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一起去放牛,在放牛的間隙,經常到河裏、小溪捉蝦摸魚!農村水資源豐富,野生河魚也多。那時生活在農村的我們,溪水潺潺流過,清澈見底,魚蝦成羣,在閒暇時光,我們經常下河捉魚,好像怎麼也捉不完!以前農村生活雖然貧乏,但是天很藍,水也很清,野生河魚到處都是。現在卻很難再喫到的野生河魚了!這些野生河魚,你如今還能喫到嗎?

1、張公魚。也叫花星魚。農村裏的人認爲它是最有營養的,最高檔的野生魚。有一段時間村裏有人在田裏挖坑養殖花星魚,於是整片田裏花星魚都很常見,那時候經常能捉到比較大的花星魚,用瓶子養起來,生命力極強。

2、黃刺骨。這種是我最討厭的魚種之一,渾身帶刺,捉到了一般就地扔掉,但是現在已經成爲一中美食了,而且價格十分昂貴,但是現在的河裏這種魚也越來越少了!這種魚晝伏夜出,白天幾乎見不到它的蹤影,但是晚上就不一樣了。晚上下粘網的時候,總能抓到它。還有一種情況也能抓到它,那就是下暴雨發洪水,河水特別渾濁,這個魚就都出來了,找到一羣,可以一直釣到不剩下。

3、旁皮魚。以前的河裏大羣大羣的,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屬鯉科,具有食用價值,也可藥用。冬間煮食味美,夏、秋微有土氣,味稍不及。看起來有點花花綠綠的。這魚也長不大,好像還有苦膽,經常一不小心掐破了它的苦膽,喫起來就有一點苦苦的味道,不是很喜歡喫。

4、野生塘鯴。小時候在河裏釣魚經常能釣到它,不過它喫魚勾往往會吞的比較深,拿掉魚勾有點費勁! 野生塘蝨最適合清蒸,肉質鮮美嫩滑,非常適合下飯;還可以煲湯,功效養血補虛。

5、鯰魚。鯰魚,一般在河裏渾水比較多,大的能長到近十斤,以前的河裏漲水的時候經常能捉得到,現在已經基本見不着了!在大大小小的餐廳還有鐵鍋鯰魚非常美味!

6、馬口魚。嘴巴好似一隻馬嘴,樣子非常“盎居”,它們經常出現在山澗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較急的淺灘,底質爲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湖泊幾乎沒有。這種魚肉質鮮美,只需簡單清蒸,就已經很好喫!

7、穇子魚。這個魚喜歡生活在小河的激流中。它與馬口最大的區別就是穇子魚嘴巴小太多了。晚上去下粘網,經常可以抓到這個魚。

8、紅眼春。只記得這種魚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眼睛是紅色的,村裏人都叫它“紅眼春”。學名叫“赤眼鱒”,屬鯉科,亦稱紅眼魚、參魚。雖然喫起來並不是非常好喫,但在那個時候,有兩條魚喫喫,一家人已經很高興了!

9、鹹菜梗(方言) 學名叫啥?還真不知道。這個魚只有拇指大小,但肉多刺少。平時就趴在水底的石頭縫裏,不怎麼動,也不是特別怕人。但你想徒手抓它,還是不太現實。

10、麥穗魚。釣魚的時候最煩這個魚了,搶食太猛,看着一個大黑漂,一拉起來,啥都沒有。不過用地籠抓它,太好抓了,一天抓十幾斤都沒問題。

11、泥魚。肇慶一帶又叫“足(腫)眼魚”、“跳跳魚”、“彈彈魚”,小時候第一次見覺得好“爽果”,又覺得好驚奇,因爲這種魚會爬上岸走路,還會爬樹!現在基本看不到了,除非是無人居住區……

12、生魚。叫做“生魚”,大概是因爲這種魚很生猛吧!中等以下的,小孩可以捉到,但大生魚可能就要大人或者幾個小孩一起能捉了,因爲這種魚反抗很厲害,力氣非常大!生性兇猛,幼魚以橈足類和枝角類爲食,棲息淡水底層。小魚以水生昆蟲和小蝦及其他小魚爲食。待長到8釐米以上則捕食其他魚類,故爲淡水養殖業的害魚之一。

13、藍刀魚。藍刀魚,因其在水中嬉遊時魚背呈隱約的藍色,嬌小的魚身與刀相似,得“藍刀魚”一名。在農村,是有名的塘魚河鮮,3至6月份的藍刀魚肉質最爲鮮美!小時候在村前的小河裏經常能看到它們,經常是成羣結隊,有時候還會躍出水面!用魚勾勾上蚯蚓很容易就能釣到它們,不過釣到後,它們很容易死掉! 這種魚最好的喫法是去掉內臟後拌上面粉,下油鍋弄成油炸魚,因爲餐條魚肉比較薄小,單純蒸煮不好喫!大家說是不是?

14、刺鰍。一種背上長着利刺的條狀魚,小時候經常在河裏釣到它!不過可恨的是,它喫鉤很兇猛,它每次都將魚鉤喫的很深,將魚鉤拔出來要費很大勁,一不小心還會被它的刺扎到手!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刺鰍肉質堅實鮮美,非常適合下飯!刀鰍身體細長,呈流線型,前部稍側扁,尾部扁而薄,遊動起來速度快。體背側灰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灰黃色,背鰭上長有16根左右的刺。

小時候抓到魚了,就在河邊扯一根比筷子稍長的小樹枝,剝掉樹皮留下光滑的主幹,主幹底下留一個樹杈。然後把主幹從魚鰓裏穿進去,從魚嘴裏穿出來。一條接一條的串上去,最後就變成一長串魚了。可如今在農村的河裏、小溪、沼澤地已經難覓這些昔日的野味了,農村長大的朋友,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好懷念小時候的時光····野生河魚的味道,那可不是買的魚能比得了的。這些河魚,你都見過喫過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