人給她的反應都是「不可能啊,這事不靠譜」。她於是只能一個人想,「世界沒有了怎麼辦?世界大爆炸以後是什麼樣?」她喜歡看《大衆科學》,初中的時候還買了一本《時間簡史》。

工作之後,她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如果繼續下去,10年之後我可能還是跟現在沒什麼不同。」她無法接受,在工作之餘開了一家奶茶店,奶茶店開在南京的廬山路上,有時候晚上12點才能打烊,第二天還要上班。但她感謝童年的想象力,「它讓我敢想、敢做,這種把想象變成現實的感覺很爽。」

北京的賢賢的童年生活也和想象力相關。

「我們有個基地,一堆小夥伴在一起玩。白天撿破爛,撿到塑料、廢鐵就去賣了,當成基地的經費。」許多在別人眼裏是廢品的東西到他這裏都有了活力,小鐵片是飛碟、小木塊是小車、化妝盒空罐子是小船、瓦片是手槍……他把這些蒐集到一起,就有了一隻「軍隊」。他用這支軍隊和小夥伴的軍隊互相戰鬥,玩得不亦樂乎。

長大之後他依然留着這份想象力。畢業後他先是在銀行工作,但很快就辭職了,他真正想做的事情還是創業。賠了一百多萬之後,負債的他做了全國第一家「線上貸款比價平臺」,又把賠的錢賺了回來。現在他自己成立了「想象資本」,會投一些有想象力的創業項目。比如他又做了一家酒吧叫做imagine bar,還成立了一個新生兒行爲藝術社團。他每天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胡思亂想——「我有一百個創業想法。」他最希望的事,是能有許多人加入進來,一起把這些想法實現。

「有了好的、有可行性的想象力,創業就成功了30%,剩下的就是團隊、資金、節奏的把握。」賢賢說,但一切的前提,就是你得有想象力。

有許多人把與想象力有關的習慣堅持至今,並不一定需要成爲未來職業的一部分。

有人小時候喜歡寫文章、寫詩、寫科幻小說,初二時文章就發表在雜誌上,拿了人生第一筆稿費。長大之後,寫文章的習慣保存下來,成了愛好,近幾年還會手繪製作年曆送給朋友們,夏天會寫扇面,畫扇子,做好玩的周邊。

還有人小時候做過一座紙房子帶去學校,擺在課桌上被老師表揚了一番,以至於長大之後,會在家裏不定期變換傢俱的位置,擺上一些「父母認爲沒用的裝飾品」,還買來泥巴做了一個小小的人頭像,覺得很開心。

也有人能想象出自己存在於兩個世界裏——現實世界和夢境世界,長大之後,他開始把自己所有做過的夢記錄下來寫在本子上,成了一名「夢境記錄師」。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3

成年後還沒有失去想象力的人,在回答裏有一種自豪感。

「可以很自豪地說我長成了忠於自己的人。一直在不斷嘗試各種冒出來的想法,雖然說很衝動,但總是想在一切改變之前趕快去做。」一名讀者寫道。

他記得小學時的語文老師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成爲一個讓別人爲你的存在感到驕傲的人。」小時候,他會想象自己的玩具活了起來,擁有許多祕密的生活,也會爲當下發生的事情配樂,把生活過得像一個MV。想象力也讓他快樂和充滿期待,比如他也曾夢想自己環遊世界,如今依舊覺得這個目標未來可期。

也有的人覺得「長大之後還保存有想象力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他來自上海,小時候會操作着玩具、或者鉛筆橡皮演一整天的故事——長大之後他依然做着類似的事情,只是顯得高端了一些。前兩天,他剛把租的房子按照功能分區,設計並用雪弗板製作了一套主題介紹牌,對應廚房、廁所、臥室、玩具櫃等等,名字分別是:機體維護點、能量補給站、4K放映廳、未來古董展、腦洞實驗室、摘星旅行艙、雲層觀測臺……並且特別強調,「我已經28歲了,哈哈。」

最爲奇特的一個堅持至今的想象力,莫過於有個同學一直很好奇怎樣進入另一個空間,或者穿越。長大之後,她還親身嘗試了許多方法,比如半夜12點點着蠟燭站在鏡子前,或者睡覺前在牀頭放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甚至還努力學習夜觀星象。她還努力通讀歷史——爲了讓自己真的穿越了的時候「能多活幾集」。

不過,做這些的時候她都是一個人,「偷偷摸摸地想,偷偷摸摸地樂,偷偷摸摸地實施,因爲知道不會被人理解。」

在許多時候,不被成年人的世界所理解的事情並不一定是錯的。但很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大人都能明白這一點。

如果古生物學家邢立達中學時順應了老師們的批評,改正了自己喜歡恐龍的「缺點」的話,可能就不會有如今他的成就了。如今,邢立達發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恐龍琥珀——琥珀包住了一段恐龍的尾巴。整個學術界驚呆了,這是人類第一次親眼看到一億年前的白堊紀,這些曾經主宰整個地球的生物的樣子。在2017年,他還獲得中國地質學會第16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

驅動着邢立達前行的也正是從童年伴隨至今的想象力。小時候,他偶然間接觸到一本恐龍繪本,這激發了他的想象力,「平時看慣了那些日常能接觸到的小動物,突然有一天知道有一種動物可能幾十米長、比整個屋子還大,它的頭甚至可以像餐桌一樣大,這對小朋友的心理是非常震撼的。」

想象力帶來的震撼傳遞下去,到了中學時,他喜歡恐龍甚至已經到了「荒廢學業」的地步。他就讀於潮州市金山中學,是當地「最好的中學」,但那個時候所有的老師、家長都覺得他不務正業。高中時,他還毛遂自薦和國內的著名恐龍專家董枝明去雲南挖化石。

如今,邢立達感慨自己的人生,語氣裏有一種叛逆孩子長大後功成名就的驕傲:「我來地大做老師,以前教過我的老師都覺得對他們是莫大的諷刺,這種人怎麼可以做老師?憑什麼他可以做老師?」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4

想象力不光是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很多時候,想象力源自某種缺失,它還能像朋友、又像是兄長那樣,陪伴一個人度過最艱難的時光。

北京的小一在年幼的時候常常一個人。由於在家庭裏得到的常常是孤獨的體驗,她渴望有一個哥哥在自己身邊。孩子的情感如果有一個缺口,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去填充。於是,她在初中的時候,用想象力給自己想象出來了一個哥哥。

「我連哥哥的名字都想好了,每天都和他一起生活。」小一說。兄妹生活的細節,已經細緻到比如家人讓她去做家務,她會對自己的哥哥說,「你去做」。然後哥哥回答說,「我今天不想做。」上學放學的時候,哥哥也會來接她一起回家。

「哥哥」一直陪伴她度過了脆弱的初中,在她跨入高中生活大門的時候,哥哥才消失在她的生活裏。

就像哥哥保護着小一,來自上海的安心在小時候也得到了想象力的安慰。父母比較忙,工作也比較動盪。「當時他們收入也不高,也沒心思管我。」安心說。童年的時候,一直陪伴她的更多的是她的想象力。

「他們不讓我看電視,但隔壁電視機傳來的的一句話,我就可以在腦海裏腦補出一大段完整的劇情。」安心看到家裏的南瓜,會想這樣的南瓜有一天會變成南瓜馬車,她則成爲公主,遇到王子。這樣的她在大人眼中看來就是「內向」,但誰能知道她的內心已經演繹出了一部又一部電視劇呢?

如今,她本身在一家大型國企做黨務工作,業餘時間還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成爲了一名商業活動主持。就連童年她內向的性格也發生了突破,站在臺上主持,臺下的人羣會爲她鼓掌。不過事業有成之餘,她也有一些遺憾的事,她今年37歲了,還單着。「我希望能遇到那個對的人,他能理解我那麼多年喫過的苦,能理解我的脆弱和倔強。」

立志成爲「全世界最無聊的人」的王村村,童年的時候也生活在自己想象力的世界裏。他看着天上的雲,地裏的蔬菜,身邊的水果,都能想象出來許多劇情。這些劇情成了日後創意的發源地,也成了寫詩的素材和靈感。

事實上,許多有想象力的人都有做詩人的天賦,在王村村用兩萬個氣球把豬懸浮在空中,或者是把家裏的浴缸改造成游泳池,並且在裏面種上水稻等等有趣的事情之外,他最珍惜也是最想做好的一個身份其實是詩人。

想象力具象化爲詩,成了他的朋友。他最近在折騰的事情是活字印刷術。他用木頭刻了一些活字,拼成了一首詩,發佈於5月20號這一天。詩的名字叫《風》:

「我坐在你身邊

手搖着蒲扇

全世界的風

有我一半,也有你一半。」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5

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理解別人的想象力,但起碼的一點,是對他人的想象力有起碼的尊重。

在「你有因爲想象力而被大人嘲笑或是否定過,或者被人支持過嗎?」這個問題下面,答案有些是扎心的。許多人都曾被嘲笑過,而「扔掉」成了回答裏的高頻詞。

想象力被別人像垃圾一樣「扔掉」的時候,會是什麼感受?一個來自江西南昌的孩子在外面用泥巴做了一個存錢罐,放在烈日下曬了一天,回到家被揍了一頓,存錢罐被父母砸碎扔掉;廣東深圳有個女生小時候寫過一本記錄夢境的本子,被媽媽扔掉,還被批評「不務正業」;四川成都一個曾在小學五年級喜歡寫武俠小說的少年,手稿被媽媽扔了;北京有個同學小時候參加美術班,去外面寫生,別的同學畫的都是環境、屋檐、樹木,而他畫了一個老人在放風箏,當時所有的同學都嘲笑他,還把他的畫扔在了地上……

迫於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質疑,一些人妥協了。

長大之後有嘗試把想象變爲現實嗎?問題下面是一長串的「沒有」。閱讀這些問卷的我,就像看到一羣曾經笑起來陽光明媚的小男孩或是小女孩,如今突然都面無表情地站在我面前。

「沒有,我被現實打壓得一點動力都沒有。」一個廣東珠海的男生寫道。而在小時候,他是一個與父親躺在涼牀上仰望星空,並且想把星星摘下來的少年。還有的答案裏明顯充滿着不甘心,「沒有,感覺生活給予的壓力還是挺大的,對我來說,就是放棄做話劇演員,放棄做導演,放棄做一些有夢想的職業。」童年的時候,他寫小說,畫漫畫,「在桌子上擺兩個玩具,就是一整個夏天的夢和戰爭。」

也有人的回答充滿遺憾,「成爲了無聊的大人。」這個如今的「無聊的大人」,年少時可是個十足的「有趣的小人」。「想要發明洗澡機,人進去燻一燻,身上的灰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剝下來了,剝下來的灰還可以養花。」這是他年少時的「胡思亂想」。

當想象力遭到挫折時,人們總喜歡說起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在小時候的手工課上做了一個小板凳,板凳很醜,老師和同學們嘲笑他,「世界上還有比這更醜的板凳嗎?」愛因斯坦說「有」,並且拿出了兩個之前做的更醜的板凳。功成名就、改變世界之後,愛因斯坦總結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卻可以囊括全世界。」

與之相反,如果想象力在童年得到了支持和讚美,收穫了小夥伴們的鼓勵,這些被保護起來的想象力經過培育,許多會在長大之後開出更鮮豔的花朵。

小的創意,可以是製作一些自己的生活用品。比如浙江杭州的Angela小學的時候破壞了家裏的收音機,取出磁鐵做了一輛磁力小車,惹來小夥伴們的羨慕,「他們都很想要,我當時的感覺就是覺得太拽了。」長大之後,前幾年她從網上花80塊錢買了塊面料,模仿龍袍給自己做了一件衣服,還穿了兩三年。朋友看到問她,「你這衣服好酷,哪兒買的?」她找到了似曾相識的兒時的感覺,自豪地說,「我自己做的。」

也有的人如今真的邁入了發明的領域,把想象逐步變爲現實。比如四川正在唸研究生的曉丹。她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想過做一件隨外界溫度變化的衣服,這樣人就不會太熱,寫了篇作文被語文老師表揚了一番,還被當成範文全班朗讀。如今,她學習環境材料專業,近期剛剛申請了一個水油分離器的發明專利。她給我解釋發明的原理,利用「超浸潤材料」,像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分離出水和油。

也正是小時候的想象力給她插上了翅膀,「搞發明的那段時間,天天在街上大開腦洞,看到什麼就想能不能用到發明裏。」後來,她果然從掛在自習室前面的雨傘骨架上獲得了靈感。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6

顯然,想象力給生活帶來的正面推動作用是巨大的。

科幻作家寶樹當年高考的作文題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時間是1999年。那是科幻和高考的第一次邂逅。時至今日,北大本碩畢業的寶樹成了知名的科幻作家。想象力對寶樹的作用如此重要,自不必說創作了《三體》系列,以及《流浪地球》等等的劉慈欣了。獲得了「雨果獎」、「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的劉慈欣,他在頒獎儀式上首次發表了英文演說,其中有一句震撼人心:

「想象力是人類對抗AI擁有的唯一優勢。」

而曾經講述自己作爲一名「流浪」教師經歷的何志森,也是一個把童年想象力延續至今的踐行者。去年3月19日,他發了一篇《一個月裏我跟蹤了108個居民,發現一個特別好玩的事,80%的人手裏都拿着一個尿壺》的文章,結果在網絡上刷屏了。

從2015年到2017年,他專注於去跟蹤觀察各種人羣。他做了幾百個案例,「跟蹤」對象從人到物,甚至氣味。圍牆邊賣盒飯的小哥,用一根竹竿傳遞盒飯;在上海的里弄租一間屋,跟蹤了108個居民,發現他們早晨打招呼手裏都拿着尿壺;他們還和學生一起觀察城市的溼地公園,爲蝸牛設計逃生路線……

何志森所做的事情引發了全民的討論熱潮,而這一切的源頭也要追溯到兒童時的想象力。何志森說,小的時候,他在教室裏經常默默地看着那些大孩子們傳小紙條,做小動作,說悄悄話,他用自己的想象力和觀察力記錄下這一切。

這也成了他日後的一條準則——打動人心的設計,一定被注視過。

還有一些有創意並付諸實施的想象力,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現實。

比如央美研究生葛宇路。2014年,葛宇路做了個叫「葛宇路」的路牌,放到北京一條無名街道上。後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當地居民等都把這個玩笑當真了,把它收錄進自己的系統。在別人都在爲北京的一套房子奮鬥時,葛宇路寫了篇文章,《如何在北京擁有一條以自己命名的路?》

儘管最後,「葛宇路」的路牌被拆除,葛宇路本人也受到了學校的處分。但這個有趣的想象力給北京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全市開始徹查無名路。市規劃國土委協調各部門,主動對無名路進行全面摸底,發現一共有6021條這樣的路,並進行了整改。

依靠想象力改變現實的也不光只有個人,也有公司。

比如雪佛蘭。

按照常規的思路,車只是家人用來運載孩子的一種交通工具罷了。但雪佛蘭發現,放置了安全座椅的車內,那安全座椅所在的一方天地正是孩子們發揮想象力的最好空間。

曾經,雪佛蘭用自己的LOGO在孩子和成人之間做過一次實驗。在成人眼中,只能回答出這是汽車標誌、加號、幾何圖形。比起成人們乾癟的想象,孩子們卻能想象出這像外星飛船,像火箭,還有的說像水晶城堡……

而這一次,車內的想象力也是如此。當鋼鐵流水線上的產物與孩子想象力組合在一起,車的的安全座椅就成了駕駛艙。孩子們給安全座椅賦予了一層天真浪漫的色彩——在孩子們心中,他們坐在「駕駛艙」上,操作着飛船、軍艦、或是穿梭於次元和太空之中的穿梭機。

而在6月1號到15號,在鄭州的二七廣場地鐵站,和蘇州的時代廣場地鐵站,雪佛蘭會現場展示他們的「想象力座椅」,孩子坐在其上,既可以感受到肯尼亞探險的刺激,也可以體會傳送於太空的神祕。如果你無法親臨現場,還可以參加雪佛蘭線上的H5互動。在H5頁面裏,你可以將探界者-肯尼亞探險、沃蘭多-遊樂園、科魯澤-賽道、全新邁銳寶XL-太空化爲想象力穿梭座艙,滑動屏幕,抓住對應的圖形符號,享受想象力穿梭之旅。

享受你的想象力穿梭之旅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有時候,童心和想象力並沒有消失,它們只是沉睡在了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和壓力裏。雪佛蘭正是希望通過六一兒童節的活動,喚醒人們沉睡的童心,激發潛在的獨特想象力。當孩子般的童心被人們重新感受到的那一刻,平凡生活裏也能發現更多美好。

「夢·創未來」不僅僅是雪佛蘭的一句口號,在這4個字中,夢是前提,創是行動力,而未來是人生的圖景。這也是雪佛蘭一直堅持的,將夢想付諸於行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而想象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它是如此脆弱,既需要保護和培養,也需要鼓勵和支持。但當想象力伴隨着一個人長成大人時——它必不會讓你失望。

真的希望有一天,人們再填這樣的問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答案都是:

我沒有成爲一個無聊的大人。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左右滑動試試>>>

今天是兒童節,我不想再當「無聊的大人」

瞭解《人物》「用高級文字講高級故事」寫作課系列第2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